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体化体制下,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暧昧复杂。文革前,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采取了一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在压押和宽松之间变换。相应地,知识分子做出不同的反应,或积极参与,或明哲保身。这些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现状有关,但也与党在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的控制因素和知识分子自身矛盾的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设学会是九一八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成立的文化救亡团体。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觉联盟,该团体有完备的组织机构,秉着求实精神,探求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是活跃在"九一八"后抗日救亡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努力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张浩 《理论界》2010,(3):107-110
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领域内的一项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知识分子通过思想改造,清除了原有的资产阶级及封建残余思想,适应了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考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过程并对其作出客观评价,对当今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首次进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从阶级、政治的角度对知识分子作出的阶级定性,它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宽慰和激励。"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论断的再度提出,是在1978年,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发挥了重大作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这一科学论断的两度提出,反映了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两次提出,其得出结论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也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方庭 《云梦学刊》2001,22(4):52-55
我国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从民主革命时期开始,以1937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条款为标志,1954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正式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的宪法地位名存实亡;1978年的宪法,恢复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但仍然将其列在工农联盟之外的统战对象.1982年的宪法,知识分子被列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依靠力量之一,与工人和农民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实践过程中,作家经历了角色转换的艰难蜕变,其"知识分子"内涵发生了巨大改变.作为一个群体,作家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迅速地整合到政治化权力格局之中,作家的创作随之也发生了重大转向,印响应口号,深入工农.这一切不仅使当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实践性品格,而且也强化了当代文学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5,(1):38-43
"郑王之争"是魏晋学术史的一桩公案,有其深刻的政治、学统与经解观点等方面的原因。王肃申毛驳郑,继承了《毛传》的历史理性与简易的学风,十分清晰地反映出魏晋学术新变与经学返古之间的内在关联。汉末以来的诗经学史经过郑王之争的转换,由两汉的今古文家法之争逐渐过渡到南北朝古文学内部争毛、郑之得失的主题上来。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于1951年秋冬之际发起了一场对知识分子(主要涵盖面为原国统区内的文化人)的思想改造运动。新的执政党认为,知识分子有“原罪”:知识分子一般出身于地主及小资产阶级家庭,这种“剥削阶级”的出身不可避免地在他们的思想言行上留下烙印,所以知识分子“要为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改造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徐勇 《天府新论》2009,(3):145-148,157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描写的重心,由知识分子历史地向工农群众转移,书写知识分子的空间十分有限.而知识分子又由于被改造的命运,只能作为被改造的对象出现在文学描写的世界.这相对于现代文学来说是一种再书写,这种再书写一方面是对现代文学书写知识分子传统的延续;同时它又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特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孔子“女子难养”说公案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此说在近代被视为孔子轻视女子的铁证。今人不同意近人说法,阐发了一些新的解说。由此,孔子的"女子难养"说成为一桩聚讼纷纭的公案。梳理传统注家、近现代学者与当代学人的研究,呈现诸诠释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反思其方法论问题,对于解决该公案确有帮助。在面向"历史的、文本的"经典解读时,文本自身的逻辑结构与历史语境相结合,才能真正体察孔子"女子难养"说的本义。  相似文献   

11.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是区别不同民族的重要特征。云南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下,云南民族文化流失严重,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和民族性受到冲击。新时期,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关系,注重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推动民族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百姓富"与"生态美"的良性互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地评价两者关系,对国家或地区进行科学决策具有积极作用。把"百姓富"分解为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将"生态美"具体化为居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百姓富"与"生态美"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期为科学分析两者关系,搭建一个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4.
彝族吉符"     
对于图形符号(  相似文献   

15.
16.
寻根究底的超越本性驱使人们不断寻找现实存在的根基,引发哲学对于"存在"本质的探讨,开启了哲学追寻本体论的漫长征程.西方哲学自诞生起,就开始了对终极存在的探索.然而,超越性的理性思维逐渐将人们带入了忘我之境,构建了脱离人和人的现实生活的实体本体论,超越本性丧失了原始的"生活"根基,传统哲学最终陷入自我封闭的魔咒中无法自拔.马克思则回到现实生活世界中,以人的感性生存活动为人的存在根据,以人的现实生命为思想主题,以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为终极关怀,将具有开放性、生成性、未来指向性的"生活"概念上升到本体论的境遇中,阐发了"生活"作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实现了本体论的革命性转向.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5,(1):90-94
由于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从造字伊始便反映了汉民族古人的思维图式,汉字与汉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字形上分析,"诗"字左边为"言";右边上半部分为"之",下半部分为"寸",其本义是祭祀礼仪主持者在祭祀时使用的祀辞。随着词义的发展变化,"诗"逐渐开始表达"志"的各种义项,并与其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是人们情感的内蕴,而诗是人们情感的外化,诗歌是民族文化的记录者,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和灵魂,"诗言志",便也奠定了整个中国诗学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类解放包括“观念的解放”和“现实(物)的解放”两个环节.德国唯心论哲学完成观念的解放,而马克思则通过实践的批判,完成“物的解放”.康德的对象化原理被马克思改造为实践的对象化原理,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而马克思的实践的批判构成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化的现实环节.马克思对现实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的革命的批判,是以“物的解放”为基础的“观念的解放”,因而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