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困境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路 《南方论刊》2009,(3):32-33,18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领域的一个永恒命题。西方历史上各学派都不同程度地论及过该问题,近代自然法学派与实证主义法学派在法与道德是否能够分离上甚至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以至最后双双陷入“困境”。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与道德的要求必须保持一致,然而却容易使法律成为道德的附庸甚至是造成伪道德专制的工具。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律与道德必须分离,而最终陷入“恶法亦法”的泥沼。法与道德在现实社会中的冲突,对“法”和“道德”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使用以及由于研究者立足点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是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法哲学的角度来说,道在传统中国法律文化中具自然法的意义。所谓自然法,是指与人为法相对而言的,它的基本精神是,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自然法理论要求法律有其伦理的或理性的理由。中国古代法律除包含一些法的实定法外,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法。道作为中国自然法,对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法哲学的热点话题,历史上不同学派意见不一,实证法学派主张二者是分离的,而自然法学派却认为二者是联系的。但是二者于联系中又充斥着冲突,尤其是法律与愿望的道德之间的冲突,因此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尽可能地解决冲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者认为,法律效力之判准——承认规则能够包容进道德标准而存在,法律与道德之间是一种可能的包容关系。此种理论观点既与否认法律效力判准上存在道德标准束缚的排他性实证主义法学相区别,也与主张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自然法学相对立。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展示了道德包容于法律的另一种可能路径,使法律与道德的可能分离论点得到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5.
法和道德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法哲学理论问题,也是关于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重大实践问题,因此备受人们关注.随着现代法治的确立,法与道德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空前突出.晚近以来,自然法和实证法两大法学派关于法和道德关系进行了一场持久而深远的争辩.只有立足于这场辩论的焦点进行深入探析,进而透过争论的表层追寻问题的实质所在才是领会法与道德关系的锁钥.  相似文献   

6.
自然法是西方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经历了古典时期、中世纪和近代三次重要演变。研究自然法概念不仅对理解西方宗教、道德和政治法律思想的演变有重要意义,对理解西方哲学本身也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奥古斯丁虽没有成熟的自然法理论,但他对永恒法与世俗法的区分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区分不仅对古典自然法思想是一次革命性转换,更对托马斯自然法思想的形成有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7.
论法律与权威——以拉兹的“服务性”权威观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问题关系到法律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实证主义法学派反对自然法学派将道德作为法律权威的解释,坚持认为法律本身具备独立存在的理由与依据.拉兹以“行动理由”这一概念为基础,证成了权威是法律的必然属性,并用三个相互支撑的命题——依赖性命题、排他性命题、正当性命题,建立起其“服务性”权威观,认为法律权威来源于法律所提供的排他性行为理由,从而回答了人们为何有义务服从法律.  相似文献   

8.
刘素民 《东南学术》2005,(5):122-126
自然法是托马斯·阿奎那伦理学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建立在前人思想基础之上。自然法是理性受造物所分享的永恒法。它是用来称呼人的理性所宣布的反省的结果、理性藉此而颁示的命令。因此,被称为“自然道德律”。伦理自然法与道德价值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在西方自然法观念的演化中,阿奎那的自然法学说富于创造性,而且自成体系,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国法学界围绕法的本质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而正确认识法与法律之区别,无疑是一条推动这一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的有益的新思路。本文指出,法与法律之区别在于:法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权利要求,法律则是体现国家意志要求的实在法律规范和秩序体系,由此所决定,二者在与国家权力的联系程度,与社会经济关系的联系的性质等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最后本文强调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关于法与法律相区别的思想,在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诸方面,同西方自然法学派二元论法学观划清了界限,决不可将二者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0.
法哲学体系中道德-法律生态互动的价值资源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道德体系与法律体系的“相协调” ,实质是伦理—政治生态 ,尤其是道德—法律生态的问题。必须找到道德与法律的同一体和统一的形上基础 ,这一努力只有在法哲学的体系中才能完成。无论在法哲学的逻辑体系还是历史体系中 ,家庭伦理都在深层次上关联着道德与法律。在法制化的进程中 ,家庭伦理和家庭伦理精神 ,构成道德体系与法律“相协调”的源始性价值资源难题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律关系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 《齐鲁学刊》2004,(4):67-70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二者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传统康德理论模式,提出了内在的道德与外在的法律。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彼此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理论强调法律之道德性。这些观点,尽管都有偏颇,但毕竟为我们处理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场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与道德的关系是中西法律思想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中西法律思想家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吸收中外法律思想家有关法与道德关系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建构现代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本文认为,德主法辅和德法并重都不适合我国依法治国的现实,只有法主德辅是我们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自然法是政治哲学和法哲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从古希腊哲人发端以来,它的内涵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近代政治哲学中得到强化,却也因此被改换了概念的基本因素,从而在卢梭之后被"天赋人权"所取代,逐渐淡出政治哲学的讨论范畴。现代以来,法律实证主义的出现更使法律本身完全回归现实维度,彻底告别形而上因素,也拒绝了种种诸如"善"与"正义"的先验性讨论。二战以后,随着人们对政治现实的反思,"自然法是否可能""自然法是否必要"这些问题又开始为人所重视;近代自然法到自然权利的转化过程也日益被认为是自然法概念消亡的关键所在。现代保守主义学者高举守卫自然法的旗帜,试图与从"天赋人权"开始的自由主义者们最后导向的道德虚无主义抗战。本文试图从历史梳理的过程中发现自然法转折的细微之处,并从中寻找后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作为和自然法学派对立的法学思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以合法律性论证法律规范的合法有效性,坚决地将法律规范设计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尽管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是存有严重的缺陷.哈贝马斯在考察了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研究成果之后,对其作出了中肯的批评,试图通过他的商谈理论解决法律规范的有效性问题,并从合法有效性的角度,论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苏爱玲 《理论界》2023,(4):56-63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世界有一个较为深厚的传统,自然法是正义的根本源泉所在。相对于各地方不同的国家法律和习俗,自然法具有永恒不变的特征,约束着所有的人,并且可以为所有具有正常理性的人所认识。本文意在分析洛克自然法思想的内在脉络,指出洛克对自然法的理解并未完全违背这一自然法传统。洛克坚持捍卫自然法的永恒不变和普遍适用,拒绝将自然法建立在纯粹私利之上。他认为把人性完全与私人利益相勾连,就等于废除和取消了自然法。自然法作为善和正当的法则,要求我们认识到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并遵从理性的本性安顿自己的生活,承担自身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法律自然主义是一种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传统自然法思想的重构。传统自然法二元论的基本特征由于受到了怀疑论、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批判而难以为继,只有法律自然主义才能将二元论法律思想合理地延续。其次,法律自然主义则以"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中解决了自然法学说中个体与共同体分离这一逻辑困境,并通过为应然法与实然法之间提供一种经验性的实践介质而解决了其实证性困境。此外,法律自然主义也以其法律消亡论开释了传统自然法理论中的固有矛盾,从而重构了一幅适合当代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版本的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的重要内容。"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的性质、目的、为实现那些目的所必要的(组织上和概念上的)手段。法律实效的限度,法律对正义和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在历史上改变和成长的方式。"①可以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律基本理论研究的首要问题。故此,西方两大主要法理学派实证主义法学和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道德与法",其中法律和道德有无必然联系则是这种争论的核心。他们的辩论起因于对"应当"(Ousht)和"现实"(is或being)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以哈特为首的新实证主义学派认为,"应…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均是法学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从法与伦理的比较角度研究二者的功能、特点、相互转化以及互补问题,无论是在法学界还是在伦理学界,基本上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法与道德的关系,发挥法与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也是我们建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法伦理学所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变化。道德领域出现的许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不少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市场经济道德问题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问题的关系 要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今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能有效地指导人们行为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法治是这种新道德的生长点。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全球性、效率性和理性化的特征为新道德提供了这种生长点。市场经济的硬规则—法律规则,为市场经济的软规则——道德规则提供坚强的后盾。在法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亘古恒新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权利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法学领域,道德研究很少涉及权利问题.对权利问题的单一性理解及对道德权利的忽视,使我国的道德建设难以跟上社会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唯有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着眼,凸显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的价值蕴含关系,方可在立法实践中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加以规范,对新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与义务属性与内容予以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