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诸如标准普尔或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以减少市场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信用评级机构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给出了令人质疑的信用评级,究其根源就是当前大部分信用评级机构所采用的"发行人付费"模式,而这与信用评级机构本身的"市场看门人"地位相冲突。由于当前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同样采用这种模式,同样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问题。随着各国对信用评级付费模式的改革,中国当前也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在保留"发行人付费"模式的同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选择机制,并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机制,以减少"发行人付费"模式所产生的利益冲突,增强信用评级的透明度,保证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针对河北省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过程出现的诸如:评级指标不科学、评级信息不充分、无法提供持续服务、业务面过于狭窄等问题,本文提出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扩展服务对象、完善评级程序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用评级失灵的历史考察和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建会 《社科纵横》2011,26(3):76-79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失败表现备受指责,严格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评级失灵并非仅仅开始于安然事件,本文从历次影响较大的评级失灵的事件出发,对信用评级的治理机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声誉机制和政府监管都具有一定的局限,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应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会严重误导投资者,进而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经济利益的粘连度、法律风险的缺损度以及外部干预的强度是影响信用评级机构道德风险的三大变量.经济利益驱使信用评级机构的经济行为偏离职业道德路标,法律风险的缺损使得道德风险的暴露率急剧增加,而外部干预的强度进一步使道德风险外溢.在这种三元交互作用下,信用评级机构道德风险难以彻底消除,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和程度确实是可行的.要降低信用评级机构道德风险必须从改善制度环境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入手.具体措施为:政府要厘清与评级机构的关系,自觉回归监管者的角色;建立健全集体诉讼与大额民事赔偿机制;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的培养;信用评级机构职业道德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美欧债务危机后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表 《学术交流》2012,(7):93-96
美欧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安全问题受到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当前我国经济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贸易保护主义与我国产业和贸易安全;人民币过快、过度升值;资本账户开放过早、过快,我国金融市场过度依赖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等所带来金融安全问题;战略性资源安全;经济信息安全问题。如何认识和合理规避这些风险,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机制,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保持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信用以及信用风险的内涵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对违约概念及违约损失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信用评级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票据市场发展的本源问题是信用问题,即信用观念存在误区、信用制度约束软化、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缺乏权威信用评估机构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此基础上从市场环境的构建和信用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即构建法治和信用环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商业信用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的风险监管:日本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虹 《日本研究》2009,(1):18-25
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仍在持续,无论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均呈自由落体式下跌,其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次贷危机形成的预期损失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恶化。因此,可以说危机将全球金融市场卷入了一个几乎无法解脱的困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负面作用相互影响,使市场在不断恶化的局面下无法对风险重新定价。更令市场恐怖的是,这次世界性危机何时结束,至今仍无人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本文仅就日本在此次危机中所承受的冲击,结合日本金融体系的特点,探讨金融风险监管的必要性。同时,针对证券化金融商品信用评级中的风险,强调完善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抵御金融风险的应急措施,而且是提高金融业附加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信用中介机构的功能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万青 《浙江学刊》2003,(6):125-130
信用中介机构是指为适应信用交易的需要 ,为各类信用活动提供服务的机构 ,是现代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机构及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为通常意义上的信用中介机构 ,它们是一国信用制度的关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要使信息交易能够正常进行 ,就必须通过中介机构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存在诸多问题 ,是因为它们缺乏良好的发育和成长环境。当务之急是要构建信用中介机构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努力推进市场化运作 ,保证中介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以“信用信息公开法”为中心的信用数据采集制度 ,保障信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活动 ;并建立信用中介机构自身的行为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透视市场经济中的非信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宝江 《学术交流》2004,25(2):34-37
信用危机愈演愈烈,非信用现象腐蚀经济链条,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非信用关系的产生不但有观念、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应转变信用观念,建立对社会集团、企业及个人等的信用评级机构,并加快信用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