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西方国家银企关系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市场主导型融资制度下形成的松散型银企关系 ,日本的银行主导型融资制度下形成的紧密型银企关系 ,它们都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联系。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以及地区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下 ,银企关系制度的市场性特征更加突出 ,市场化趋向成为主流。美日银企关系的发展对中国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大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现行银企关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对银企关系按照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加以理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企模式的运作制度缺陷加以分析和探讨,并从中设计出一种较为切合实际的新型的银企模式。本文观点对于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融改革和企业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两项主要内容。随着这种改革的深入,必然会带来银企关系新变化,同时也对重塑银企关系提出了要求。本文结合市场经济新特点,结合原有银企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塑我国银企业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企关系的制度变迁与目标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体制下的银企关系由行政安排达成,导致其效率低下.转轨时期的银企关系使企业和银行在具有逐利冲动的同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突与恶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选择以非股权融合为特征的松散型银企关系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论述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构成现代市场经济关系和分析目前银企关系扭曲现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银企关系是一种经济伙伴关系、经济契约信用关系、平等互利双向选择关系及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关系。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银行与企业体制、完善金融市场和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对策,以保证新型银企关系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 ,是银企金融交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和信用的次优博弈等市场缺陷的存在 ,银企金融交易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存在不可避免。目前 ,运用制度创新的手段 ,改善微观经济运行环境 ,加强银企信用的培育是解决银企债务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银行体制的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热点和难点问题.能否顺利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关系到两项改革的进程.作者通过对中国银企关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提出构筑中国新型银企关系的模式.并随经济发展予以相应调整,从而实现再造中国金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分析了银企关系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重要外源性融资渠道———商业信用的影响。建立了涵盖企业财务状况、银企关系、宏观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银企关系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商业信用可得性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只有表示企业与银行业务往来程度的银企关系会影响到商业信用的可得性,银行信贷市场与商业信用市场基本上是两个分割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银企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改善银企关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不同地区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分配时,除了关注企业的资产与抵押品状况,“银企关系”也成为影响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安排债务结构的主要因素。以2004-2011年中国沪深两市所有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融发展水平、银企关系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长期债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银企关系与长期债务比例呈正相关关系,关系可以打破原有的融资约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长期贷款资源;金融市场发展削弱了银企关系的作用,使企业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需要的贷款。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集中对企业而言既有整合效应也有风险效应,供应链集中度究竟如何影响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集中度与银行信贷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供应链集中度的提高,企业获取的银行信贷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经营风险和资产专用性在供应链集中度影响银行信贷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议价能力较弱、非国有和中小型的企业中,供应链集中度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倒“U”型关系更为显著。因此,企业应将供应链集中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维持适度的经营风险和资产专用性水平以获取更多银行信贷;同时银行应关注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度水平,充分评估授信风险并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2.
贷款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信贷风险是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较高的贷款成本也影响了银企交易。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政策性银行同商业银行逐渐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商业银行处于不利地位。面对政策性银行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加强合作,努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4.
理论研究表明银行集中会带来两种相反作用的效应: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银行集中度提高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上升促进银行绩效;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专业化经济水平下降从而损害银行绩效。基于亚洲七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在市场竞争导致的银行集中,规模经济效应大于专业化经济效应,与银行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提高银行绩效必须努力寻求市场化竞争所导致的银行集中。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很多客户与银行之间看似平等,事实上却处于弱势地位,其正当利益因法律建构的欠缺而受到侵害,其中商业银行抵销权就是一例。本文通过对抵销权基础理论和银客关系的分析,详细论述了银行抵销权存在的问题及重构后的我国商业银行抵销权制度,力求在有效保障银行债权实现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投资银行参与企业改造与重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为此必须发展我国的投资银行业。本文探讨了我国投资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并指出培养一批中国的投资银行家是发展投资银行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企业性质、政府干预程度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存在差异的情形下,银行长期贷款对企业投资效率有不小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长期贷款的存在弱化了负债对企业投资的刚性约束效应,且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弱化效应更加明显,从而使得国有企业拥有更高的投资水平;银行长期贷款的存在弱化了负债融资对过度投资的刚性约束效应,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在政府干预程度强的地区,银行长期贷款不能形成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有效约束,使得企业更容易出现非效率投资;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增强了银行长期贷款对过度投资的刚性约束作用,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中的市场环境和产业规模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产业竞争力不强的现实.通过考查国外银行卡产业市场中主要参与方、市场特点、竞争格局和银行卡产业的价格形成机制,结合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运行机制,研究并提出反映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主体合理利益关系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