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竟陵派的文学遗产进行整理研究,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竟陵派文学研究会最近在钟惺的故乡——湖北天门成立.八月下旬,在天门县竟陵镇举行钟惺诞生410周年纪念会.  相似文献   

2.
万历初期 ,后七子派规模急剧膨胀 ,呈现短期中兴 ,发生界内新变。王世贞晚年学道逃禅 ,疏冷笔砚 ,推崇诗歌“性灵”。新安诗群、末五子构成派中两大新人群体 ,新安诗群之兴与徽州“商而士”世风和汪道昆的推毂关联尤为密切 ;末五子的屠隆、赵用贤追求“性灵”文学 ,其“自适己性”、“师心独运”诗观可称公安派诗论的同声前奏 ,李维桢、胡应麟虽擅长论诗 ,但保守色彩较重。后七子派随着王世贞、汪道昆的谢世走向衰落 ,复古中坚李维桢无法挽回诗歌复古运动的颓局  相似文献   

3.
明代复古派领袖王世贞晚年曾经指定"末五子"接替他执掌复古派。王世贞去世后,"末五子"中的胡应麟和李维桢成为接替复古派领袖的热门人选。两人是否能继承王世贞的衣钵,执掌晚明的复古派,学术界颇有争议。通过结合晚明文坛重视进士出身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李维桢最终担任了复古派领袖以及晚明的文坛盟主。李维桢对复古派的文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指明了复古派在晚明的发展方向,引导复古派与公安、竟陵相抗衡,延缓了复古派在晚明的"颓势"。  相似文献   

4.
诗为“活物”─—竟陵派文学鉴赏理论探析曹红祥明代文坛,流派纷呈。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湖北竟陵人)在明末独树一帜。钟惺首次提出诗为“活物”的全新命题,大大推进了古代文学鉴赏理论的发展。诗为活物的观点本是针对《诗经》而言的,是钟惺在对《诗经》的...  相似文献   

5.
晚明竟陵派以钟惺(1574—1625)和谭元春(1586—1637)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界对它的研究进入繁盛期与收获期,许多问题如竟陵派的地位及其与公安派的联系和区别、钟、谭生卒年及主要经历、《诗归》及其文学主张等都获得较深入的分析和求证,钟、谭著作得到整理。其间,一批具有研究生资历的中坚力量涌现出来,他们为竟陵派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钟惺《诗归序》看他的诗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归》一书,为钟惺和谭元春共同编著,选录一些古诗及唐诗,加以评点,借以宣扬他们的诗学观点。钟惺所撰写的序言,不仅是《诗归》其书旨趣的概括,更是他的诗学观点的集中反映,同时也应看作是竟陵派诗歌创作主张的纲领。对以钟惺为代表的明朝末期出现的竟陵派的诗论及创作,历来评价都偏低。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钱谦益早就将他们的诗论及创作斥为“鬼趣”、“兵象”及“诗妖”,要“另立深幽孤峭之宗”(见《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清代乾隆时由纪昀等人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三批评《诗归》“大旨以纤诡幽渺为宗。……于连篇之诗,随意割裂,古来诗法,于是尽亡”。解放以后,对竟陵派著作亦因研究不够,受到  相似文献   

7.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是明朝后期崛起于文坛的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文学流派——竟陵派的领袖,与同里谭元春(1586——1637年)为忘年交。但是,入清以后,迄今为止,人们对钟惺的生卒年还杂说不一。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钟惺生于1572年,卒于16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辞海》都说钟惺生于1574年,卒于1624年。笔者认为钟惺生于1574年而不是1572年。  相似文献   

8.
钟惺、谭元春早年在家乡的文学活动,是竟陵派研究者较少关注的一个论题.本文通过钟、谭诗文之始习、才性之养成及其相互磨合,在家乡重要的文学交游活动以及早期创作成果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考察,试图对此作比较具体而全面的描述,并且在一种历时性视角的观照下,探究他们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文学立场、文学思想及趋向与以后各阶段文学观念与主张的内在联系,证实这一阶段对于竟陵派文学定型、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阶段性的分析研究,是将对一个文学流派有关诗学理论、创作风格等问题的探讨还原到历史过程中去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
“幽深孤峭”说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四百年来,人们对以钟惺、谭元春为领袖的竟陵流派的诗文理论和创作,咎誉不一。自本世纪始,很多研究者重新关注竟陵派,尤其是从80年代始,一反传统的责难和攻讦,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考辨工作,颇能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但在对竟陵派“幽深孤峭”美学思想的讨论上,似不脱“幽深孤峭”只是一家的樊篱,或视其为一种创作风格,或视其为一种诗歌境界,虽一反传统的诋毁之言,仍未跳出传统的视野。诚然,钟、谭“幽深孤峭”的理论确实在诗风、诗境上有所表现,但如果执持一隅,很难遍照其作品,也很难理解“幽深孤峭”的全部理论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  相似文献   

10.
在晚明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中,公安派和竟陵派是以标举“性灵”耸动一时的两个诗文创作流派。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首倡“性灵说”,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力地涤荡了笼罩于晚明文坛百年之久的拟古阴霾,给当时的诗文创作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以钟惺、谭友夏为首的竟陵派接过“性灵”的旗子,强调诗是性情的自然流露,非人力之强为。他们扩大了“性灵说”的影响,“世之论者曰:钟、谭一出,海内始知性灵二字。”(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