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重建价值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问题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石的唯物史现给我们重建价值哲学以重要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重新理解人及其世界,并进而在重新理解人及其世界的基础上重构价值哲学。我国当前价值哲学的研究现状要求我们自觉地将价值哲学奠基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之上。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形势正发生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哲学世界也正随着这种变化而发展和更新着自身。自觉顺应并加速这种发展进程,深刻地反映当今时代精神之精华,就必须钻研哲学前沿课题,掌握最新动向,预测发展趋势。这已成为所有严肃的哲学研究者和编者的共同使命。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工作,推进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哲学系原理专业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根据目前国内哲学研究进展及国际哲学发展走向,为其博士生开设了“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讨”课程。据了解该研讨课正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讨。一、近代以来尤其当今世界和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轨迹、主要流派、主要成就、主要问题及对目前我国哲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跨世纪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走向问题。二、哲学观念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演变、时代特点、主要流派及其变革方向;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结合点和方法论问题。三、当前国内哲学界讨论的主要热点问题和与博士论文选题写作有关的问题等。在讨论中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双百”方针,强化创新意识,提倡自由思考,欢迎独立见解,鼓励批评和反批评,注重分析与综合,强调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对话。把握学术前沿,不仅是作者的责任,也是编者的责任。我们不能说这里的所有见解一定正确、高明,都达到了前沿的水平,但他们努力扑向前沿的精神却是非常可贵的,应予肯定和支持。为此本刊从本期起特辟专栏,对他们在研究和探讨中有价值、有启发的积极成果进行连续刊载报导,以引出更多富于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思考。我们希望哲学界同仁对我们这个栏目给予热情支持,共商哲学发展大计,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似文献   

3.
学术信息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汪信砚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撰文指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三个较为典型的误区:教科书批判情结,形式主义的“学术性诉求”和对洋教条的迷信。作者认为教科书批判情结的态度是非历史的,给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带来了一些坏的影响,不利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针对一些人所选择的对现实生活乃至整个外部现实世界采取规避态度的形式上的“学术性”,必须突破对学术的纯形式主义理解,特别是要破除那种对学术与政治,与现实关系的狭隘看法。注重从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现实,特别是从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从根源上说,主要是由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变革和重建引起的。关于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改革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收效甚微。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了旧的框架和视野,逐渐走向自觉,尤其是教学与研究方法上的自觉。高度决定着视野。为此,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更高的制高点,并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的最终目的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是“同自己时代的现实接触并相互作用”,在立足于哲学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相适应的人的生活样式的基础上,对时代的现实性予以关照。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哲学的目光应该关注“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时代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具体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就是要自觉地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人民的现实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直是我国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领域之一。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微观个案研究,因为通过微观研究可以总结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内在机制和规律,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明诗博士的专著《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较大成绩的  相似文献   

7.
陶德麟、欧阳康教授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以下简称《视野》)一文,用世纪之交的历史眼光审视哲学的历程和命运,提出了一个哲学研究的宏伟纲领。这是一个努力开创同新的世纪相适应的哲学发展新局面的研究纲领,令人鼓舞。《视野》用一个“大”字刻画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当代实践之“大”,它一方面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大”化,其显著特征是全球问题的形成和强化;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人关系上的“大”化,其显著特征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形成。这两个方面都表明人类的活动首次具有了全球范围的整体性,且由于这种整体相关性,人类活动的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都空前地增长了。与当代大实践相应的是当代大科学。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调查研究是认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新形势下,认真地调查研究当前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作出新的解释和回答,客观地认识当代世界,及时地把握发展趋势,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沦,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要任务。新的历史条件,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解释学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释学的视野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解释学意识的觉醒首先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的。我们应当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确立科学的解释学意识,并以此来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这样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灵魂 ,精神世界的病态与哲学的退化密切相联。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化是哲学退化的集中表现。传承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基因水平上的发展 ,是哲学工作者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