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具教学和学术研究功能的书院,因为其教学程度和学术水平的高低不同,自然形成了一种等级上的差异。一般而论,以家族书院、乡村书院为基座,由县级书院、州级书院、府级书院、道级书院、省级书院、联省书院,乃至全国性书院,构成了中国书院的等级之塔。本文即以县级书院为例,来探讨书院的这种差异和区别,祈请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是私学教育发展的最高形态。北宋时期,河南是中国书院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过考证核实的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有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伊川书院、范文正公讲院、龙门书院、颍谷书院、同文书院、显道书院、和乐书院、游梁书院、首阳书院等,共有11所。其中以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伊川书院影响最盛,对当时河南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河南书院的兴盛与发展,可以从北宋科举规模的扩大、北宋学校的设立与科举制度的不协调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来探究,这将为书院和书院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书院形态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除授受儒家学说的教学型书院外,佛道的宗教书院、官员休憩的园林书院、宗族的祠堂书院等以不同形式存在。书院形态的多样性因社会向慕、威权压力和书院的民间性等原因而发生。认识书院形态的多样性,对从整体上把握书院发展史,认识书院文化形成的多元取向,形成多学科交叉的书院研究或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2011年书院研究成果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发表相关文章240余篇,出版著作5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8篇。这些论著围绕书院改制研究、书院传统与当代教育研究、教会书院研究、书院历史个案研究、书院与地方社会关系研究、书院与文学、学术研究、书院藏书研究、书院研究综述、海外学者对书院的研究等九方面呈现其研究成果。梳理其中的学术发展线索,对于寻找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书院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中,王阳明形成了自己的书院观。它包括对书院的看法,书院的教学方法,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的教化功用等。本文认为,王阳明重视书院建设,将其视作研究、宣传自己学术思想的阵地,其学几变而定于书院,其教亦传于书院,在书院的讲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了自己的学术主张与思想体系。他在正德、嘉靖年间的努力,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宋以来的第二个书院与学术互为表里、一体发展的趋势: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新崛起的理论又一次推动了书院的勃兴。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陕西书院发展的顶峰时期。书院藏书主要来源于皇帝御赐、官吏赠书、私人捐赠、书院自置四个主要途径,制定并实施了图书的典藏、借阅、保护制度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图书编目的工作。根据书院藏书及其学风的不同,书院分为理学的书院、科举的书院、新式书院等类型,反映了清代陕西书院藏书特点及其与区域学术发展、教育理念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北京行政区划内,清代建立了18所书院,主要有金台书院、潞河书院、云峰书院、燕平书院、缙山书院和卓秀书院等,其中的金台书院在全国很有影响。北京清代时期的书院经费支出大致包括基本建设经费和日常经费两大类。基本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书院的土地与教学器具的购置和房舍的建造、租用、修缮以及书籍的购买、图书的刻印等方面;日常支出经费主要用于发放书院教师、行政人员的薪金、工食钱、劳务费和生徒的膏火银以及办公经费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杂项支出,如祭祀费、纸张费、茶水费等,但这部分支出占书院经费支出的比重较小。从北京清代书院经费使用中,我们可以看出清代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和各级官员对书院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北京书院史?跳出了关于书院研究偏好宏观历史研究的思路,而代之以文化视野下的北京书院研究,在大视野、小范围的研究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作者以书院的日常生活与运作为侧重点,关注的是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给书院带来的重要影响,这为书院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该书将书院发展与历史语境紧密结合,既能透过书院窥探政治文化、军事争夺、经济发展等给书院带来的影响,又能以书院这一视角发现许多逸出宏大叙事之外的历史细节。作者对北京书院历史命运的研究,不仅在于总结书院发展之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注重分析北京书院的历史作用以及对于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学、研究的重要教育机构,书院与书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书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书院藏书是为书院的教学、研究服务的。本文从书院类型划分入手,分析了客家梅州地区不同类型书院藏书的种类特征,并指出无论何种书院,其藏书最终目的都是为科举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岭南书院的兴起与中国书院教育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渊源于唐末五代十国期间,正式形成于北宋开国十余年后。中国古代的书院遍及全国各地,数量达7000余所。1901年,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书院汇入了近代学校教育的洪流中。广雅书院、三湖书院、广州格致书院等,都体现了岭南教育的多样化以及务实、开放、创新的特点。中国书院从教育模式、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也体现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肇庆学院实施书院制改革,重视大学传统与书院传统的结合,在不断优化书院制建设、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8种发展策略:创建高校德育工作的书院制路径;完善书院管理机构功能;提高书院导师队伍水平;发挥隐性教育力量,构建书院特色文化;构建书院“家庭式”学生社区;建构书院和谐的师生关系;继承书院优良传统,重塑中国大学创新精神;拓宽学生成长的多元渠道。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方式中,书院是重要而又独特的一种。它不仅如官学教育体系那样具有教育职能,宋代以降,还常成为学术文化培养和传衍的基地,兼具学术及学派策源地的功用。历史上著名的书院,如宋代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鹅湖书院;元代的师山书院、太极书院、明经书院;明代  相似文献   

13.
姚鼐主讲安徽书院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鼐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书院达40年之久,其中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和歙县紫阳书院15年,也是其书院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姚鼐对书院教学、管理的一些认识,力求通过探析姚鼐在书院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揭示其对桐城派、安徽书院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劲松 《九江学院学报》2022,41(1):27-32,73
地方志保存了大量的书院文献,是书院研究的资料宝库.地方志书院文献的发展反映了书院在地方文化与社会生活中影响不断加深的趋势.地方志书院文献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从清代历朝编纂的武宁县志看,除"学校·书院"或"书院""艺文志"门外,"卷首·图""古迹""坛遗"等也有丰富的书院文献,但由于没有出现在"学校"或"书院"...  相似文献   

15.
郧皓 《社区》2010,(26):31-31
乍提花洲书院.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因为它毕竟没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声名显赫,但若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人们一定是耳熟能详,此传世名篇便是在花洲书院完成的。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16.
"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研讨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成功举办。这次会议以多学科、多视角、新方法研究为特点,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书院本身、书院与儒学的关系、韩国书院研究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学术交流。对韩国书院的研究是这次会议的亮点,而对中外书院的比较研究将成为以后书院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与分析肇庆学院厚德书院学生对书院活动的现状、对书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认为学生对书院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认同度高,对促进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因素有积极的认识.书院活动要从服务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书院文化建设,加强公民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加强特色书院建设,创新书院活动形式,丰富书院活动内涵,培育多元化的成才之路;加强书院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制度引导,把书院活动的正面引导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形成书院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党的建设,倡导书院先进文化,推进学风建设;加强书院人文环境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朱熹的书院教育与礼教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书院制度,开始于唐代,发展于北宋的四大书院或六大书院,而以经过南宋朱熹重修、先后订立教规的白鹿、岳麓两个书院为最著名。但唐玄宗首先设立的丽正修书院,不久改名集贤殿书院,置学士,集学士讲学,与后来私人创办的书院,性质不完全相同。而朱熹却真正和中国的书院制度分不开。由于官学失修,科举流弊,以及儒者要同佛教禅林争夺教育园地等原因,书院大多设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明清徽州书院教育十分发达,位居全国前列。以徽州地区为中心考察乡村书院与地方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徽州乡村书院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途径,主要包括:书院的教学内容、书院的祭祀仪式和书院的讲会制度。此外,徽州商人、徽州宗族及徽州学者和乡绅三方面为徽州乡村书院社会控制提供了经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肇庆学院力行书院为例,通过对书院导生干部、书院志愿服务的参与者等的访谈,分析其志愿服务的现状,提出肇庆学院书院志愿活动存在整体服务意识不强、组织化不完善、志愿者流失率高等问题.应从建立书院志愿服务体系,创建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鼓励发展书院志愿组织和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更好地开展书院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其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