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徐州市:打造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庇护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全国妇联调查:在2.7亿个中国家庭中,有3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破坏婚姻家庭和社会安定和谐的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社会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古今中外从未灭迹,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一直当作"家务事"对此回避、宽容,最大限度地保持沉默.家庭暴力不分地域、民族、意识形态、阶级、社会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已成为世界公害.在我国,近年来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机制的引入,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其造成的后果恶劣且持久,家庭不稳定,社会不和谐,国家相关部门不能等闲视之.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但暴力的实施已超出了家庭的承载能力,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挑战的是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和谐,必须引入干预机制才能遏制其危害的发生和蔓延.国家负责,社会介入,公民自觉,形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社会氛围,还家庭平等、民主、温馨、和谐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2009,(17):58-58
目前,澳门的家庭暴力问题呈现上升趋势:澳门妇联在4年前开办的家庭暴力受暴人庇护所——励苑,今年以来入住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共有63人次,比2008年同期上升6.8%;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在寻求解决家庭暴力的途径和方法。作为专业化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虚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提供了解决家庭暴力的新视角。本文论证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晴锋 《社科纵横》2011,26(1):71-72,75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家庭问题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布尔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分析家庭暴力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场域-惯习"是一种实践的结构理论,它把行为与文化、结构、权力等宏观要素相联系,将产生家庭暴力的个体行动者、家庭和社会因素进行结合,也即在"行动-结构"的框架下进行解读,从而整合了不同分析层次(个体、家庭和社会)和不同研究取向(如生理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的各种家庭暴力理论,为阐释家庭暴力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一种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的暴力行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家庭暴力案件的增多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而,法律在打击和控制家庭暴力方面,还处于消极和被动的状态,现有的救济体系缺乏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不利于制裁和惩罚家庭中的施暴者,不能有效地遏制家庭暴力。因此,应建立完善科学的防治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框架。从宏观上,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从微观上,一方面,完善民事救济制度。引进民事保护令制度、实行非常财产制和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另一方面,完善刑事救济制度。增设家庭暴力罪罪名、提高家庭暴力犯罪法定刑、适当调整家庭暴力犯罪追诉权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规则。从而切实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社会和谐是以家庭和谐作为基础的,而家庭暴力却是破坏和谐家庭的黑手。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将驱除家庭暴力,救助受害群众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文明标准,但是,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制约和阻碍了消除家庭暴力的前进步伐,致使预防和治理家庭暴力还没有进入国家立法。中国社会反家庭暴力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新视域下的家庭暴力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入新世纪,家庭暴力的内涵和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广义上讲,家庭暴力不仅指在有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生活共同体中出现的暴力行为,而且还包括同居关系及婚姻关系终止后出现的暴力行为,如“事实家庭”、“同性恋家庭”、“离异家庭”、“准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从狭义上讲,特指发生在上述广义家庭中对女性所实施的一切暴力和虐待行为。对此,尝试用一种新的视域(宗教、社会和两性冲突等)来探讨家庭暴力的成因,对于增进妇女权益,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庭服务与儿童福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家庭暴力和贫困等社会现象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并且不断加剧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家庭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所致。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由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其仍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继续承担着很多基本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会化和为家庭中不能自立的成员提供照顾等。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政府和社会对家庭的角色越来越重视,认为保护儿童权益、帮助家庭改善家庭关系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毕竟,社会用于增强家庭功能的投入是一种对社会未来的投入。 家庭的变化    在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要素,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家庭暴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危害家庭的“致命杀手”,它不但是对人权的蔑视和践踏,而且严重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就甘肃省家庭暴力的成因、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同时,对如何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提出了若干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虐待配偶、虐待妇女———这些不同的术语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使用 ,描述的是同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而这一问题却依然如故。甚至当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有所改变时 ,针对妇女的暴力却以惊人的比例继续存在。来自全球各地的报告表明 ,家庭暴力是一种国际流行病。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 ,美国每年有将近 40 0万妇女受到虐待。 1 99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 ,在结婚或同居两年以上的智利妇女中 ,60 %曾受到其男性伴侣的虐待。日本家庭暴力研究小组 1 993年完成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在被调查的796名妇女中 ,5 9%说曾…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在寻求解决家庭暴力的途径和方法。作为专业化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提供了解决家庭暴力的新视角。本文论证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的法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珣 《社会》2002,(7):43-4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如果伤害、杀人等犯罪在家庭内发生 ,必然会毁灭一个家庭并牵连造成其他相关家庭的损害 ,还会带来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这一视角来看 ,“家庭暴力”绝不单纯是“家庭内部事务” ,它既破坏家庭和睦 ,又影响社会稳定 ,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已被公认为国际公害。在中国 ,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 ,几乎使得“打老婆”成为天经地义的、无须外界介入的事 ,加之“清官难断家务事”等观念的影响 ,导致目前我国被害妇女难以迅速、方便地获得有效救助 ,众多妇女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到侵害。本文尝试以法社会学的视角来考察“家庭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依恋理论是探究家庭暴力受害儿童问题十分有潜力和实用的理论视角,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回答了家庭暴力行为产生的根源、家庭暴力带给儿童的影响、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需求,以及在依恋理论指导下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可能性等问题。通过四个案例的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暴力可能起源于施暴者自身的非安全型依恋人格;家庭暴力会给受害儿童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人际交往、情绪和人格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受害儿童存在安全和人际交往的需求。未来,社会工作可尝试通过重塑和修缮受害儿童的多重安全依恋体系来解决儿童家庭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家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并且越来越严重,因此,家庭暴力成为了我们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为防治家暴提供了有力切实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成为防治家暴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笔者从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入手,点出该部法律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反对家庭暴力中的相关理论问题,并作出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与性犯罪趋势王金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一)下一世纪家庭暴力的社会大背景。家庭暴力包括夫妻间暴力与代际间暴力两部分。从下一世纪家庭暴力的社会大背景看:首先是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型。过去整个社会讲求个体群体价值,讲求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但现在...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德国一家报纸声称“家庭已不存在了”,这一悲观说法的起因来源于一项调查结果:法兰克福威斯特区有80%的居民是单身生活的,全国各地也都在谈论“单身化”的问题,因为,单身家庭这一倾向早已在柏林、慕尼黑和汉堡等大城市落脚生根。目前,德国25岁-45岁男性公民中的单身人数已上升到38%,女性公民为25%。社会学家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单身生活的人,都尽情享受着自愿选择的孤独和个人自由。单身者可以随心所欲,既没有伴侣关系问题的困扰,也无教育子女的负担。一般来说,这些人靠自己的工资可以生活得挺不错。然而,许多单身者…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观点,都无法全面解释暴力现象。因此为了理解并有效地解决家庭暴力,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有必要从多维视角出发来研究家庭暴力问题。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最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和系统理论的比较,提出了通过相互补充和完善女权主义和系统理论来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刘一 《社科纵横》2006,21(3):72-73
随着家庭暴力案件的增多,传统观念中的“私领域”行为已影响到整个社会。当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尤其是女性转变为刑事犯罪的主体后,家庭暴力就不再是一个家庭问题了。法律改革和法律保障、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进行公力救济是应对家庭暴力最好的保护和惩戒方式。笔者试图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本国实际,从法律角度对反家庭暴力作出有可操作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何姗姗  杨萍 《社会工作》2015,(4):111-115
依恋理论是理解和解释个体与亲密他人建立的情感纽带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世界认知和情感调节的重要理论,已被广泛验证和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关于家庭暴力给受害儿童带来消极影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从家庭暴力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家庭暴力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依恋理论指导下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干预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结论是依恋理论将成为解释家庭暴力如何作用于受害儿童,并指导提出有效干预方案的一个十分有潜力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