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责任事故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事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从事生产、作业、运输或管理的活动中,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或管理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因主观上的过失而导致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危害结果,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责任事故犯罪具有过失性、复杂性、起伏性、严重性等几个基本特征.具体而言:(1)责任事故犯罪行为人对责任事故的发生主观上只能出于过失;(2)责任事故犯罪案件的案情以及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此外区分这类案件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时也相当复杂;(3)与责任事故有起有伏的发展态势相一致,责任事故犯罪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鲜明的起伏性;(4)责任事故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以及带来的社会危害性相对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中日传销经济犯罪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销犯罪属于经济犯罪范畴,近年来,在中国十分猖獗,防控传销犯罪因此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日本,传销犯罪被称作"老鼠会","丰田商事事件"是日本战后最大的传销犯罪案件.中日传销犯罪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研究中日传销犯罪,不仅可以预防传销犯罪的发生,同时也对此类犯罪的侦查和防控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结合江西某县公安机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对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七项”具体治理措施,共同探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田春苗  苟根源 《社科纵横》2010,25(5):103-105
当前,甘肃省侵财犯罪仍呈现高发态势,具有智能化、流动化、团伙化、组织化等特点,对社会治安危害巨大,已成为关系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重点问题。公安机关虽然一直把多发性侵财犯罪作为打击防范控制的重点,但依然存在"四重四轻"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多发性侵财犯罪的理性认识,精准把握该犯罪的规律特点,以多元化的侦查模式打击多样化的犯罪活动,以专业化的打击手段对付职业化的犯罪手段,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管控跟进,以实现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控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小荣 《社会》2001,(11):44-46
聋人犯罪现象不容忽视虽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 ,但是有一些事实表明聋人犯罪案件有所增加 :首先 ,近来越来越多的聋校的校长、教师受到公安部门的邀请做手语翻译 ,帮助侦破涉及聋人犯罪案件。同时 ,公安机关已对聋人犯罪的案件的上升引起相当关注 ,并有所动作。如浙江某市公安局主动与当地聋校联系 ,要求联合研究如何加强对聋童的教育 ,以减少聋童的犯罪。此外 ,聋童的失学、失范的群体性特征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例如 ,据《法制文萃报》载 ,达州市聋校一段时间学生几乎全被骗走 ,最多时仅剩下3名学生《法制文萃报》 ,2001.5.1…  相似文献   

6.
网络经济犯罪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网络犯罪中,网络经济犯罪是主流.网络经济犯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实施侵犯财产罪;另一类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由于网络经济犯罪手段的特殊性,它具有犯罪主体的一般化、客体的突出化、手段的多样化、方式的智能化等特征.当前,网络犯罪呈现侵犯公私财物的案件多发趋势,侵害目标相对突出,青少年网络经济犯罪增多.网络经济犯罪防控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全社会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7.
张雷 《社科纵横》2007,(10):70-73
全球经济一体化渐行渐近,跨国有组织犯罪也日渐猖獗,对世界的危害日益严重。跨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形式有:走私毒品、有组织非法移民和贩卖人口、走私烟草、洗钱、恋童癖、网络犯罪等。近年来,英国与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紧密合作,通过加大内部执法力度、加强外部国际合作等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跨国有组织犯罪,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国际社会的非强制法律秩序,使国家间密切合作、有效控制危害国际环境犯罪的发生和蔓延存在着重重障碍.特别是确立危害国际环境犯罪主体及刑罚的讨论中,学术界对国家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和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罚争议最多.理论上的不一致带来实践中的不协调,致使由国家实施的或由国家支持和庇护的危害国际环境犯罪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惩罚.明确国家作为危害国际环境犯罪主体的国际法依据及其责任的实现途径对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尤为关键,对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准确把握时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大力推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国际和谐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7,(5):104-111
互联网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却也使得网络犯罪愈发泛滥,已被发达国家看作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由于犯罪行为不受时空限制且具有虚拟性质、损失难以弥补等特点,传统刑事司法制度在应对该类犯罪行为时几乎处于"失灵"状态,这首先表现在犯罪管辖的确立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该问题的挑战。在比较法的视野下,类型化的区分具体问题可能会对明确司法管辖有所裨益,例如提高网络犯罪地的确定标准,进而协调安排。  相似文献   

10.
“小金库”问题的犯罪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金库"问题进行犯罪学研究,主要通过归纳犯罪现象及其危害、探求犯罪原因和提出预防、治理策略的路径。"小金库"并非法定概念,但其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具有比较稳定的内涵和外延,即单位正常账目之外的资金。单位私设"小金库"现象的大量存在危害性极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导致国家税收损失,并诱发其他犯罪。预防和治理"小金库"问题的方略要着眼于:严格财务制度;合理设计利益分配制度;拓宽合理的财务报销途径;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不搞运动式治理;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新的道德压力;加大涉及"小金库"的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11.
田飞 《创新》2014,8(5):94-98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和特别重大贿赂三类犯罪可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但其内容制定较为原则。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适用对象上要准确厘定法定三类特殊犯罪;在适用条件上要严格把握所执行"有碍侦查";在适用地点上要区分开"住所"和"居所",亦要同羁押场所和专门办案场所区分开;在通知家属问题上要明确规定制约公安机关实施不通知家属行为的监督机制;在刑期折抵问题上要考虑刑期折抵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折抵比例的合理性,同时要处理好"同案不同处理"的特殊情形。此外,要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变更与解除方面完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文明时代的到来,现代休闲迎来自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飞跃式发展.一方面机械性的工作 日益被智能化工具取代,为现代休闲的全方位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各种"网络依赖"的负效应所带来的时间和空间、信息与交往的压迫性与 日俱增,也为休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通过克服虚实空间的矛盾,重建"亲近大自然"的博物学传统,发挥休闲研究对创新文化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越人工智能"分布式"的模式,确立总体性文化的再创造,现代休闲对于文明发展的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吴兴民 《社科纵横》2008,23(10):68-69
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去考察网络可见,网络实际上是人的一个表演前台,它与现实社会具有对应的关系.因此,网络犯罪也主要是根源于现实社会的.但网络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得边界,由此所导致的社会变迁是制定预防网络犯罪措施时应当关注的问题.网络犯罪因带有较强的技术性而可能魅惑了人的思维.我们必须克服它,从而抓住网络犯罪的本质以制定更为完善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广泛的应用性.但其负面效应也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其物理学与美学的双重特征、审美形象性、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审美情感的差异性等,使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劣势并存.如要实现网络文化内涵与实施对策的创新,就应在强调网络文化重要价值的同时,要尽最大可能将传统文化的注重人性化的"零距离"的理论与实践融汇其中;在运用网络手段的同时,要调动一切因素来削弱网络由于机械化、格式化等带来的人际间的隔阂;要尽最大可能消除由网络"虚拟化"所带来的"人格面具化",将真实、自然的审美观融化在网络文化中.  相似文献   

15.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犯罪行为是社会情况的一面镜子。了解女性犯罪的现实状况,分析女性犯罪的内部结构及变化情况,探索犯罪心理特征,对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某省某市调查结果表明,1983年审理的女性犯罪案件主要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案件迅速增加,绝对数几乎比1982年增加一倍。第二,犯罪种类构成发生很大变化。侵犯人身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及妨害婚姻家庭罪,无论从绝对数和相对数来说都占显著地位。第三,从犯罪表现方式看,在“文化大革命”前,女性犯罪主要表现为盗窃;前几年主要表现为诈骗;近来,流氓集团、贩毒等严重刑事犯罪和重婚犯罪成倍增加。这就是说,犯罪虽说也有象以往那样求物、求财的动机,但足为了寻求刺激的倾向大大加强了。第四,数罪并罚情况多了。1982年审理的女性犯罪中双重犯罪的仅1人,1983年犯双重罪的4人,犯三重罪的1人。这表明,女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严重了。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刑事司法体制中,国家垄断对犯罪的追诉权,而对被害人的权利则并不重视.刑事和解制度在保护直接被害人的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犯罪人能够重返社会,处理好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也给予密切的关注.在我国民间,刑事领域的"私了"屡禁不止,这种对法律的规避行为与刑事和解制度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二者紧密结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寻求生长的土壤的过程.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与私了相比,范围是有限的,刑事和解制度的设立,主要的价值是诉讼经济、民主和正义,因此没有必要在适用案件上加以限制.其适用范围应分为自诉和公诉两个方面及针对特殊类型的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及检察、司法机关的共同努力,打击贿赂犯罪的斗争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贿赂犯罪当前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值得高度的警觉和注意。我们决不可盲目乐观,认为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一、贿赂犯罪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呈上升趋势。1989年,重庆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贿赂犯罪案件364件,418人,占当年立案查办经济案件总数的42%,比1988年增加4.7倍。对其中的300件贿赂犯罪案件进行剖析,发现贿赂犯罪涉及计划、销售、金融、物资调拨、建筑、运输、医疗、教育等20多个部门。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时代,整个社会的网络传播发生了技术和内容层面的巨大变化,其中网络情绪展示了当代网络传播与网络危机的非理性面貌。特别是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网络情绪的发生和传播更为便捷、迅速,容易引发网络暴力,伤害网民和社会群体,破坏网络生态安全。大量爆发的负面网络情绪事件,对于新媒体行业的网络舆情管控和安全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当前高质量发展理念,探究网络情绪的主体心理发生机制,探寻网络情绪的传播要素,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情绪传播带来的舆情风险和社会危害,从而有效地加强网络情绪的监控和治理,促进我国网络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构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犯罪主体为青少年,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本文着重就其中的社会因素作一粗浅透视。一、典型调查和众多个案表明:“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教育失误”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据杭州、上海、北京市统计,在5,021名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由家庭的不利因素导致犯罪的,有1,274名,占25.2%,四起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就有一起与家庭有关。据某工读学校对三年来入学的297名学生的家庭调查,其中因家庭溺爱而导致失足的学生竟占一半以上。在国外,由于家庭各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青少年犯罪也占相当比例。据美国一个调查报告指出,他们国家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家庭有关系的占60—70%;苏联  相似文献   

20.
有组织犯罪对国际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本文旨在对国外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作一简要介绍,以推动我国关于有组织犯罪的研究,促进对有组织犯罪的预防和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