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源清 《老友》2014,(2):40-40
正因患糖尿病,老伴陪我住院。医生对我说,老年人对付"三高",最好的办法是管好嘴、迈开腿。对医生的劝诫,我倒没什么,老伴却把它牢牢记在心里。打这天起,不管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以后,她都把它当做金科玉律,严格执行。我为了避免"战争",也自觉服从。在吃的方面,我戒掉了烟酒,也不再贪吃肥肉。吃鸡的时候,老伴把鸡皮扒掉;吃蛋的时  相似文献   

2.
我在家叫老伴"省长"——因为,"节省"真是他的专长。老伴是典型的男人婆性格,喜欢管理家务,喜欢针线活,还有些女人的小脾气。我和老伴结婚几十年来,一直是老伴管理家务,我当了几十年的甩手掌柜。老伴很勤快,很顾家。但是过分节约已经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几十年来让我一直很不习惯。举例来说,老伴买菜买水果总是买便宜货,一买总是买一大堆,吃的时候总是先挑烂的吃。这  相似文献   

3.
奶奶家多了一只小刺猬,是叔叔从野外带回来,陪奶奶玩几天的。小刺猬很漂亮,它的身上长满了小刺儿。奶奶告诉我,刺儿是小刺猬的武器,要是看见敌人,它就缩成一个团儿,像一个刺球。小刺猬只有头和肚皮上没有刺儿,摸上去软乎乎的,挺舒服。一双油汪汪的褐色的小眼睛,三角形的黑鼻子,尖尖的小嘴,组成了它漂亮的小脸蛋儿,样子可爱极了。我看一眼就喜欢上了它。小刺猬胆很小,刚见到我时,它就缩成一个团儿。我拿一小块生肉给它,它都不敢伸出头看。过了一小会儿,小刺猬悄悄地伸出头,一口把肉叼起来,跑到小角落,慢慢地享用去了。过了半天,小刺猬慢慢跟我熟悉了,就不卷起身子防犯我了。  相似文献   

4.
国利 《老友》2009,(6):41-41
多年来,我与老伴一直坚持着下跳棋的活动,我俩成了名副其实的"棋"迷,因为它给我们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记得那一年,按政策家属"农转非",老伴便走出农村进了城,成了吃商品粮的。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为给她解闷添乐,我买了一副  相似文献   

5.
我和老伴都年近六十。一双儿女成家立业,前年女儿又给我们添了个小外孙,周末或节假日全家相聚,欢声笑语充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周末,孩子们打电话说不回来了,我便和老伴商量;吃点剩饭算了。老伴不咸不淡地说:“随便吧,如果拿根麻绳把脖子扎起来,连剩饭都免了。”我一听话茬不对,扭头一看老伴阴着脸,便又随口说:“不就为吃剩饭嘛,至于这样。”他大声反驳说;“我都‘连降三级’了,连说句话都不行吗?”我被他噎得说不出话来。但事后仔细想想,这些年确实把老伴给忽略了。刚结婚那阵子,吃什么我们总是两人商量着做,我炒…  相似文献   

6.
卖弹弓     
小老鼠有一把弹弓,是他花了五块钱从猴子那儿买来的,小老鼠用这把弹弓弹下过树上的野梨吃,弹断过追杀他的老猫王的一条腿,还弹碎过刺猬家的一块窗玻璃(那是因为小刺猬不相信小老鼠的弹弓有这么厉害)。可是今天早晨起来,小老鼠发现这把弹弓坏了,没办法弹了。“我要去把它卖掉!”  相似文献   

7.
老伴平素在我眼里是个马虎人,出门经常忘了带钥匙,去浴室洗澡常常会忘了拿更换的内衣。结婚30多年来,没少留下马虎的笑柄。谁料,一个月前我生了一场病,老伴以他的行动推翻了我的结论:原来老伴也细心!那天半夜里,我被剧痛疼醒,并感到阵阵恶心。我想可能又是吃了不消化的东西,打算悄悄爬  相似文献   

8.
爱在粽子里     
程刚 《老友》2014,(6):41-41
正端午小长假,我和几个老友决定外出旅游一趟。临行前,老伴在我的挎包里塞了一大串粽子,嘱咐我:"空年莫空节。端午节那天,不要忘记吃粽子。到外面玩,坐车时,你想吃东西了,剥掉粽叶就可以吃,方便得很,而且糯米做的东西耐饿。"我有点感动,说:"辛苦你了。其实沿途的商店、饭馆,是最会做生意的。店主知道过节了,多的是粽子卖!"老伴不屑地说:"如今假货那么多,让你吃街上卖的粽子我不放心。我包的粽子,是地道的原生态食品。你吃了后一定会身体健健康康,旅途顺顺利利!"老伴一席话,让我听得满是甜蜜和喜悦。见我满心欢喜的样子,老伴继续"炫耀"起她的粽子来:"我包的粽子,粽叶是我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上山趁露水未干摘来  相似文献   

9.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刺猬妈妈带着小刺猬来到儿童乐园游玩。在这里,小刺猬看到了小白兔躺在兔妈妈的怀里,津津有味地啃着红萝卜;小猫咪也躺在猫妈妈的大腿上“喵喵”地唱着歌;小袋鼠坐在袋鼠妈妈的袋子里甜甜地笑着……小刺猬看了,心里又羡慕又难过。它想小白兔它们的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它们真幸福!可我……我从来得不到妈妈的一个拥抱,它一点都不爱我。刺猬妈妈看到小刺猬突然心情不好了,就问了起来“:孩子,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小刺猬伤心地说“:妈妈,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你为什么从来没有抱过我?”刺猬妈妈笑了,说“:孩子,我们…  相似文献   

10.
核心竞争力     
森林里住着狐狸和刺猬。狐狸非常聪明、轻巧,而刺猬则木讷笨拙。有人断言,狐狸将成就大业,刺猬必潦倒一生。但是,成人之后,刺猬练就“铁布衫”上乘武功,无人能敌,就连狮子、老虎这些森林之王,对刺猬也敬而远之。狐狸对厚厚的兵书能够倒背如流,却打不过凶猛的狼;腿脚还算利落,却跑不过小小的兔子;身子骨还算灵巧,却玩不过机灵的猴子……它整天忧心忡忡地过日子,  相似文献   

11.
俞季 《老友》2008,(4):45-45
老伴养的一只乌龟名叫"老黑"。乌龟本来就动作缓慢,懒洋洋的,养了几年下来,它变得一身赘肉,四肢肥厚,脖子粗壮,双眼滚圆,越发懒得动弹。说起来,都是我们宠坏了它。别人家的乌龟,米饭、菜叶什么都吃,老伴养的那  相似文献   

12.
我儿子有个女孩叫静静,5岁了;女儿有个男孩叫桥桥,4岁了。两个孩子整天不好好吃饭,可零食停不住嘴,吃完这个要那个。虽然东西没少吃,但身体都不太健康。一天吃午饭,老伴给他俩各盛了多半碗饭,每个碗里放了一个小勺。两个孩子只吃了一两口,就说什么也不吃了,急得我举手要打。这时,老伴赶忙拦住我,说道:"这么小的孩  相似文献   

13.
我很喜爱小动物,特别是我家的小花猫。开篇点题。小花猫的毛黑白相间,平整光滑,非常好看。它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两只三角形的耳朵向上竖起,显得很机灵。它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和四只雪白而尖锐的爪子。对小花猫的外貌描写。小花猫特别爱吃鱼。有一回,我家买了几条鱼,我便将鱼头和鱼尾夹下来给它吃,心想这下你该吃够了吧。吃过午饭,我把吃剩下的鱼放在柜子里,就出去玩了。过了一会儿,我回来一看,小花猫已经钻进了碗柜里,正大口大口地偷吃剩下的鱼。我气坏了,找来个棒子走到小花猫前就要打,小花猫赶忙从柜子里跳下来,一边跑一边…  相似文献   

14.
紫然 《山西老年》2013,(4):24-25
"父亲节"那天,我生平第一次做伴娘,而新娘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后妈。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婚好些年了。像两只受伤的刺猬,他们彼此都不肯为对方做一些小小的让步,离婚后他们不肯见面。我只有在母亲伤感的时候,赶去安慰母亲;父亲寂寞的时候,赶去陪伴父亲。去年冬天,热心的居委会阿姨为母亲介绍了一个老伴,母亲没有怎么推脱,就答应了。父亲得知这  相似文献   

15.
刘庆明 《老友》2013,(9):40-41
我老伴是个热心肠的人,遇到凡是能帮上忙的事情,她便会毫不含糊地去帮助别人,所以左邻右舍都很喜欢她,不管谁家遇上烦心事,都愿意跟她唠叨几句。老伴同事的女儿小杨,在一所中学教书。不幸的是小杨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而且病情还挺严重。那时老伴也得了关节炎,只是没小杨那么严重。老伴根据别人的介绍,到外地去找了一位治疗类风湿病的老中医,吃了几回中药,敷了几种草药,比较有效果。她就把自己  相似文献   

16.
胡子民 《社区》2012,(18):1-1
我从单位外出办事,刚出门口,便被一位老大爷叫住,他说老伴生病住在医院里无人看护,他和老伴还没吃上早饭,问我能不能去附近超市给他们买几个包子?望着老人恳求的目光,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当我把热气腾腾的包子送到老人手里时,他连连道谢,非要我的联系方式不可,我笑笑说不必了。  相似文献   

17.
国庆那天中午,儿女们因忙于工作都顾不上回家吃饭,临近中午时分,老伴说孩子们都不回来吃饭了,咱们也不用在厨房忙乎了,今天过节,咱们也出去潇洒一顿算了。那天,我们俩到了宿舍附近新开的一家“民间食府”。一进门,热情的服务小姐就把我们老两口安排到了一张小桌上,先给我们倒上茶,随后又拿来菜单让我们选菜。我大体溜了一遍,觉得所有的饭菜都很贵。就将较便宜的菜肴选了几样。此时老伴一再说:“咱们俩出来吃饭的机会不多,今天又是过节,你就不要考虑花多少钱了,想吃啥就点啥。”老伴的几句话好像一股暖流流淌遍我的全身。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将…  相似文献   

18.
如今,成天吃白馍大米、肉蛋鱼,天天像过年,把人都吃腻了,时常觉得没胃口。为改善一下口味,吃个稀罕,我叫老伴打了一顿“搅团”。吃着美味可口的“搅团”,不由勾起我对当年生活的回忆。“搅团”多用粗粮做成,是当年穷人的家常饭食。如今,人们很少吃它,青少年甚至连“搅团”为何物也弄不懂了。“搅团”又称“糊涂”。因它不费牙齿,很适合老年人食用,故也称它“老人喜欢”。据了解,在过去,“搅团”不仅家乡人爱吃,邻近的山东和西北人也爱吃。西北人把“搅团”称“撒饭”。虽叫法不同,但做法吃法却大同小异。小时候,我总觉得母…  相似文献   

19.
《山西老年》2012,(8):65-65
编辑同志: 我和老伴膝下无子女,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六年前我们养了一条宠物狗,取名飞飞。飞飞很通人性,我和老伴都非常喜欢它,早已将它视作家庭成员,对其的照顾绝不亚于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相似文献   

20.
李水生 《老友》2013,(6):41
我与老伴牵手已整整43年了,时光为我们酿就了一坛又香又醇的陈年美酒。我俩是老三届的高中同学,她比我高一届。1968年7月,我们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住在一户老农家,另起炉灶,同吃、同劳动,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