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首要观点和理论基础。群众史观是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毛泽东历史动力观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毛泽东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方面,毛泽东是"人民是上帝"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另一方面,毛泽东的人民动力观贯穿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当代启示意义主要在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必须始终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密切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2.
首先,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财富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而这两种财富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次,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对于“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这个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一、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如何对待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英雄史观,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人民群众只是一群盲目的、无所作为的"群盲",是"中性物质",是"供实验的材料",好比一连串的零,只有把英雄人物这些实数加在这些零的前面,才能成为有意义的数字.与此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生产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座大山压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群众主体观实际上是指人民群众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主动性,它与马克思唯物史观高度一致,其立论根基就是唯物史观;马克思群众主体观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而且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党依靠和服务的对象,毛泽东同志准确界定了人民群众的范畴,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根本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群众史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同志一贯用唯物历史观和文艺观评价人民群众的口头文艺创作,是关心和重视民间文艺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
专门机构反腐与依靠群众反腐,是互相结合,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方面。那种只相信和重视专门机构,而怀疑和轻视群众作用的思想,是一种糊涂而有害的思想。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江泽民同志把上述马克思主义观点运用到反腐败斗争中,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2000年12月26日)强调指出,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使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8.
我国六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哲学书刊,在讲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时,几乎都把“人民群众”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还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这个概念的解释。我认为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毛泽东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讲“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的呢?他说:“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①这里讲的是作为敌人的对立面的人民。“人民”在这里是一个政治概念,它同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及工作方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与实践中形成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贯彻了这些观点。今天,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于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在高等学校所使用的哲学教科书中,在讲“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有自相矛盾,因而不能令人信服的地方.一是关于谁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问题。一般教科书中都化大量篇幅说明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理由是:人民群众“不仅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且还对这些原料作了初步加工,甚至直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395页)这意思是说,创造精神财富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角度 ,着重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形成其人民主体观。他的人民主体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是为人民服务。从这种主体现出发 ,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毛泽东致力于调动人民积极性和实现人民主体性的实践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存在着较大的失误。因此 ,我们必须深刻地领会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观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发展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底历史,以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1031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国内学术界,一般地说,人们都是肯定的;但是,当运用这一基本观点来解释某些具体历史现象的时候,就不是所有的论者都赞成的了。近年来,有人认为中国的农民战争“太多”,“破坏过甚”,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认为农民的政治作用“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农民战争非但没有推动历史前进,反而在  相似文献   

13.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太平天国革命的动力是人民群众,太平天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和英雄们乃是在当时的历史转折时期,在急剧转变的社会冲突时代,在革命战争当中从人民群众里面成长起来和锻炼出来的杰出的代表人物。当然,我们必须肯定太平天国那些领导者和英雄人物在太平天国革命当中所起的个人作用,他们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站在历史斗争的前列,组织了千千万万人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群众路线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我们党的实际工作中,创立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高度概括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邓小平一贯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进行反复教育的。他把群众路线这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贯通于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创造之中,在坚持和继承毛泽东群众路线观点的基础上,赋予它以鲜明的时代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科学论断是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的逻辑起点: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着力点;群众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为新时期协调各方利益,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提供了党克服脱离群众政治危险,巩固执政地位的“良方”。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科学论断是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的逻辑起点;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着力点;群众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为新时期协调各方利益,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提供了党克服脱离群众政治危险,巩固执政地位的"良方"。  相似文献   

17.
持人人创造历史观点的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是这样进行推理的,即:人们创造历史必然先具备为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这些物质条件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把物质条件创造者和历史创造者完全等同起来是错误的。因而,由此推导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自黎澍1984年发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以来,国内理论界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基本分为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历史是所有的人创造的。只有人民群众(奴隶)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意,也不符合历史事实。第二种意见继续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不同意“整个人类创史论”。第三种意见主张对历史创造者应当作全面的、有层次的分析,认为总的说来,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止于此,因为人们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还必须区分剥削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不同作用。以上三种意见各有论据,但都不够全面。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新的不成熟的看法,权当作是第四种意见吧!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伟人。1980年3月19日,就起草《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问题。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在写《决议》时,“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邓小  相似文献   

20.
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其理由之一就是,“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解”,这就“把‘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看做是善,是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再论历史的创造者及其他》,《光明日报》1986年7月30日)在黎澍看来,要么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要么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者不可同时而语;他用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来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他的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与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矛盾,两个命题是一致的:前者是就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