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术界》2012,(5):246
石云霞撰文《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指出,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们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切实维护和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前所未  相似文献   

2.
郭磊 《南方论刊》2022,(3):10-12,20
意识形态安全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保持安全稳定和积极发展的态势,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发挥着积极的效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干扰和考验、网络和平演变和网络传播方式的威...  相似文献   

3.
浅谈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与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给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正确引导、教育青年学生,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整合网络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保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探寻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出路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契遇期.作为在文化软实力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状况,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态来滋润涵养,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引领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从历史和现实的逻辑来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直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和鲜明的文化旨趣、文化取向;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复杂的文化生态;新时代,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良好的文化生态,可以不断拓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联俊 《学术论坛》2012,35(12):67-72
全球化时代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安全对于国家治理、社会建设以及人的发展有着突出意义。但是,目前网络社会中文化安全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文化的解构、文化的转型、文化的冲突等。其密切相关的缘由主要有:技术变革、社会基础、意识形态等。需要从文化价值、文化传统、文化认同、文化对话等方面寻找出路,加强网络社会文化安全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作为伴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心理资本作为大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本,对其成长起着关键作用.鉴于此,科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正负面影响,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舆论引导、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及新兴媒体融合等方面,提出运用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不仅依赖于现实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离不开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融入中国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主导的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出现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一种多元状态,但是,文化与传统的结合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将文化与传统融为一体,主导意识形态才能在文化的深层次上发挥指导作用.高校是思想教育的阵地,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确保意识形态教育的正确导向,使之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文化是典型的知识青年群体文化,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体系,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长期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与文化环境的总和。它不仅塑造着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高校校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载体,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思潮,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的缺失有一定的弥合功能,但也隐含着种种不确定性。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具有强化政府执政权威合理性的政治功能、重塑民族精神的激励凝聚功能、社会运行的调控功能和社会发展的整合功能。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内容空洞化和内在建设的不足决定其意识形态功能的两面性和不可预测性,甚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还是一种负效性。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对于当代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及意识形态的重建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一个新的时代背景.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夯实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增强了民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扩大了国家的意识形态魅力.而外来文化产品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多元思想及其所依托的大众文化等,则构成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通过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扶植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构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预警系统等措施,可有效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钟文渊 《天府新论》2004,(Z1):204-207
网络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新形态,高校不能因为网络文化的种种弊端而忽视、回避它,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回避的.要应对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带来的冲击,只有以积极的姿态因势利导,以迎接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全方位入手,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将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建设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开放的、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在文化与形式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当代中国建筑,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综合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中的"反映论"和"中介论"等经典分析方法入手,构建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多维与辩证的建筑意识形态批评"模式,是建筑批评的一种致思方向.当代中国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当展示的两个维度:一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穿越建筑形式的表层结构进入"比深度本身更深、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社会文化层面,探求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动力;二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该超越建筑形式被动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机械思维,努力挖掘建筑形式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流意识形态与网络环境中文化和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产生与崛起,为中国文化的和谐发展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谐与矛盾并行的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之间既相互依赖又时有冲突的现实,客观上要求一方面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上意识形态的特点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性,使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在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传统文化以及舆论控制能力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在网络时代有效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必须加强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牢牢把握互联网上的舆论控制权;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转型期的挑战、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和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和利用,以此来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消费主义思潮是西方全球化意识形态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传播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为了积极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内化,政治理论课必须有效利用科学理论、传统文化和国际背景资源,强化意识形态视野,积极培育整体理论视野和批判性视野,形成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提升社会实践质量,构建节俭、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0.
历史虚无主义从社会领域不断走向教育领域,严重影响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导致价值危机,侵袭政治认同,致使信仰缺失,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挑战.转型时期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不足、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且具有求新猎奇心理、各种思想观点的网络传播等,是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原因.当前高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消极影响的任务极为繁重,要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网络思政话语权构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着力提高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