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诗经》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是与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独具的风格分不开的。首先便是初民社会在“男女大防”上的相对开放性,这可在《周礼》等典籍中找到依据。这是产生那些健康、活泼又大胆波辣的爱情诗的土壤,是为后世同题材文学创作所无法具备的,于是造就了《诗经》爱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完美、诗歌情境美、艺术个性突出等独特风格。《诗经》对后代的巨大影响当然首推其现实主义精神和赋、比、兴艺术手法,但其中爱情诗也带给《诗经》巨大声誉,使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和《圣经》中的《雅歌》,作为东西方爱情诗歌的源头,有很多可比之处,通过对《诗经》和《雅歌》爱情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初民的爱情观和爱情的本质,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对爱情的影响制约,指出人类最纯最真的感情都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张振谦 《兰州学刊》2008,(6):173-175
《太平经》与《真诰》是唐代文人生活中比较流行的两部道经。《太平经》的复文神符的组合方式影响了李贺、李商隐爱情诗语汇的重词复言。道符字体由隶书向篆体的转化是造成二李诗歌语言晦涩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真诰》的爱情题材及语汇意象是二李爱情诗创作的重要材料来源。其古奇瑰丽的语言特色也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很有影响和特色的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面貌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题材的创新与深度、反思和表达的情感重心、现实创作观与浓郁文学色彩的并行等三个方面,对《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重新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5.
《静女》,出自《诗经·邶风》,是《诗经》中最为人所吟诵的爱情佳篇之一,其诗云: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胎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白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应该说,《静女》诗作为爱情诗,古今是没有什么争议的。而后世所谓之争议,无论是经学的,还是理学的,或者贵族的,或者平民的,严格说来,并非属于《静女》诗是否爱情诗的争议,只能说是《静女》诗作为爱情诗,其爱情为什么样的爱情的争议。迄今,这个争议仍不能说已经结束,已经取得了较为一致或接近的结论。既此,则我亦愿谈谈自己的理解,续其余争。  相似文献   

6.
张永刚 《船山学刊》2008,(3):125-127
《诗经》作为经典,已经流传了二千多年,最初称为《诗三百》,至于称为《诗经》,则要归功于孔子。孔子乐正《诗三百》,并以礼来阐释其中的爱情诗,为其经化确立了规范,成为先秦典籍经化的范本。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以《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为代表的新诗集《女神》,在1921年带着宏伟的气魄、灿烂的形象、奔放的诗体独树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女神》不仅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民间文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五四”新文学广泛吸收外国文学营养的洪流中,受到了惠特曼《草叶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本文试将《女神》和《草叶集》这两部伟大的作品加以比较,分析其中某些共同的与不同的特点,进而在新诗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上,总结一点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经》农事诗的几个问题(韩国)李宇正以农耕文化为直接背景的农事诗是《诗经》的重要一类,它是指那些描述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政治、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诗歌。十分明显,农事诗以其特有的内容有别于《诗经》中的其他诗歌,如爱情诗、战争诗、怨刺诗、宴饮诗、...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中国近代诗坛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龚自珍,但读者常为无龚诗的较好的选注本行世而为憾。最近齐鲁书社出版的郭廷礼选注的《龚自珍诗选》,是龚自珍研究中的又一新收获。《诗选》的《前言》,是一篇系统地研究龚诗的论文,作者知人论事,顾及全人,对龚诗的思想艺术特色作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断章》是现代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全诗只有四句,特别好读,却相当不好明白。研究者们把它视作中国现代"主智诗"的经典,对其做出了形而上命题中的多种解读,惟独讳言它是一首爱情诗。然而,综合卞之琳在写作此诗时与沈从文的妻妹张充和的恋情,以及该诗与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中相通的"窗子"意象,《断章》是否恰恰渗入了一代文人隐秘的爱恋情感?  相似文献   

11.
闻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从一九五五年三月在《人民文学》上连续发表了《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和《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等组诗与散诗,到五六年九月结集为《天山牧歌》,这部诗集的出版使他一跃而为当代诗坛一颗耀眼的新星。闻捷的《天山牧歌》诗集中,除一、二首属于叙事诗外,其它全是抒情诗,其中显示了突出成就的又是其爱情诗。为什么这些  相似文献   

12.
杨新涯 《中州学刊》2002,(1):99-100
现在的中国文坛对诗歌的冷落自不待言,而诗坛对古典诗词的不屑一顾恐怕大家也是心照不宣的。这种冷落和不屑一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等闲视之,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最近,读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诗词集《蓝天白雪集》,印象颇佳,深感其诗艺娴熟,功底深厚,受益不浅。……  相似文献   

13.
王成君的《歌者情话》坚持抒情言志品格,追求来自人生体验和生命真实的感人效果,他的爱情诗抒写了生离死别的切身体验,尤其在强化音乐性的努力中重视诗的接受性,对诗的大众化表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宗教意识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的启示、否定的启示、肯定的启示三个层次,从这一进程观察中国爱情诗,就会发现自《诗经》肇始的中国爱情诗也有三个方面的倾向,即以《诗经》为代表的自然的、唯美的诗篇,汉代以后的思妇诗和数量众多的宫体诗。  相似文献   

15.
论冯至的《十四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四十年代最初的收获。它是诗人在经历了整整十年的诗坛息隐后,从早期忧伤多情的浪漫主义“吹箫人”成为一位深沉淳厚的沉思者的思想结晶与艺术结晶。《十四行集》实现了作者诗与生命的“真淳的觉醒”,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在最寂寞的时期兀然突起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对庞德及其《诗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 《山东社会科学》2005,(11):114-116
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诗坛上影响巨大的诗人。他热爱中国文字、中国古典诗歌,信仰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生中为理解中国诗歌和儒家思想,为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一切都可以从他对儒家经典的翻译及其著作《诗章》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张涛  贾学书 《船山学刊》2007,(3):159-160
对晚唐诗人李商隐《锦瑟》诗的诠释具有多义性,笔者从文学心理学的角度对《锦瑟》诗的四组意象进行了分析,并从读者接受的视角感受此诗所蕴涵的诗歌审美指向,得出《锦瑟》是一首歌颂爱情,倾诉作者对爱情无限渴望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18.
第三代诗歌反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温宗军1986年是中国当代诗坛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主办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一次性推出几十个诗歌团体。这是中国当代诗坛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一时间各种流派破土而出,各种宣言旗号...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代康熙诗坛影响最大的诗人和诗论家,王士祯一生诗论与创作经历三变,尤其是中年诗风变冲淡清远为雄健豪放,引起诗坛广泛的批评争议,仁智各见。而《蜀道集》与其中年诗风密切相关,但众多批评者却未予以足够的关注,至今很少有人加以研究。本文首先着重解析《蜀道集》原典诗作与品鉴诗歌的“神韵”特征,然后以之为据认为《蜀道集》为代表的士祯中年诗风转变,不仅无违神韵精神,而且有新的发扬。  相似文献   

20.
一、《邶风·柏舟》是“以男女喻君臣”的作品 在整部《诗经》中,《邶风·柏舟》是一首很奇特的名篇,它以浓烈的感情抒发和独特的艺术手段光耀着中国古代的诗坛。但对于此诗的题旨,却历来争论颇多,张树波先生《国风集说》就归纳出十种说法。概括合并一下,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类:一、《毛诗序》以为是卫顷公时仁人不遇之作,清人姚际恒,今人陈子展、高亨等遵从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