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列宁明确指出,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受客观历史条件和党自身状况的制约,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与党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党自身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发展党内民主不能脱离党的工作重心,党内民主必须服从服务于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党内民主并不是不要纪律,党内民主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服从党的纪律为限度;党内争论和批评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党内民主不能损害党的团结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本文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其中的宝贵经验,旨在推动党内民主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抑制党内腐败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对党内团结与党内和谐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团结与党内和谐都是党内关系整体状态的综合体现,二者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党内团结与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正视二者之间存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处理好党内团结与党内和谐的辩证关系,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党内团结与党内和谐的先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利益集团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生现象,具有历史必然性.但利益集团不能出现在党内,因为党内利益集团会改变党的性质、损害党的团结与统一、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危害甚大.因此,要深刻认识党内利益集团的危害性及对其遏制的迫切性;深化改革,营造遏制党内利益集团滋生的环境;从严治党,坚决把党内利益集团扼杀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6.
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的本质.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内民主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党内协商民主思想,这些思想表明,党内协商民主的本质是党内一律平等,发展党内协商民主要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目标,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保障是构建以党的章程为依据、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以具体制度安排为支撑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是我们今天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集中、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与党员的个人权利是有机统一、并不矛盾的.加强党中央权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实现党的团结统一,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发扬党内民主必须维护中央权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李鸣 《中华魂》2010,(9):4-5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十七大向全党提出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9.
"党内和谐"是在和谐社会概念框架下提出来的崭新概念,在理解时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党内和谐不同于党内团结统一;党内和谐不排斥党内矛盾.我们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构建党内和谐:第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共同理想 ;第二,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团结;第三,加强党员关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第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0.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是毛主席的一篇论述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党内矛盾的光辉著作。毛主席说:“对同志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不是敌对分子,破坏分子,那就要采取团结的态度。对他们要采取辩证的方法,而不应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党内团结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坚持马克  相似文献   

11.
党内和谐是指构成党的各主体要素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按照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要求,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使命的相互交往的活动关系中形成的思想统一、民主团结、文化和谐、制度健全、心情舒畅、富有活力、友好相处和融洽共事的党内生活状态。它主要包括了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行动和谐等六个要素。增进党内和谐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保持思想统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坚持维护团结统一,做到自强与开放的统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围绕"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党内和谐目标,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强调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紧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对党的监督,探索和促进党内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并把党内和谐落实到重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3.
党的建设历来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即党建目标问题;二是怎样建设党.十七大提出"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目标,这是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意味着党的建设将会呈现新的局面.经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而只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最终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相似文献   

14.
论党内民主及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党的领导和党的各级组织;党内民主的客体就是党内民主的各项工作,主要是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生活等等;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通过开展党内民主的各项工作,调动全体党员、党的领导和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根据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及民主的一般特性,党内民主的原则主要有:民主集中制原则、平等原则、选举原则、多数决定原则、公开原则、监督原则、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经过了形成、成熟和巩固发展的三个时期,通过开展整风和整党运动,以及坚持不懈的教育活动建设党内政治生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一元化的领导体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建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净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动力,以民主集中制、党的纪律和制度等为基本规范,以实现党的团结统一为主要目的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实现了“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使党“生动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目标,使我们党完成了党的建设的伟大的工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对于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党内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来看,党内监督制度的症结问题是其自身的路径依赖。因而,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在源头上找到突破路径依赖的办法,探索科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扩大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所在,发展党内民主,建设执政党的政党文明,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所在。历史证明,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做好了.党的建设就少走弯路.党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就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保证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才能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最有力的制度保证;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消除腐败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党内民主重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内的领导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分权制约机制;必须构建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发展党内民主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只有发展党内民主,才能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保证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才能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最有力的制度保证;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消除腐败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党内民主重在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内的领导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分权制约机制;必须构建党内民主运行的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一以贯之加强党的建设,在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等原则的基本遵循下,科学谋划、精准施教,创新性地开展了五次党内集中教育,与全面从严治党相呼应,与凝聚全党统一共识相链接,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理论,并在实践活动中总结深化了关于党内教育要抓住关键少数、主题确定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等经验启示,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