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外科学家经研究发现,进行简单的嗅觉测试可帮助医生判断病人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早老性痴呆症)。研究人员说,早期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可能  相似文献   

2.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控制饮食能缓解实验鼠的早老性痴呆症症状。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老年神经生物学》网络版上。对人类来说,肥胖者患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较高。论文作者之一芬奇强调,饮食中不大的变化就能缓解实验鼠的早老性痴呆症症状,但这一结论目前还只是针对笼子里的实验鼠得出的,与  相似文献   

3.
健康新知     
《新天地》2007,(7)
血液炎症可预测早老性痴呆症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发现,血液有炎症迹象的人,晚年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研究人员共选取了691名平均年龄为79岁的健康人,通过血液检测确定其血液是否有炎症迹象。随  相似文献   

4.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他们在一项小范围研究中给早老性痴呆症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 发现可安全地延迟甚至中止病情发展,研究人员认为这也许能为治疗该病找到一条新路。研究人员在迈阿密举行的美国神经病学学  相似文献   

5.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年老糊涂也是正常现象。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逐渐开始重视老年医学,对痴呆症的研究尤其热门。据初步统计,美国目前有150万人深受老年性痴呆症之苦,养老院中约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日本约有80万老人患有老年性痴呆症,其中早老性痴呆症占痴呆症总数的7.2%。我国目前痴呆症的总数已超过老年人口的10%。以上这些惊人的数据不能  相似文献   

6.
多彩金秋     
《老友》2004,(11)
咀嚼能增强老人记忆力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咀嚼能有效地防止老人记忆衰退,一副好的假牙能使年纪大的人避免患早老性痴呆症。人最新记住的东西是先简单地存在大脑的海马组织内,海马组织是人学习的关键部位。研究发现,咀嚼是年纪大的人保持良好记忆的最根本的方法。研  相似文献   

7.
近20年前,科学家们对活动中的大脑约略有所了解。他们正在确定与视觉或语言有关的区域,绘制知觉和思维的神经通道。他们正在确定使我们能有记忆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研究大脑损伤的人们发现关键的大脑区域,并正在形成解释意识之谜的理论。诸如精神分裂症和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的突破性疗法的出现似乎已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8.
宁琳净 《山西老年》2012,(12):59-59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部进行扫描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一年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研究数据是在2005年至2010年间收集的,包括最初的核磁共振扫描结果及一年之后的复查情况。研究涉及203名  相似文献   

9.
健康新知     
老年痴呆症或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则属于功能性精神障碍,目前科学界对两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无定论.有研究人员推测,尽管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完全不同,但它们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联.英国研究人员对不同年龄的志愿者进行了脑部核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大脑发育和老化存在一个规律,即大脑发育最晚的区域反而最早出现老化迹象.而阿尔茨海默氏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中出现病变的正是这些区域.这些大脑区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灰质组成,负责处理一些“高级信号”,比如声音信息和视觉信息的协同处理等.这证实了此前对这两种疾病相关的猜测,将有助于探索它们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每年10月22日是国际口吃日。据北京安定医院儿科郑毅教授介绍,许多家长不认为口吃是一种疾病,并且不愿带孩子就医。郑教授指出:儿童口吃危害不容忽视,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口吃最佳治疗时间在6岁之前。  相似文献   

11.
益寿新知     
多学一种语言晚痴呆4年加拿大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通晓并会说一种语言以上的人,患痴呆症的平均年龄要比只会说一种语言的人晚4年。  相似文献   

12.
文哲 《百姓生活》2013,(9):76-77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可以早发现、经及时治疗可治愈,而只有1/3的癌症不能治愈。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左京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分别在各自医院的健康讲座上提出,定期进行防癌体检可以远离癌症。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学界,武汉大学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研究的学术中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张继平教授和胡德坤、唐希中、吴友法、罗志刚教授等武汉大学学者就推出  相似文献   

14.
《人生与伴侣》2007,(12):18-18
据调查,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达到4.8%,75岁以上为11.5%,85岁以上高于30%。相对高发病率,老年痴呆症的就诊率却很低,轻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仅14%,中度和重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是25%和34%,这个就诊比例远低于高血压等老年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读金冲及教授著《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一书的几点启示陈胜(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广州510275)众所周知,金冲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在孙中山研究、辛亥革命史研究以及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等方面的建树,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早在50~...  相似文献   

16.
冯继峰 《金陵瞭望》2006,(16):51-51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总会有危险信号,只要早发现,就可以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为此,本期“健康与保健”栏目将继续为您刊登冯继峰教授撰写的《发病率最高的十种癌症的早期信号与预防方法》一文。  相似文献   

17.
冯继峰 《金陵瞭望》2006,(15):54-54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总会有危险信号,只要早发现,就可将它扼杀在萌芽状态。为此,本刊“健康与保健”栏目将为您陆续刊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抗癌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冯继峰教授撰写的《发病率最高的10种癌症的早期信号与预防方法》一文。  相似文献   

18.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会说两种语言的人,即使不识字,也可能会延缓数年才能患上痴呆症。  相似文献   

19.
目前,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何早期发现老年性痴呆症,对可疑病人进行及时治疗,已成为各国医学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法国医学专家推荐了一种“数字复述法”。方法是:测试者说一个数字,被测试者复述该数字。例如,医生说“2345”,被测试者复述“2345”。当顺着复述9位数字时,医生  相似文献   

20.
王增 《山西老年》2012,(6):58-58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测试了100名45岁~80岁人的睡眠情况后发现,失眠对人有着长期的影响。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的人,年老更易患上老年痴呆症。研究过程中,大多数人8个小时的睡眠实际只有6.5小时,因为在夜间通常会中途醒来,睡眠中断。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每小时醒来5次以上,大脑就会有淀粉样蛋白斑积聚,并随着年龄增大,慢慢导致痴呆症。研究还发现,睡眠效率低的人也易患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