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夏和顺 《百姓生活》2011,(10):55-55
1911年,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的“三二九”起义失败,有一位同盟会会员冒着生命危险,将72位烈士的遗体收殓后葬于黄花岗。他就是潘达微。  相似文献   

2.
“二次革命”失败后 ,陈其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继续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积极策划反袁活动。 1915年 12月 5日 ,陈其美终于领导了肇和舰起义。他领导的这次起义是反对袁世凯复辟之第一声 ,云南护国起义之先导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1907年,光复会领导人如徐锡麟、秋瑾等先后在安徽、浙江发动的反清起义失败后,光复会蒙受了重大的损失。不得不寻求在海外的发展,光复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变,在一系列问题上与同盟会的利益相冲突,二者之间的关系开始裂变并走向公开化。二者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对后来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玉章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在留学日本期间积极组织革命活动,筹办共进会,促成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并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创办具有较强革命性质、具有进步意义的刊物《四川》;参与策划了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针对清朝权贵的暗杀活动,并参与了广州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作为四川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之一,策动了荣县独立和内江起义,为辛亥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咸同之际爆发的云南、甘肃回民起义,其领导群体在民族结构、文化教育、教派分歧等经历背景以及植根于其间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较为深刻地影响着两次起义的进程及结局,在一定程度上使杜文秀起义和甘肃回民起义的外显面貌表现出众所周知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1908年河口起义,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云南边疆发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义举。此事件前后,清廷与法帝国主义围绕查拿镇压革命党人、保护洋人与教士、滇越铁路与法商损失赔偿等问题进行了交涉。中法交涉反映了法国殖民者的强权、清廷的衰弱、双方在镇压人民起义问题上的一致性和晚清中法的矛盾妥协关系。  相似文献   

7.
咸同之际滇、陇回汉民族关系与回民起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各种原因,云南、甘肃回民起义前夕,回汉民族关系已趋紧张。起义发生后,大理政权制订并实施了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使回汉关系基本趋于正常,对大理政权坚持长期斗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甘肃回族起义中回汉关系紧张状况进一步发展,虽然各回民军领导人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未能扭转局面,从而对起义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同两地起义领导人的思想认识以及两地回族社会具体发展的差异性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曾昭文从偏远的大别山区走出,闻革命风气之先,倾心于革命事业,积极参与革命组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曾参与筹划同盟会的创建工作,组建了同盟会河南分会,并被推举为会长。武昌起义后,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成为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得力助手,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革命事业中不辞辛苦,积极进取,努力追求民主的精神成为河南人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染着的后世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兆猷 《源流》2011,(19):16-19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青年时代,曾经幻想过以改良的手段来挽救中国。1894年6月,他曾上书清廷直隶总督李鸿章,陈述"治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但遭到李鸿章拒绝。上书的失败,才使孙中山"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在这之后,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之前,孙中山领导了十次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0.
王永春 《中华魂》2011,(9):11-12
以追歼逃敌为主要特点的滇南战役,已经过去61年了。每当回忆滇南大捷,就会想起毛泽东同志对滇南战役的英明指挥和出奇制胜的战略方针。滇南战役开始时,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指出:不能让白崇禧和胡宗南集团进入云南,这两敌或两敌之一进入云南,则不仅易于逃往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