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开展海南文史研究和海南古籍整理等工作,促进海南的开发建设,海南大学最近成立了海南文史研究室。十月五日,校党委书记林施均同志召集文史研究人员开会讨论如何开展海南文史研究工作。会上,林施均同志强调指出:开展海南文史研究是历史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未来的需  相似文献   

2.
文史互证不但是可能的 ,也是必要的。文史互证中应注意七个问题。提倡文史结合 ,绝非回到文史不分家的老路上去 ,而是力求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 ,使传统的文史互证与时俱进 ,呈现出现代学术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3.
杨福家 《中华魂》2012,(18):51-53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世界一流顶尖大学,就会发现,其在科学上的贡献都与文化有关。世界上一流本科教育都把“做人”放在第一位。不管“做人”还是“修业”,都离不开文史与科学,离不开文史与科学的交融。而科学,特别是科学史与科学精神,同样充满着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成熟运用于学术研究中的是我国传统的文史互证方法。这种方法被现代学者所继承 ,并在研究中取得了很大成就。本文以卞孝萱《冬青书屋笔记》为例 ,揭示了传统文史互证方法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 at Fudan University)成立典礼于2007年3月10日举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是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二期支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之一,将作为中国文学、历史和哲学研究的一个平台,致力沟通文、史、哲不同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视野中的中国文化研究,并努力推动各种新文献和新资料的整理,建设一个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国际性、开放性的学术研究机构。文史研究院首任院长为葛兆光教授,副院长为汪涌豪教授。文史研究院设有学术委员会、国际评鉴委员会和院务…  相似文献   

6.
邓禹家族是东汉世族中"可以为后世法"的文化典范。他们注重德行与文学教育,培养了矜重内敛、好尚学问而不弃武略的家风。邓禹家族文学主要是政治家的文学,以严密的理性分析见长,彰显了邓氏政治家经纬天下的胸怀与韬略,对汉魏政治、经学、文史之学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和处理"文""史"关系,决定着历史编纂的全局。它既是一个史学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史学实践问题。章学诚作为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基于对"天地自然之象"和"人心营构之象"的剖判,提出了"文史通义"的历史编纂理念。海登.怀特作为西方后现代史学的代表人物,在激进反思启蒙运动以来的史学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文史混一"的历史编纂理念。白寿彝作为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基于对中国史学史的哲学思考,提出了以"准确、凝练、生动"为基本内容的历史编纂理念。这些认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启发我们在历史编纂问题上,应该树立"文史相生"的理念,走"文史相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经典著作《茶经》——“四茶之器”文化的高落差为典型个案,以解决文史文本翻译中“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错层问题为目的,指出文史文本英译须根据不同的需要,将高语境文化的汉语和低语境文化的译文间的错层酌量言传于注解中,采用不同的策略将文史文本中的内涵文化信息体现于注解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繁荣 ,史家辈出 ,史籍浩翰 ,历史教育发达。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发挥历史教育的“借鉴”功能 ;历史教育已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古代历史启蒙教材的编撰对普及历史教育和传播历史知识产生了重要影响 ;历史教育也在摆脱经学的束缚中得到曲折发展 ;古代历史教育中秉笔直书、寓论于史、文史不分和史家标准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值得我们今天加以继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描述了蜀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自西汉始是指儒学在蜀地的传播,北宋以"苏学"为代表形成学术特色,晚清成为经学研究的中心,"重文史"和"崇实学"是两大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郭沫若的所受教育、性格养成、思维方式等,分析了蜀学文化传统对郭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出版家,蔡文甫十分注重参与台湾文学史的历史建构。他主持出版的两套《中华现代文学大系》是向文学史交卷,为台湾文学史的书写发声。作为编辑家,蔡文甫开启了文学出版市场的黄金时代。他主导高等学校文学教育论战并结集成书,成了台湾当代教育史和文艺史的重要文献。作为小说家,蔡文甫的作品是一种传统的创化。他有意淡化作品的战斗性,而着力强调精神性的因素。《天生的凡夫俗子》则是一本能给人思想养料的回忆录,同时也是一本具有文学史和出版史料价值的好书。  相似文献   

12.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斯泰洛齐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践教育爱的教育家,在他创办的贫儿学校里,裴斯泰洛齐以"爱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忧儿童之忧,乐儿童之乐,用赤诚之爱滋润孩子的心田。文章系统阐述了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他作为著名教育家对学生的施爱与被爱给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诗史互证与审美为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寅恪是历史学家,他学术研究的重点在历史,他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斐然.而钱锺书是文学家,他学术研究的重点在文学作品的审美性.两人学术成就各有千秋,要以辩证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14.
由晚清走入近代的刘师培,基于精专的经史学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传统文论和西方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了文学史,认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留心文学史的变迁,并剖析了变迁的缘由;运用"穷源"和"竟流"的方法,探索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对中国文学史作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这些研究建构了刘师培较为系统的文学史观,也体现出区别于旧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早期启蒙者,创立了近代"经世致用"的文艺美学理论.其主要代表龚自珍倡导关心"民生饮食"与"尊史",以此阐明其文艺美学"经世致用"观;魏源发表了"贯经术、政事、文章于一"的理论见解,主张以文学的审美功能为基础,发挥文学的治政作用;包世臣强调文学不能脱离"民事",把"悠关国家"作为文学的最高目的和最大价值;冯桂芬呼吁发挥文学"考镜得失,匡时济世"的社会作用.他们的思想虽都鲜明地表现出"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对于更新时人的文艺美学思想,促进文学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宇宙风》杂志的近情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文学理想是"近情",他创办<宇宙风>杂志并提倡近情文学,表明其文学观念的成熟.以该杂志众多的生活散文和战争文学为个案来考察,其近情品质体现了林语堂的办刊宗旨.正因为契合公众的阅读期待,近情文学在三十年代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钱伟长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中 ,创新贯穿于他教育实践的始终。他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进行教育创新探索 ,身体力行 ,创造性地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钱伟长先生数十年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处处闪现着创新精神 ,充满着创造性活力。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创新 ,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和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文学创作成就斐然,诗、词、文章皆具极高造诣;他全面而辩证的思维,集成了前人文论的精华,加以改善,建立了自身完整成熟的文学理论批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重道亦重文,其道纯实充于内,又外而生发出辉光之文;辩证文道观指导下,合理看待古文与时文;文学创作上对文学理论主张的切实践行,引导着当时文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称是"乡下人"的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风格独特的文人。他执著追求与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形态,抒发了他对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沈从文的这类小说被称为"乡土抒情小说",《边城》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注重立言不朽,主张成一家之言,继承《春秋》笔法,写作《史记》,褒贬人事,表达情感。他联系自己的实际和有关的史实,论述文学史上带规律性的问题,提出发愤著书说。他概括先秦以来儒家的诗乐理论,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与感染力量,强调文艺为社会政治服务。他首先为文学家立传,以知人论世的方法、思想艺术兼顾的标准和公允的态度评价作家与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