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梅蓉 《经营管理者》2011,(2X):387-387
摇床试验和人工重砂表明,通过摇床和人工重砂可以回收矿石中大部分金,回收率达67.54%。摇床和重砂尾矿中仍含Au1.331g/,t需要进行氰化,以进一步回收矿石中的金。氰化试验表明,当矿石的磨矿粒度为-0.074mm粒级占65%、氰化钠浓度为0.08%、浸出时间16h时浸出效果较佳,达93.08%(对作业)。  相似文献   

2.
闽之寿山石作为中华国石的第一候选石是当之无愧的,何时受封,就在于全国人大颁布的律令了,此处暂且不表。若以寿山石的品种而言,有田坑、水坑、山坑,约近二百种,若以石之色泽而言,可谓五彩缤纷,且光彩夺目:若以石雕工艺而言,自唐宋以降,名家辈出,形式与风格各领风骚,有圆雕、薄意、透雕,有印钮、博古、山子、摆件,有人物、山水、花鸟,有神仙、古兽,如此等等,形成了中国八闽寿山石刻艺术的流脉,同时也体现了八闽寿山石刻艺术家的精神意识与审美追求。  余自幼喜欢寿山石刻艺术,每年假期回乡省亲,必抽空前往寿山一游,同时与石刻艺术…  相似文献   

3.
奇石     
《秘书之友》2015,(3):49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国外称"水石"或"寿石",是指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灵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奇石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它与地球一起诞生。奇石是天然的艺术,非人工所为,它是在大自然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形成的,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具有"唯一性",在世界上任何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人们才珍奇它、欣赏它、收藏它。  相似文献   

4.
小议"国石"     
近几年,我国拟展开评选“国石”的活动,全国有6种石矿产品参加评选。对于这6种石矿产品的历史,以及在人文与艺术史上的位置,无疑是福建福州出产的寿山石及其寿山石雕艺术最为引人瞩目。本文拟从寿山石的品种及雕刻艺术的成就而小议之。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距市区约三十余公里的盘山路程。其叶腊石矿产隐藏于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的田底、水涧、山洞之中,并分为寿山、月洋两大产区。若从矿位分布可知分为三大系:有高山系,有旗山系,有月洋山系,且合有百余品种。而每个品种多冠以产地名、矿洞名、色象名以及掘洞者名等。然而,当地石…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是说速度决定石头是否可以在水面上漂起来,而石头的速度又取决于掷石者的力量,即"势也".细悟,其实"势"中也有个技巧问题:漂石方法不对,势大则石不漂;漂石方法正确,势大则石漂得远.以此理喻企业家也颇恰当.顺应改革不光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智慧就是企业家漂石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石圪节精神是全煤系统40多年来积淀总结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周总理、江泽民、李鹏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推广的典型经验。它就其本质意义讲的是一种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是"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实质体现。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形势下石圪节精神在内容、方式、特征上发生的深刻变化,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内涵,坚持和弘扬石圪节精神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坚持和弘扬石圪节精神,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猪俑"一对,到近现代寿山石雕产业的发展,寿山石雕刻艺术历经1500多年历史;从唐代兴盛佛教,寿山石借助僧众之手,广为传播,到宋朝篆刻艺术的借入,带来高雅与实用的印章文化;从清代历代皇帝的推崇,寿山石雕进入鼎盛时代,到近现代寿山石雕刻与多种文化艺术的结合,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正是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寿山石文化,才有如今扬誉海内外的"中华瑰宝"。  相似文献   

8.
舞蹈,源自于舞者心灵深处情感的激发,它是肢体、音乐、情感的结合;舞蹈教育则自古就有,《尚书·尧典》中记载:舜命乐师夔"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用以教育子弟。在推行素质教  相似文献   

9.
林高峰  王旻 《决策探索》2011,(18):78-78
日前,中煤政研会在襄樊召开第三次全国煤炭企业党委书记经验交流会。会议表彰了中国煤炭工业第十届石圪节精神奖及第二批全国煤炭企业优秀党委书记,义马煤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武予鲁获第十届石圪节精神奖。石圪节精神奖是中国煤炭工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0.
宋萍 《经营管理者》2013,(31):386-386
铜湾电站砂石系统,采用天然砂砾石生产砂石骨料,由原设计的挤压破碎改为旋转撞击破碎,系统的产量和质量得以提高,为天然砂砾石破碎、制砂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