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展民营经济与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一样,对促进经济繁荣、增加社会就业、保证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在苏州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了较大冲击的同时,广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到2009年6月,苏州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的投资额达到了418.2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了国有经济、三资企业和集体经济的投资额,继续巩固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苏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消减污染排放,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应对入世以来的新挑战的有力措施。笔者认为,苏州发展循环经济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苏州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矛盾和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基础,而且同乡镇和农村经济联系紧密,对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苏州的县域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具有鲜明特点的发展优势,不仅在推进苏州整个区域经济的工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在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等多个方面引领江苏乃至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苏州的五个市(县)都进入了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的前十强,形成了影响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苏州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标志,苏州进入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新的时期,我们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以提升区域竞争力,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从“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变的重要抓手,是苏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增长点。我们必须从解放思想的高度,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来抓,努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苏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短腿”,并制约了苏州的进一步现代化发展,这已基本成为共识。为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的GDP占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成了苏州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78年以来苏州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情况,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进行阶段性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中仍需高度重视第一产业的基础性作用;要继续发挥第二产业的主导优势,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创新与引进工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据结果分析,要继续促进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是根本。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苏州现象”也被国人广泛关注。苏州已经从一个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城市成为了我国的一个工业大市,2006年的工业产值突破了1.5万亿,仅次于我国的上海市。苏州已经从一个内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成为了外贸外资和外经“三外齐上”的开放型城市,2006年苏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700亿美元,占江苏外贸的50%以上,约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10%;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最显著的亮点即开放型经济的率先发展和持续性优化,它带来的直接效应是引发了产业的大集聚,经济的大发展;间接效应则是促进了境外科技资源的迅速积累及其与本土科技创新互动格局的日渐生成。  相似文献   

9.
苏州外资经济的未来走向——兼与东莞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肖远 《决策》2004,(10):24-25
外资经济是以外资带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州经济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外资经济特征,与东莞模式相比,既存在着较多相似之处,又具有一定的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苏州外资经济发展思路,关键在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外资经济对本地经济的带动作用,由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0.
苏州历来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著称于全国。在率先发展方面,苏州在2006年就实现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高水平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个指标全部达标或超额完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苏州每个时期都能比较正确判断形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抓住重点,形成特色,及时转变发展方式,曾创造出“双季稻、三熟制”,“乡镇企业苏南模式”,“外向型经济”等发展模式,做到了城乡协调发展。苏南跃出六只虎,个个都是百强县的前十强。做到了发展新区与保护古城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个国家的就业状况与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社会发展等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威胁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三区三城”建设是苏州今后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它离不开广大大学毕业生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既有利于广大大学毕业生得到生存和发展,同时将极大地促进苏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的长三角苏南板块,由于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和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其经济发展模式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体现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档次不高。苏州作为苏南经济板块的代表,其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可以说是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苏州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苏州乃至整个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稗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千帆竞发,各显神通,奋力拓展,气势如虹,其中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赢得了“半壁江山”之誉。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欧关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此大背景下,苏州民营经济必然受到负面影响。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民企的“瓶颈”障碍一下子凸显出来,对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探索金融风暴对民营经济的冲击和民企“瓶颈”凸显的克服办法以及加快转轨变型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苏州作为我国先行较发达地区,虽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受要素和环境不可持续的制约以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主要依靠资源驱动、劳动力驱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传统苏南发展模式也基本走到了尽头,建设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毫无疑问成为苏州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在对苏州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优势和劣势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到最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苏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区域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抓手,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是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构建新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征程上的必然使命,所以,苏州经济现代化战略研究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命题。本文在对苏州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回顾以及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背景下苏州经济现代化战略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底。苏州全面达到了江苏省小康社会指标,在全省首批六个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中,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占得五席。这标志着苏州在整体推进“第一个率先”中走在全省的前列。苏州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苏州的发展经验给人启迪,苏州的发展前景催人奋进。下一步,苏州如何在巩固小康成果、提升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三大法宝”、拓展“苏州之路”,促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继续争当全省“两个率先”的先行军,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刊组织了一组苏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解读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章,以进一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18.
企业改制是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关乎社会稳定,又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因此,规范企业改制,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苏州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的扶持,吸引了众多外商投资者来本地投资,成为江苏省对外开放、接受外国资本的的主导力量。外商直接投资给苏州本地企业和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给苏州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技能和经营理念等资源,引进了市场经济理念,并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苏州经济中存在的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等不足,直接和间接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了就业。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从苏州外商投资现状和苏州近十年的经济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论述FDI对苏州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针对FDI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问题,是一个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