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闻天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坚持真理、犯言直谏,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和长期的不公正待遇。庐山会议前后张闻天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共产党人在党的指导思想出现"左"倾错误时的心境。历史记载着他们的忧虑、沉思、努力和抗争,也记载着他们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2.
李荣 《殷都学刊》2001,(2):53-55
1959年我党召开的庐山会议是以纠"左"开始而以反右结束的会议,会议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转向?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会议转向的原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君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200-202
1959年庐山会议由纠正“左”倾转向反对右倾。这次逆转对中国当代的建设事业,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一场悲剧,对会议中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更是一场悲剧。本文从毛泽东的决策权、彭德怀在人际关系上的弱势等方面,论证了悲剧的产生绝非偶然,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服从和服务于政治这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毛泽东一生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掌握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这一特点 ,我们就能够把握毛泽东一生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早期的革命斗争推动毛泽东由唯心主义、二元论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参加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 ,推动毛泽东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 ,埋下了急于提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祸根 ,急于求成的思想造成了理论上一系列的主观片面性。对 1956年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的正确立场 ,促使毛泽东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1958年对反冒进的错误批判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发生严重偏差。从郑州会议开始纠“左” ,到庐山会议后期反右 ,经过三年经济困难 ,到七千人大会 ,再到八届十中全会。随着政治上纠“左”反右的起伏跌宕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也随之经历反复。从八届十中全会到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越来越紧跟阶级斗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作论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  相似文献   

5.
李燕 《南方论刊》2006,(6):54-55,53
一、八七会议“左”倾思想的萌芽体现“八七紧急会议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从根本上改正旧时机会主义的错误”,在汉口召开的一次会议。它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成为中国革命新的开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会议却埋藏了“左”的种子,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明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左”右两种倾向的涵义 ,集中论述了邓小平的反倾向思想的内容 ,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重点防“左”反“左”的原因 ,并总结了我国在反倾向尤其是反“右”防“左”实践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受到“左”与右两方面的干扰.邓小平同志由此提出了反“左”与反右相结合的辩证法思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同时在反“左”时警惕右,在反右时警惕“左”,坚持反“左”与反右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一论断是对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实践表明,“左”和右都是害党、害国、害民的。革命和建设都要注意防止“左”、右两种倾向的干扰,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同时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在反“左”的时候,要注意反右,在反右的时候,又要注意反“左”。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高潮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因为“左”的错误在党的历史上泛滥的时间最长,危害更大。防止“左”又必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研究其根治办法。 一、“左”的错误对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更大的危害 邓小平同志在全面提出反“左”反右的同时,针对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反复强调:“最大的危险还是‘左’,最主要的是‘左’的干扰,主要是反‘左’,着重是反‘左’”。(参见《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一九八七年二月至七月),最近又一次重申,“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主要是防止‘左’”。可见,在中国,反倾向要着重反“左”。这也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 小平同志认为,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为什么应当重点防止“左”?这是因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反“左”防右的实践与理论王锦侠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开辟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为反“左”防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积累了丰富经验。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反“左”防右的实践与...  相似文献   

10.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庐山先后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这就是著名的庐山会议。关于庐山会议的研究,是国内研究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同建国以来中共党史上的其他诸多问题一样,对庐山会议的学术性研究,也是在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后开始的。10多年来,陆续发表、出版了一些文章和书籍,特别是历经劫难幸存下来被整理出版的《彭德怀自述》和《张闻天选集》,以及庐山会议的另两位受害者黄克诚和李锐近年来的回忆著作《黄克诚自述》和《庐会会议实录》的出版,为…  相似文献   

11.
“四人帮”是阴险狡猾的反马克思主义骗子。他们不仅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装扮自己,还特别擅长于用极“左”的一套来冒充马克思主义。为了维护他们极“左”的那一套,他们捏造了一种谬论,叫做社会主义时期反修只能反右不能反“左”,谁反“左”谁没好下场,“反极左就是反对革命”。这种谬论,在思想和理论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必须彻底清算,才能解放思想,理直气壮地投入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12.
略论防“左”徐金城,宋继孔《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终卷篇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做出的深刻论断。反映了总设计师深远的历史眼光和高度的战略洞察力。深入领会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认清“防左”在新时期反...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反倾向斗争的思想姜大为庞洪铸在邓小平同志丰富的思想宝库中,反倾向斗争的理论和经验占有重要位置.邓小平反对错误倾向,排除“左”右干扰,特别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著名论断,它不仅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得以正确贯彻,而且对马列主义建党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反倾向斗争的论述潘春良,阎长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来自“左”和右两方面的干扰。在坚持和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过程中,防止和反对“左”的和右的...  相似文献   

15.
李君 《社会科学论坛》2006,(24):200-202
1959年庐山会议由纠正"左"倾转向反对右倾.这次逆转对中国当代的建设事业,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一场悲剧,对会议中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更是一场悲剧.本文从毛泽东的决策权、彭德怀在人际关系上的弱势等方面,论证了悲剧的产生绝非偶然,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西兰会议与甘肃党内纠“左”的艰难曲折郭维仪西兰会议即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60年12月在兰州召开的书记处会议,一般通称西北局兰州会议,简称西兰会议.这是一次纠正甘肃党内"左"倾错误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回顾和研究这次会议,从甘肃党内纠"左"的艰难曲折中汲取...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为贯彻黎平会议决定,强渡乌江天险,向黔北挺进,乌江一役,歼敌约四千人,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第一个较大的胜利,在长征战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探讨乌江之役,对研究红军战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兵力,重点向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两次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建议,实行一条消极防御的错误军事路线,造成反“围剿”的暂时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当时,主力红军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兵团,约八万多人。在长征中,“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把“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普遍真理”,一贯高度重视,积极实践。 他把从本国实际出发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致力于走自己的路,在从基本国情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始终密切注视新情况、新问题,把基本着眼点放在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上,持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深化。 他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作为“结合”的根本要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活生生的中国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化、具体化。 他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结合”的基本出发点,并列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范畴,最善于总结推广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新创造,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深深植入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他把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作为实现“结合”的根本保证,坚持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既防“左”,又防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他提出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反“左”反右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有右反右,有“左”反“左”,这是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反倾向斗争应有的态度和原则。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在南巡重要谈话中深刻地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思想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写进了党章。这是反倾向斗争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我们指明了当前在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中反对错误倾向斗争的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为什么把防“左”反“左”作为中国当前反倾向斗争的重点呢?这是因为:一、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左”的错误倾向一再发生,已经成了顽症。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右的错误倾向也曾出现过,如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改革开放后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但由于右的实质和危害比较明显,人们对它的认  相似文献   

20.
庄琳 《理论界》2006,(2):24-25
本文从分析“左”和右的思想表现及危害谈起,肯定了邓小平“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重点是防止“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出了保证我们党实现正确思想政治领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