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落了文学感受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西方诗学思想的急切输入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失去了感受文学、体验当下的耐性,这严重制约着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北京、重庆、上海、成都等地的几位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希望能够推动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学思想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西方诗学思想的急切输入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失去了感受文学、体验当下的耐性,这严重制约着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北京、重庆、上海、成都等地的几位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希望能够推动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学思想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西方诗学思想的急切输入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失去了感受文学、体验当下的耐性,这严重制约着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北京、重庆、上海、成都等地的几位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希望能够推动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学思想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西方诗学思想的急切输入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失去了感受文学、体验当下的耐性,这严重制约着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北京、重庆、上海、成都等地的几位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希望能够推动当前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学思想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思潮吸收了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所长,采用"自然"与"女性"的双重视角来对相关文本展开文学批评,构成文学批评领域一个独特的分支.本文试图对这一新兴的文学思潮和实践作一个阶段性的概述,从国际视野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入手,重点突出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包括批评的源流、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进入新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这是毋庸赘言的,然而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全球化及现代传媒的合谋,使得中国文学批评的境遇也不容乐观。文学批评作为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学科尊严和自主权,同时批评功能被曲解,批评形象被颠覆,批评对象被异化,文学批评的地位日趋衰落。而导致当前文学批评困境及误读的因素,既来自批评环境的恶化、外界对批评本身的不信任,也来自批评自身能力的退化。  相似文献   

7.
文学批评观的概念可以定义为:批评家对文学批评的认识、进行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进行文学批评方法选择的倾向.南帆的文学批评著作繁多,在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以及其学习、创作经历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主客观统一、审美兼具理性、激情而富含思辨的具备和谐特色的文学批评观,他强调批评的价值判断,强调批评家的责任担当,强调批评家与作家的积极对话,他既是第三代学院派批评家中独具特色的一员,也是敏锐发现文学批评文化转向、视觉转向的理论先锋,最重要的,他还是一个愿意俯身问问"泥土哪儿去了"的人.当前,文学批评出现商业利益至上、学术功利主义盛行的现象,南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不能也不可能忽视的重量级人物,研究南帆的文学批评观有利于促进我国当代文学批评健康风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具体革命实践,从20世纪初至今不断丰富、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它在美学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的革命实践性,把文学批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来建构理论和进行实践;二是它的伦理意识形态性,把文学批评与政治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它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型美学的必然结果;三是它的整合和谐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整合美学思想,运用到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之中,逐步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中西美学思想相融合的和谐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使人们以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化进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奠定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拓展了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突出了女性文学的新视阈与新风貌,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文本的独特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代是中国言情小说的繁荣阶段.童心、至情与性灵等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明清言情小说的创作与成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文学批评理论充分肯定言情小说这种俗文学的价值,为中国文学批评重视雅文学的传统格局融人新风,从而推动明清言情小说迈入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