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它们在“五四”新文化传播潮流及其新式副刊发展历史上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报纸的不断发展,副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四大副刊所体现出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当前的报纸副刊提供一些借鉴。今天的报纸副刊应该责无旁贷地去表现时代精神,同时要保持创新的意识,这是新世纪赋予报纸副刊的使命,也是新世纪报纸副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台湾报业及副刊发展特色将台湾报纸副刊发展脉络划分为四个时期:台湾报纸副刊的起源与融合,台湾报纸副刊的重建与稳定,台湾报纸副刊的转型与发展,台湾报纸副刊的困境与突破。副刊在其发展历程中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从报屁股发展成值得一看的版面,继而又发展成报业竞争之决胜地,而今则沦为困难坚守的阵地——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台湾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3.
传媒大亨默多克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好不好看主要看副刊。"当今报纸副刊版面设计追求简约化、整体性、秩序感,以方便读者阅读。在稿件和版面的编排手法上,应体现"可读、易读、悦读"的设计理念,营造视觉强势,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4.
郭武群 《江淮论坛》2007,12(4):143-146
现代传媒与文学联姻诞生了报纸文艺副刊.民国报纸文艺副刊成为发表名家名作、开展文学论争、发现和培养新生代作家、产生文学流派、介绍外国文学、传播文学信息的重要阵地,毫不夸张地说它支撑起新文学的半壁河山.由于诸多知名作家加盟文艺副刊,提高了文艺副刊的品位,使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呈现出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与此同时,文艺副刊的出现也引发了创作主体、文学观念、文体等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久以来,“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副刊作为一块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文学园地,相较于纯文学期刊,它在弘扬主旋律,高举文学大旗,凸现文学艺术的同时,直面社会人生,直接间接地干预生活,反映时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但近年来,报纸副刊在日益市场化的经济大潮中显得有些被动。关于报纸副刊是否走向市场,是否新闻化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文化日益商业化的今天,报业竞争的大潮也波及到了报纸副刊。报纸副刊为什么要面向市场?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质的同时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文化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丽云 《南方论刊》2012,(4):82-83,81
网络媒体的兴起冲击着传统媒体的生存,报纸副刊更面临着去留困境,曾经占有报纸半边天的文学副刊,从过去的主流文化认知演变成今天的"消性小品",再加上新闻的渗透甚至取代,使副刊的文化品位缺失,本文探讨的是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如何体现其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7.
报纸副刊的起源、地位和作用耿长春当今社会,阅读报纸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在林林总总的报纸世界中,其副刊又是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副刊的起源我国报纸是随着中国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据1962年第10期《新闻业务》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上...  相似文献   

8.
范力 《理论界》2012,(6):163-164
文学副刊是报纸结构性变革中的历史包袱,还是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和发展力量的宝库?报纸副刊是彻底摒弃或打破传统的纯文学办刊模式,还是在原有的模式上调整办刊方向,强化内容的新闻性、适时性,这个问题的核心说到底就是报纸副刊是应该主"新",(主打新闻性),还是应该主"文"(主打文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代报刊在中国兴起之后,为文学传播提供了两种新型的载体——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从报业史的角度来看,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特色。国外的报纸虽然也设有文艺栏或文艺版,但主要刊载文坛消息和书评之类的文字,而中国报纸上的副刊则以发表文学创作为主,更具有杂志的性...  相似文献   

10.
韩联社 《河北学刊》2007,27(4):229-231
本文依据报纸副刊走向市场化的要求,提出进一步更新办刊理念和副刊改革的"两大推手"与"三个延伸",指明副刊"三种走向"即市场化、新闻化、生活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