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也经常面临更多的角色冲突。能否善于处理角色冲突,是衡量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主要应处理好以下五种类型的角色冲突。一是要处理好自我认同角色与群众认同角色之间的冲突。此种类型的冲突是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自我认同与群众认同存在矛盾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意。”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在思维方式、理论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应自觉换位思考,充分发挥群众路线教育的功能。究其原因,领导干部换位思考,能增强与群众的感情;领导干部换位思考,能关注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领导干部换位思考,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中央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出的总要求。其中,党员干部受教育是基础,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人民群众得实惠是目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增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本领,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省全面推行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广东省委抓基层的重大部署,目的是要与群众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戚关系"。如何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广东省委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按照要求,乡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旨在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乡镇领  相似文献   

5.
李国金 《决策探索》2014,(14):48-48
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能力与素质的综合体现,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拓展思维,把群众放在心上,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炼好四项基本功,群众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相似文献   

6.
为群众办实事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领导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为群众办实事如何办好,办得有章法,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辩证考虑。办实事,既要投入钱物,又要投入感情。为群众办实事,有人觉得只要舍得拿钱给物就行,没必要投入什么感情。其实,这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误区。实践证明,既拨钱出物,又投入感情,不仅是群众的需求,也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需要。说是群众的需求,是因为群众的所喜所忧、所盼所求需要向领导干部倾诉。说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需要,是因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正为群众解决困难办实事,既是我们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为群众办实事,在实践中有些问题亟须引起领导干部的注意。一、为群众办实事,须防"盲目"。近年,各地都在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沟通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领导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素养。领导干部要发挥领导作用,一刻也离不开与群众及时有效的沟通。只有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发动、组织、团结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单位,干群关系日益恶化,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低。为了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中央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依法用权。如此一来,领导干部的"舒适度"下降,"当官不作为"的现象有扩大趋势。因此,如何找到领导干部"舒适度"与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平衡点,既"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引导领导依法用权、规范用权,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又能充分促进领导干部发挥积极性,做到造福一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与老百姓讲话喜欢使用专业术语或秘书语言,讲出来的话或是玄之又玄,群众听不懂;或是讲了前一句,群众自然会接得上后一句。领导干部为达到与群众沟通的目的,就要善于讲接地气的群众语言。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要“接地气”,这是一个形象化的表述。意指领导干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一言一行要体现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风格。只有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永葆政治本色,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获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渐凸显,需要领导干部不断探索创新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在用心做群众工作时要做到心中有"水"。心中要有"鱼水",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毛泽东很早就把  相似文献   

13.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领导干部要广泛深入地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用“心”联系群众。远而诚心引之近如今,一些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已经不是当年的鱼水关系,而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群众不知领导的心思,领导不明群众的实情,领导成了瞎子和聋子。要改变这种状况,领导干部必须胸怀诚心,倾注真情。以真情推倒心理围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没有热爱群众的真挚感情,群众就不会与你接近,你也无法…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的"脸色"是领导干部工作情况的"晴雨表",他们的脸上阳光灿烂,表明你的所作所为群众是肯定的;相反,他们"脸色"很难看,说明你的工作群众不满意.人民群众的"脸色",也是领导干部形象的"显示器",领导决策水平的高低、自身行为的对错、处理问题的偏正,都能从人民群众的"脸色"中反映出来.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会看上级领导的"脸色",正确领会上级意图,还要会看人民群众的"脸色".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彻查严惩了一大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从严巨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从公共权力的运用到个人的食用住行,都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在此背景下,一些领导干部觉得当官没有以前舒服了,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领导干部甚至选择了"官而不为"。对中央的反腐治吏措施,群众无不拍手称好,群众满意度在不断提高;但同时,随着领导干部"舒适度"的降低,"官而不为"现象如果蔓延开来,最终还是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具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的能力,又要切实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共建的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重要论断的提出,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具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的能力,又要切实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共建的成果。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今后不仅应具备领导经  相似文献   

17.
公信力是个人、团体或事物获得公众认同信赖的程度.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则是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赢得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获得认可和信任的程度.它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满意度和信任度的集中体现.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呢?总结起来,提升领导干部公信力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下属和群众中具有亲和力,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梦寐以求的.作为领导干部,与下属和群众交流及沟通采用最多的也是最普通的方式,是语言.那么,领导干部如何通过语言,"说"出自己的亲和力呢?  相似文献   

19.
对领导干部来说,述职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领导干部接受群众监督、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领导干部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政绩的重要渠道.述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威信和形象,对以后开展工作有非常大的影响.笔者从多年来从事干部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领导干部要述好职,必须做到五忌.  相似文献   

20.
<正>"群众利益无小事"。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处理群众的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不可能把群众的所有利益问题都及时地、一并地解决,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面对群众利益的事情时,要学会"推、拖、压"。其实,领导干部做事"推、拖、压"有其内在的艺术性,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不应一味排斥,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