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了苏联传统教科书体系的研究视域,重新建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以人和实践为主题的新马克思主义。从表层看,关于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问题的探讨,但从实质看,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问题的研究。通过对"人道主义与异化"和"实践唯物主义"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展示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发展路向,它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必须在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寻找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中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为基础的。本文就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含义、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实践的当代形态等问题加以概括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研究中仍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使其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在品格要求对其进行当代阐释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的前提。当代实践哲学应是某种哲学诠释学 ,其诠释学维度应当在存在论的、规范性的和批判性的诸本质环节中加以把握。因而 ,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等当代大陆哲学能够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阐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造成一种革命性变革,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答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体系上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的作用和意义是全方位的.依据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确立的中心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释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力图设计一种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重在人生观教育,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即用当代科学的新成果阐述基本观点;深入挖掘以往教科书所忽视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有所论述但又未详尽展开,同时又成为当代“热点”问题的观点,使之上升为基本观点;随着学科分化,像阶级、国家、革命这样一些观点已成为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消解了人在"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又消解了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在双重的消解和回归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当代哲学本体论转换为视点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文章认为 ,虽然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以给人类大交往时代提供一种理论上的诠释为目标 ,但是如果不自觉清理传统本体论、过于依赖语言、忽视人及其实践活动 ,这个目标是难以达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揭示了人的历史实践活动 ,将传统哲学的超验的、实体性的本体论形式还原为人的实践所内涵的生存意蕴 ,应该、也必然在哲学本体论的当代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夯实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实践基础,必须展开哲学层面的自我反思,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看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及其自身发展。马克思主义要赢得人民,必须同人民心心相印,保持血肉联系,自觉地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来丰富与完善马克思主义自身,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需要。人民根据社会实践、自身物质生活条件的变革、党和政府对重大事件的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等多重维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话语权。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服务于人民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实践哲学是解释学发展的最新趋向。作为当代哲学发展的一股新潮流,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重新接续和复兴重建,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重视哲学的"实践性"密不可分。深入探析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不仅意味着辨明其内在差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回到实践哲学本身,对"实践"、"实践哲学"予以"正本式"的深刻理解,并以此明确:"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能够作为一种重要思想资源,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与"实践观"。  相似文献   

9.
我的哲学兴趣原本在自然哲学,但又不自觉地被卷入到20世纪80年代关于"实践哲学"的争论中去.在这场争论中,我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解和研究逐步深入,对马克思哲学做出了"实践人本主义"解释,将其"人本"精神化,认为马克思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现代科学形态,而是人本主义的现代价值观念,是对实践的人道批判.在此基础上,我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精神文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反对唯物质享乐主义,提出追求美好精神财富和强调精神因素的实践心本论,认定人的精神是人的内在本质,实践是精神的对象化,故"心"是"人本"的本中之"本.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逐渐摆脱过去教科书模式的束缚,转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的基本看法上达成了某种共识.因而我们就有必要对毛泽东哲学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从实践哲学的视角来重新研究、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而实际上这样的研究、理解也更能切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更能阐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