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很早就有乐师形象的出现。中国古代早期乐师的艺术形象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经历过多次转换,而且这种转换与中国早期历史的几个发展阶段基本是对应的。概括而言,就是伴随着神话、传说时代到文明社会初期的历史发展,乐师由家族成员的角色转换成行政长官,再由行政长官转换成专业艺人。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学视域中,诉讼角色使命是在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持续、循环、交叉的沟通过程中完成的。诉讼角色有显在角色和隐在角色之分,而法庭是当事人、律师、法官、证人等扮演各自角色、进行交流互动的舞台,社会环境则是他们行动的背景和影响角色发挥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转型的出现,诉讼角色的沟通行动与社会环境之间开始出现双向传递的现象,彼此相互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角色理论与角色意识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源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角色理论。教师角色是指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教育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行使着不同的行为。对于教师的不同角色,人们有不同的要求,甚至对于同一角色,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要求。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美国心理学家林…  相似文献   

4.
法国市镇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市镇扮演着治理的角色.国家利用市镇的双重身份整合基层社会.法国的市镇既是国家行政单位,又是地方团体.市镇既要承担一些国家职责,又要管理本地事务,从事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市镇又是法国民主的象征.法国城市化后,大部分市镇人口很少,不能提供有效服务,而合并市镇则阻力重重.所以法国政府鼓励跨市镇合作.  相似文献   

5.
李炜 《东岳论丛》2002,23(2):46-48
社区建设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而要让社区在整个社会的转制中扮演起相称的角色,就必须强化人的社区意识,培育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就是人们对社区的认同和关联程度.但目前,城市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淡薄,对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社区责任的无边际扩大,造成了社区职能的难以发挥,职能的淡化很难使人对其产生归属感.针对当前社区建设的问题,应该从解决社区建设的基础性障碍入手,培育市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就是:让政府的角色到位;从体制上明确社区地位和职责;面向大众,面向困难,培育社区的功能;解决不同人群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有关系特权者(包括社区单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广大群众以空前规模和空前速度流动到可以发展又可以到达的地方,从事新的职业、扮演新的角色.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新起点开始,他们创造了整个改革年代的城市生活,也改变了农村状况,同时他们也经历了自身的反省和改变,种种社会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在他们身上暴虐.因此.可以这么来说,二十多年里,人们的角色位置与身份意识被席卷到全国经济一社会一政治的巨大变化之中而震颤;大众心理正是发生在人口向"市场"移动的颠沛流离之中.对大众社会心理变化的认知,正需要我们从这个走向"市场"的颠沛流离之中去体证和确认.  相似文献   

7.
留日中国学生在 2 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扮演了重要角色 ,留日生涯给他们带来了思想感悟 :通过自强增强国力 ;以西学致强 ;要塑造“中国魂” ;对执政的清政府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各阶层形成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均衡利益格局实现的一个关键前提是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作为社会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其利益表达存在制度化渠道不畅、表达行为偏离体制化和理性化等问题.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中,新闻传媒扮演四类角色.一是面向政府的角色: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二是面向公众的角色:客观报道,营造舆论环境;三是面向制度性表达机构的角色: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和政策传播;四是面向农民工的角色:政策宣传、协助表达和引导维权.  相似文献   

9.
历史进入21世纪,人类迎来了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克服了以往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将知识作为主要资源,把知识创新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素.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知识经济对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在知识传承、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将研究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心,也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研究生德育工作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在教育内容及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创新,不断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村民委员会负责处理村庄公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差异,村庄公务内涵各有不同。在西藏东部的卡若区农村,集体性宗教活动是重要的村庄公务,但是,过去村委会管理宗教活动存在制度性障碍。2014年始卡若区在村委会选举中增设民族宗教委员,专门负责村庄宗教活动管理。田野调研发现,由于民族宗教委员尚无明确的职责规定,发挥作用存在差异,特别是他们在管理工作中到底扮演"组织者"还是"监管员"角色,引发意见分歧。笔者认为民族宗教委员的设立,赋予村委会管理集体性宗教活动的制度正当性,但应尽快制定职责规范,使之有法可依,现阶段还是要根据村庄具体情况和社会环境动态,由上级部门给予针对性的工作指导较为稳妥,逐步实现常态化的服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写人论中的“态”范畴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正如"神"、"气"、"韵"、"味"等范畴一样,"态"也是从一个影响深远的哲学范畴,被援引到评诗论画的文艺美学范畴,尔后再成为一个重要的写人理论范畴的。在中国古代画论与小说戏曲评点中,"有态"、"得态"等术语指的是,以人物为主体的艺术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活"的境界。在具体的小说、戏曲评点中,人们多用"娇态"、"媚态"、"闺态"等术语来评点关于女性柔美性征的描写,展现出"态"的女性化倾向。作为一个特殊的写人理论范畴,"态"具有"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的特征。由于它通常附丽于"形"、"神",故而长期受到它们的遮蔽;又由于它相对独立于"形"、"神",故而拥有去蔽还原的应用前景。当今,随着现代语言学"态势语"理论、社会心理学"角色扮演"理论的流行,"态"范畴的用场在不断扩大,其应用价值也被人们不断地重新发现。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梳理其脉系,加强古今对接,推动其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论汉儒说《诗》的接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儒家对《诗三百》的接受纯粹是经学的接受,而不是文学的接受。这种文学接受的“异化”现象所以出现,从具体的历史语境来看,是由于汉儒普遍遵循一种先在的接受策略——这就是政治教化的接受取向,“美”、“刺”的理解模式和“比”、“兴”的释义方法。对汉儒说《诗》的接受策略进行透视,有助于从技术的层面上把握汉儒造成文学接受全面异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吴峥嵘 《学术探索》2012,(1):163-166
作为指示代词,"是"最初指代的是时间,相当于"这时",后泛化为一个确指代词。正因为"是"的确指性,它在先秦时期有一系列的特殊用法。并最终发展成为系词。当用于判断句的主谓之间复指主语的时候,"是"逐步语法化为近乎强调确认的标记。当判断句中必须出现"是",并且"是"的出现不带有任何强调的意味的时候,它就发展成为系词。  相似文献   

14.
谭恩美在《百种隐秘感官》中营造的诡秘气氛具有特殊含义:姐姐琨实际上是妹妹奥利维亚的“种族影像”,即第二自我;通过琨为奥利维亚寻找记忆从而帮助她回归完整的自我这一贯穿全书的主线,作者暗示了重拾种族记忆和向祖居国的心理回归才是解决美籍华裔身份焦虑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李凯 《齐鲁学刊》2006,(6):32-36
语言与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是东西方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在中国,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堪称对这一问题的集中讨论;在西方,海德格尔、加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对此问题作出高度思辨性的解说。双方看法相去甚远,但均以各自文化背景为依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简单套用任何一方的模式评判另一方,均是对对方的蔑视与歪曲;只有在相互承认对方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双方才能够进行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6.
通行哲学教科书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作一个普遍命题,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一个永恒的价值主体,从根本上背离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性质。实际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是一个特殊命题,只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进行深刻分析后得出的一个具体结论,它揭示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即将开辟的一个自觉创造人类历史的全新阶段,作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现实实践的反映,它所表达的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1956年4月"双百"方针作为新中国文化方针被正式提出。1957年初,毛泽东力主"放",并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赋予其新的政治功能。在随后的整风运动中,"双百"简称为"鸣放",得到进一步的提倡。整风转向反右后,"鸣放"虽在,"双百"方针却难再继。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看,"鸣放"不仅仅是"双百"的缩略语,其中包含着"双百"方针的发展轨迹和反右后名存实亡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从诗歌到词曲、杂剧和小说,从先秦到当代,"玉人"一语几乎占尽了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玉人"内涵的流变有着复杂的形态和原因,至今仍模糊不清.在"玉人"的流播历程中,它由善识玉石并能琢磨成器的工匠之意,演变为兼容性美称,性别指向需依具体语境来界定.<西厢记>巧妙地利用了"玉人"的隐语色彩,因之预设了"闹简"等喜剧化情节.至于杨绛的小说<"玉人">,则是对传统文体与文化内涵的吸收与变革,再度提升了"玉人"的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与罪",其"与"究竟是"并列",还是"转入"?一般认为,逻辑是逻辑,罪是罪,"与"停留在陈列两端的平面上."逻辑"成为裁定"罪"的界限或尺度.但维特根斯坦又意识到,逻辑常常从外在的"并列"向内在"转入"了,即"逻辑"转入了"罪"--"逻辑罪".这是他毕生最难的划界.其他逻辑学家如罗素者流,则根本还无意识到不着边际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儒学的核心价值,应当是在儒学中出现频度最高,而且可以对其他价值观产生决定和统领作用的范畴,这个核心价值非"仁"莫属。仁的本质是"以己推人"的忠恕之道,用于人际是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用于政治是仁政德治、协和万邦;用于自然是仁民爱物、万物一体;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约礼入仁、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