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国演义》虽是一部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男性小说文本,但也描写了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多是为作者所肯定的良母、贤妻、节妇、烈女,成为小说宣传“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人物系列。作者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站在肯定的立场,以钦敬的态度、干净的笔墨来描写女性,从而提高了女性形象的道德品位,使《三国演义》成为历史演义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肯定妇女的正面作品。  相似文献   

2.
《爱国者》是赛珍珠撰写的一部描写中国抗日战争的小说。在对战争的描写上,赛珍珠采取了陌生化叙事的手法,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赛珍珠在《爱国者》中,刻画了两个国家多种形态"爱国者"的心态与命运。日本"爱国者"形象呈现出绝对信仰崇拜下无条件服从的特征。中国"爱国者"形象总体特征则有着奔放的理想主义,有激情,但不免有些盲目。  相似文献   

3.
《左传》所描写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是一部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著作。其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左传》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考察和认识春秋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这对于认识我们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分析当时的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笔记小说发展到清代,出现了《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两部鼎盛之作。两部作品均多有描述狐形象的故事,但由于作者在社会地位、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两部著作在缔造狐世界、塑造狐形象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情节结构、审美意境、描写语言、形象塑造以及艺术手法几方面探讨《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描写狐故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一生以描写女性人物见长,女性形象问题成为国内外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恋爱中的女人》中主人公赫麦妮集两种女性形象于一身:缺乏女性气质的女人,支配型女人。劳伦斯在刻画这一人物时一直用谴责的态度,表现出强烈的男性意识。对这一艺术形象的分析发现:劳伦斯在该部作品中宣扬了菲勒斯中心主义,流露出明显的反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6.
毛姆是20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在中国屏风上》是他的一部有名的描写中国之行的著作。本文通过仔细分析这部著作中的"中国形象",认为《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形象"只是作为一种"他者"的投射,里面传达的是英国人自身的观念、价值和审美倾向,并不是真正的中国;并且从政治、经济以及毛姆个人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写的安妮系列小说非常受读者青睐。尤其是其第一部小说《绿山墙的安妮》自1908年问世以来,风靡全球,"安妮热"这一文化现象也随之掀起。运用原型批评理论,集中探讨圣经原型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在小说中的体现,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小山词》书写女性形象,除了晏几道因个人性格、人生际遇等带来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而产生的情深、情痴外,词作中还呈现出对女子外在美的关注。晏几道在描摹时流露出一种"体物"倾向,即带着一种观赏性的态度去品鉴作为他生命过客的歌儿舞女们,对她们的容貌、服饰等都有着精雕细琢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女子们的外在形象。这使《小山词》女性形象的书写除却"缘情"的一面,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体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可写性"亦即"可重读性"来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有经典价值,那么《白鹿原》迄今为止的阅读史,或许只是一个开端。《白鹿原》深厚的历史生活描写、深刻的文化思考和人性揭示,使之经受住了二十多年的阅读考验。当我们把《白鹿原》视为一部动态、开放和富有未来性的小说文本时,小说承载的中国故事,就成为读者不断进入历史想象的生发点,而在作家"希望达到而未曾达到"的文本之间,又潜藏着批评家和研究者多向度阐释的种种可能。这既给了我们有关中国问题的诸多启示,也给了我们有关中国文学未来命运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斯特林堡的长篇小说《红房子》和贝尼迪克松的短篇小说《一个现实主义者》是北欧"现代突破"文学运动的先驱性作品。本文通过比较并分析两部作品中刻画作家形象时运用的人物、景物和对话的描写,试图阐述这次文学运动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杰作。该书自1908年出版以来深深地打动了世界各地无数读者,为蒙哥马利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本文从宗教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绿山墙的安妮》中所体现出来的基督教思想,即爱的精神,原罪与救赎,奉献精神。同时,《绿山墙的安妮》也有力地反驳了传统基督教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2.
霍桑的小说《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在世人的眼中不如《红字》那样声名远播,但在霍桑的心中却是一部更具个人心性的小说。它以哥特的黑色传奇式手法演绎了美国社会的罪孽历史,揭示了在19世纪美国早期的社会现实中,既显露有仍处于矛盾状态的新兴思想,更存在急待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霍桑的小说《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以哥特的黑色传奇式手法演绎了美国早期社会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罪孽历史,揭示了在19世纪美国早期的社会现实中,既显露有仍处于矛盾状态的要求变革和女性主义等新兴思想,更存在急待解决的诸如奴隶制和社会贫困等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安·波特的短篇小说一向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见长。以《被遗弃的老祖母》为例,她的创作手法师法沃尔芙和乔伊斯的意识流,同时又糅合进狄金森想象的弥留之际的体验和弗罗斯特的人生观。也许是巧合,也可能是有意,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将安·波特的这种融各家所长于一炉的创作手法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美国第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反映了北美殖民地早期移民尤其是妇女的生活和感情。安妮从小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她以诗歌这一经典文学体裁为媒介书写自我、表达情感,并对诗歌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安妮的诗真切、细腻而有节制,主题涉及宗教、家庭和社会等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早期女性移民与当时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南方女性的成长是凯瑟琳·安·波特中短篇小说中的一大主题.选取<旧秩序>小说集中的几个中短篇,运用成长心理学,分析南方女性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成长历程从自发反叛压抑人性的旧秩序,到奋力挣脱强加于女性身上的"他者"形象;从彻底与旧秩序决裂,到离家远行,寻找自我.  相似文献   

17.
安妮宝贝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借助网络迅速成长起来的富有个性的作家。她的小说善于分析现代都市人生活混乱、情感淡漠、价值观扭曲等心灵病态,揭示了人性的萎缩与堕落、生存困境的挤压是导致都市人心灵病变的深层原因。告知都市人,倾诉和回归自然是精神自救的良药,只有在放弃和平淡中才能找到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30年代,安妮.哈钦森(Anne Hutchinson)在参加英属北美马萨诸塞殖民地清教活动中,提出了改革清教的思想主张。其宗教思想及活动表现了安妮的女权意识。虽然她对女权的要求还不系统,但却对马萨诸塞殖民地许多妇女产生了强烈吸引力,也获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男性人物的同情与支持,最终动摇了马萨诸塞清教社会。她以宗教改革形式表现的女权意识,影响广泛,成为美国早期女权主义思想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尺,这是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但必须看到,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也应成为评价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尺,因为重视和加强关于形象思维的研究,对儿童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安妮·布雷兹特里特不但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女性诗人创作优秀诗歌的传统,而且与爱德华.泰勒一同分享着北美前一个半世纪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荣誉。然而,作为一名清教徒和一位女诗人,在17世纪北美浓重的清教主义宗教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她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一种"文化叛逆"。本文聚焦诗歌文本来重新考察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清教思想,窥见女性的困惑与焦虑,关注女诗人的生命诉求,揭示这位所谓"文化叛逆者"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