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X不X(的)”格式具体的否定意义可分三类:即表示不是/算不上某事物;不需要/追求/在乎/顾及某情况;不能做某事。和一般否定式相比,“什么”格式是一种突出否定焦点、强化否定程度的否定格式。比常规否定句多了层表示轻视或自谦、洒脱或无奈的态度和语气的语用功能。且“什么”格式还有特定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莹 《兰州学刊》2011,(8):134-138
“谁、什么”属于名词,分别用来表示无特定特征的人和物,它们的语义特征由常量[+人]/[+物]和变量组成。由“谁、什么”所构成的疑问句、否定句、反问句其实都和“谁、什么”独特的语义特征有关。“谁、什么”和疑问句不过是焦点的实现关系,如果它们所具有的特征变量要求赋值,就会携带焦点特征[+F]进入句法结构,从而形成疑问句。反之,在句中表示所有的人或物,因此否定它们也就否定了全部。带“谁、什么”的反问句表示否定不过是一般疑问句的语用功能。语言中有两种范围限定式——前加式和后加式来限定“谁、什么”的指称范围。  相似文献   

3.
"才"和"就"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为复杂多样的两个副词.通过对二者共现的"才X就Y"句式进行探讨,认为这一句式的基本语法意义是通过"才"与"就"相互映照、趋小强调的方式,表达说话人对客观事实趋小或趋大的总体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该X就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表现形式,表达"某个动作或结果在产生的条件具备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自然按照事物或事件发展或存在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格式含义。格式对进入其中的X具有压制性,体现在X的限制和选择上,包括动词、形容词、代词、叹词、名词和短语等语法单位。其构成形式主要体现在变项X1与X2语形相同、相交、相异三种类型,语用功能主要体现为主观评价、凸显焦点、增强语气和篇章衔接。  相似文献   

5.
疑问代词“什么”有疑问、指代、任指、列举、虚指、停顿、反诘、否定八种用法,是“什么”入句后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多个维度制约的结果.表疑问是“什么”的无标记用法,其他功能都是有标记的.“什么”的功能游移大致形成一个由疑问功能分别向肯定和否定游移的连续过程:列举←任指←虚指←停顿←指代←疑问→反诘→否定.  相似文献   

6.
白玉寒 《兰州学刊》2011,(8):130-133
“什么”表示否定时的限制因素首先是语境;其次是语义特征,表现为[+疑问][-回答],由质疑引发否定意义;最后是句法分布特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或用在句首引用别人的话时。“什么”表达否定时有独特的修辞效果,表达强烈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7.
对"Sb实在是个NP"句式在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句式的使用明显受到"尽量赞扬他人,尽量贬低自己"语用原则的制约,同时该句式在表达不同语义评价时会受到句子主语不同这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洞口方言的给予动词“把”、“乞”、“把乞”及其句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云晚 《云梦学刊》2006,27(4):127-131
洞口方言的三个给予义动词"把"、"乞"和"把乞"及其所能进入的具体给予句式的句法特征、句式来源与实际使用频率的分析表明句式S1与普通话相同,也是最优先的给予句式;普通话所没有的S2在洞口方言的使用频率却很高,是历史句法的直接承传.S1和S2的逻辑关系是S1真包含于S2,S1来源于S2而不是普通话那种S1源于S3的模式;S3也是历史句法的直接承传,处于衰微使用状态,S2和S3在洞口方言中的实际使用频率刚好与汉语史上S2和S3的使用频率相反;S4、S5和S6则分别是S3的语境变体.  相似文献   

9.
广州话动词“有”及其否定形式“”[mou13]与VP之间可嵌进“得”,形成“有得(得)+VP”这种句式。本文对该句式进行了讨论,全文分两大部分:一、具体分析该句式所含有的6种语义,阐述各类的语义结构特点以及语义结构或语用习惯对动词的选择、限制。二、分析该句式的句法结构,对“有得(得)”的词性及句法功能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疑问代词的"什么",其无定性语义特征决定了它一般用来指示或替代不确定的对象。但在话语表达中,"什么"在满足一定的语义、句法、语用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替代交际双方都能确定的对象,这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这充分体现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并且,这种特殊的替代用法还具有缓和、强调、讳饰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其中关键原因是要么只强调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否定其与文化基础课的联系,否定其文化知识教育功能;要么只强调其文化教育功能,把"两课"看成是文化基础课,事实上"两课"与文化基础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既不能割裂也不能等同.加强"两课"教学改革,必须吸收文化基础课的长处,发挥"两课"文化知识教育功能,从而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和现当代四个阶段.综观此四个阶段,"宁可"类取舍句式的演变主要呈现以下规律:(一)前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增多,而后标式"宁可"类取舍句式不断减少.(二)"宁"的语用频率最终被"宁可(愿、肯)"所超越.(三)"宁可"、"宁愿"、"宁肯"的演变过程呈现不平衡状态.(四)出现了几类固定的取舍句武.这些规律背后有其深刻的动因,即汉语韵律追求"和谐、对称"的审美要求、音步和词的双音节化、语用频率效应以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的属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3.
论汉语句式配价理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语法重视结构整体研究和句式整体研究的优良传统 ,为句式配价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用句式整体观来看待配价问题 ,就是一种句式配价观。认知功能语法在看待配价问题上采用的是句式配价观 ,这有心理学方面的依据和语言事实的证明 ,句式配价理论至此被正式提出来。句式配价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重视句式义对动词和配价成分的整体制约作用 ,重视句子的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参与配价。  相似文献   

14.
"我X故我在"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时尚的仿句格式.就该格式中X的构成,该格式的的语法意义、表达功能及流行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对于人们从内外结合的角度加深对此格式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来斌 《江汉论坛》2004,3(10):17-19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道路与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关系,理论界至今仍有争议,其中"验证说"和"无关论"就是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两种界说各有其合理性,又各有其片面性.从主客观条件来看,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并无直接的联系,并不是对设想的直接验证.但是,从列宁有关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看,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存在着间接联系;在体现的原则方法上,中国革命道路与"跨越"设想有相通之处.因此,两者并非完全无关.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和"二+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和"二"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就语义方面而言,当"N"为组织机构类名词时,"二+N"一般表示次序,"两+N"表示数目的多少.当"N"为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时,在表示成对的亲属关系的集合名词前,只能用"两",不用"二";在与单称性的亲属称谓名词直接组合时,只能用"二",不用"两","二+N"表示次序.当"N"为名词性缩略语时,"二+N"表示次序,"两+N"表示计数.就语用方面而言,当"二+N"结构用来表示次序时,"二+N"结构常用来给事物命名,具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当"二+N"结构用来计数时,它和"两+N"结构具有相类似的语用功能,即具有节律、简洁语言、复指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贾益民  刘慧 《广西社会科学》2005,(9):153-155,159
近年来,"后非典"、"后禽流感"等"后X"结构的新词语不断见诸于报纸及网络等新闻媒体,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角度对其产生途径、内部结构、语义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将其与现代汉语已有的"后"字结构进行对比,并对其广泛流行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反问句语用否定功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问句是汉语中十分特殊的一类句式.以往研究认为反问句的功能是对原有命题进行否定,表达于原命题互逆的命题.但本文认为,反问句的否定是语用层面而非句法、语义层面的,其功能是传达言外之意、行使言外之力.本文还逐条分析并证明了对"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是反问句发挥语用否定功能的根源.最后本文总结了反问句语用否定的本质,即为"反问者使用言语行为引导和干涉被反问者、从而实现其语用目的的一种曲折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试析“那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那个"一词的用法灵活,出现频率高.从语法位置、语法意义、语用意义和对其贬义的分析四个方面对"那个"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狄尔泰的历史哲学中,"生命"是指处于相互联系中构成社会历史文化中的个体生命,这样的生命与人类历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理解"是对历史的理解,是连接生命和意义的中间环节,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意义"是内在于生命和历史中的意义,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不断对历史进行理解所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