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12,(23):44-45
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拟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少”,被网民称作“常回家看看入法”,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此有评论称,与其强制常回家看看,不如为其创造条件。那么外国政府都通过何种方式鼓励民众“常回家看看”呢?  相似文献   

2.
周斌 《职业》2013,(22):47-49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东莞网友围观,在有数以千万计外来打工者的某沿海城市成了热门话题。网友“一气种田”在阳光网发帖说,他也想常回家看看,可是“1个月最多4天假,清明、元旦只有1天或者2天假”,并称如果回家就要付出辞职的代价。网友“saikenki”以“老板!我爸把我告了,你是第二被告!”为题发帖,调侃若自己被老爸告上法庭,老板应该是第二被告。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国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了16年来的首次修改。修改后的草案中,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增多的实际,草案充实了精神慰藉的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也就是说,儿女们无论生活得远与近,都要“常回家看看”,用一颗感恩的孝心去关爱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4.
丽洁 《当代老年》2008,(9):10-11
6月2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对老年人“精神慰藉”可能首次纳入辽宁法规。《草案》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回家问候、看望。  相似文献   

5.
2013年7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该法第18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尊老  相似文献   

6.
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行,其中一些规定备受瞩目——"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近日,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1 7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0%的受访者感觉当下空巢老人情感寄托缺失的情况严重。新世纪以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很多年轻人因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开家乡,留下老人独守"空巢",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了"爱"和"情",为了"孝"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从7月1日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近年来一直呼声较高"常回家看看入法"终于成为现实. 然而,新法一出,也带来了不少疑虑和纠结,主要集中在两个焦点上.一是"经常看望"如何衡量,其约束力怎么体现?所谓经常,是一年一次,还是半年一次、一月一次?  相似文献   

8.
胜文 《当代老年》2013,(7):13-13
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在今年7月1日实施。新法明确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实际上,养老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国家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这些国家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于7月1日起开始实行,其中一些规定备受瞩目——"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2013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事实上,根据相关报道,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 9.7%,接近一半,我国农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也达到3 8.3%,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  相似文献   

10.
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起开始实行.内中修订的一大亮点,就是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我国自古就有"上孝养色"之说.明代哲学家吕坤说得更完整:"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这就是说,侍奉父母做得最好的是让父母心情愉快,其次是照料好父母的身体,差的是尽管照料父母的身体却不体谅他们的心情,更差的是虚假一套,连对父母身体也没有实际的关照行动.我们行孝,就要重视"事心为上".  相似文献   

11.
倾听     
《现代妇女》2008,(12):5-5
“常回家看看”,是子女孝敬老人最贴心的方式。 ——今年重阳节,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公布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显示,子女不常回家看望父母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问:近期经常从媒体上看到有关“打车软件”的报道,本人始终看不懂究竞是怎么回事儿?这是新生事物吗?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3.
经常有记者问我:“请问你有什么个人爱好?”早年我经常被这样的提问堵在那里。后来我有经验了,接口就回答:“没什么。”其实,怎么会没有什么爱好呢?只是因为说不清。个人爱好既不是大众爱好.也并非流行时尚.这一点许多人不懂。很多记者希望你的回答是“登山”、“网球”或者“开车”、“时装”等等。其实我的个人爱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甩手闲逛.  相似文献   

14.
尊重老人是社会公德,孝敬父母是儿女的天职。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尊重老年人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不孝敬父母的人和事也屡见不鲜。为针砭时弊,呼唤正义,开展“孝文化与代际和谐”研讨,重提弘扬中华民族素以形成尊老、敬老、助老的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从不久前进行的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万多名老年人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以下简称“城乡调查”)分析中,进一步加深这一方面的理解:中华的孝文化博大精深,维系养老纽带的代际和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钱先生:76岁的赵奶奶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平时聊天时,我经常听到赵奶奶的儿子、儿媳抱怨:老太太整天唠叨,没完没了的,烦死人了!请问,对待爱唠叨的老年人,晚辈该如此应对或者排解呢?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河北魏县的“德孝治县”施政理念和“不提拔不孝官员”的考核标准,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激烈争论。尽管各界对魏县的做法褒贬不一,但它却也从另一个角度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当下,究竟应该倡导怎样的孝亲敬老风尚?如何合理、科学地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孝文化?新时期的孝文化应被赋予哪些时代内涵?本刊特整理了一些言论,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人来说,胃疼已成了“家常便饭”。那么,经常给别人治病的医学专家们,在保养自己的胃方面,是否有独到之处呢?  相似文献   

18.
蒲昭和 《老年世界》2008,(21):32-32
临床发现,不少老年人存在着持续腹泻后,泻被止住了,但便秘又来了,或者几日不排便,—旦排出后,接着腹泻又不可收拾。腹泻与便秘“联缘”,其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9.
参加孩子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作报告的是来自著名高等学府的教育专家。开讲不久,专家发给每人一张纸,标题是“你是完美妈妈吗”,下面列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你每天都关注孩子的情绪吗?”“你经常对孩子夸奖和鼓励吗?”“你在孩子面前是否都展示出最好的一面?”“你时常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吗?”等等。每个答案都有得分,全都达到相应的标准才算完美妈妈。  相似文献   

20.
刘鹏 《当代老年》2011,(4):11-11
1月20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开幕,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跟一审的草案相比,修改稿增加了对“啃老”现象的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物业或者其他理由,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