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满教与朝鲜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在今天的朝鲜族中似趋衰落,但它并没有彻底消逝。萨满教在其漫长的变迁过程中,已和朝鲜族文化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并深入到朝鲜族民众的潜意识之中。即使它或许不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但其影响仍将在朝鲜族文化的各方面感觉到。全面论述朝鲜族萨满教文化,非笔者力所能及,本文仅就萨满教与朝鲜族文化的关系,萨满教对朝鲜族文化的影响做一大致观照,进而简单探讨民族文化形成的某些规律,以就教于硕学、同仁。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文化产业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但是双方合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一要建立中国朝鲜族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二要举办中国朝鲜族与韩国文化产业交易会,三要加强中国朝鲜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四要打造中国朝鲜族文化特色浓厚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3.
延边朝鲜族是以朝鲜半岛的音乐文化为根基,在中国社会主义体系中又保存着民族共同体同质性的少数民族.延边朝鲜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传承和发展了朝鲜族的民谣.本文将延边朝鲜族民谣分为机能与非机能民谣,分析了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主义对朝鲜族民谣的影响,以及朝鲜族民谣的传承与变异状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龙江省朝鲜族村镇的调查发现,中国朝鲜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了朝鲜族农村产业结构和村庄模式的变化,出现了农村城市化型、旅游型、农业机械化型、政府支持与劳务收入相结合现代化型和民俗、生态、城市相结合型等。同时,农村朝鲜族流动人口也引起了一些社会问题。因而,需要采取依托城市建设朝鲜族集中区;坚持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发挥优势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加大对劳务收入少、产值低的村庄的扶持等中国朝鲜族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 前不久才结束的中国朝鲜族文化研讨会,是一次广泛地研讨我国朝鲜族文化的性质、现况和远景的饶有意义的学术会议。在此之前,我国朝鲜族学术界对于我们朝鲜族的文学、艺术、新闻、教育和民俗等的现况与展望的分门别类的研讨已经进行过多次,而广泛地探讨我国朝鲜族的文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其现况与远景又是如何等问题并加宏观考察的学术会议却举行得很少。这一来,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对于朝鲜族文化的具体部分和具体问题,我们倒是知之颇详。至于从宏观着眼,我们的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它形成于何时?它与母体文化亦即朝鲜文化具有怎样的关系?与主体民族汉族的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我们对于这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朝鲜族文献的类型,朝鲜族文献整理的意义,并从学科、出版时间、文献来源等角度对朝鲜族文献进行分析,最后对朝鲜族文献整理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朝鲜族人群为调查客体,从基督教信仰的视阈出发,以朝鲜族的身份认同对象所涉及的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朝鲜半岛的同源民族,以及中华民族三个层次为内容,阐述朝鲜族认同的现状,分析朝鲜族认同背后的因由,总结基督教对于朝鲜族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沈阳市朝鲜族群体基于共同的族源、血缘、语言等因素,在群体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向等层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历史悠久,文化特点鲜明,其音乐既保留了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又吸收了东北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本文分析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类型,希望由此探索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的精华,挖掘朝鲜族音乐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9.
朝鲜族是否属于阿尔泰语系民族是一个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叫人信服的观点。但是朝鲜族具有许多与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相近或相同的特点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萨满教的存在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响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例。每个民族都存在两种文化,即统治阶级的文化和被统治阶级的文化,做为朝鲜族历史上的统治阶级文化我们可举儒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历代统治阶级一向乐意追随中国文化,佛教文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的打击乐是该民族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种类之一,风物与四物乐作为朝鲜族打击乐的前身与新兴形式,见证了朝鲜族打击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朝鲜族已成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自我意识、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步形成。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朝鲜族为开发中国东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韩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国民党“政治土匪”利用日伪时期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和矛盾,对东北朝鲜族人民加以迫害,使他们流离失所。相反,中国共产党自六大以来一直把东北朝鲜族作为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对他们加以保护,歼灭了在朝鲜族地区胡作非为的“匪帮”,进行土地革命,让朝鲜族人民分得土地,提高了朝鲜族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了我党传统的民族平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和大量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朝鲜族的国内外流动现状、特点、原因与社会影响,以及朝鲜族在国内外的社会适应现状,归纳出教育、社会关系网络、社会组织、宗教四种社会适应策略,并分析了流动的个体化后果,尤其是朝鲜族女性的个体化.比较分析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度,得出非留守好于单留守,单留守好于双留守的结论.最后,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凝聚力三个维度总结提升出朝鲜族作为文化边缘群体的存续策略与被“同化”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朝鲜族百年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需要对朝鲜族百年教育进行理性考察。朝鲜族教育的发展有其社会性、民族性、包容性,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必须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朝鲜族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原则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女性的起名习俗深刻地印记着朝鲜族的文化观念 ,反映了植根于儒家思想土壤中的传统的女性观。这种女性观给现实生活中的朝鲜族女性以很大的礼教束缚 ,但在当时树立起那个时代的女性的人格理想。经过漫长岁月 ,她们伴随着苦歌和泪水 ,造就了朝鲜族的许多美风良俗 ,塑造出朝鲜族女性柔顺、娴静、温馨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朝鲜族迁入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阶段略述了中国朝鲜族的迁入历史:关于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朝鲜人;弛禁时期朝鲜人的迁入和中国朝鲜族早期历史的开端(19世纪40年代─1880年);开禁时期朝鲜人的迁入(1881年─1931年8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中、朝人民几千年的友好史册,既凝聚着汉族人民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汗结晶,又载记着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斗结下的友谊硕果。朝鲜《李朝实录》,以大量、丰富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历史。它通过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历史活动,在中、朝人民之间搭起了又一座友谊之桥,这种友谊是很值得回顾的。本文拟就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相互接近,经济交流,通婚、语言交往和风俗的相互影响,以及朝鲜族在清帝国草创时期的历史贡献等,谈一点个人浅见,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的东北朝鲜族文学不仅表现出反帝抗争的时代性,还显现出多元厚重的民族素质与底蕴.东北朝鲜族作家凭借“下意识的文化自在性”,充分传播、诠释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包括朝鲜族的服饰、劳动生活、饮食、岁时节令等民族习俗文化,勤劳、顽强、坚韧、乐观、豁达等民族精神品格.对这些朝鲜族文化传统的恰切描述,成为抗战时期东北朝鲜族文学鲜明民族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朝鲜族风俗之中,包含有两种因素:其一是从朝鲜带来的固有凤俗,这是构成朝鲜族现有风俗的基干;其二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发生变化和重新形成的风俗,这是构成朝鲜族风俗的分流。本文根据在对东北三省以及内蒙、河北省等地朝鲜族聚居的市镇村屯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就现今中国朝鲜族的凤俗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