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曼 《现代妇女》2014,(10):283-283
日常生活中,事物千差万别,甲事物就是甲事物,乙事物就是乙事物,性质不同,形状各异,岂能相互代替?这似乎是个常识。可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总是违背这一常识,而又乐意为交际的对方所接受。比如:Il aime Bordeaux.(他喜欢波尔多酒) Bordeaux是法国著名的产酒区“波尔多”,人们常用这一地理名词代替“波尔多葡萄酒”,即在此,Bordeaux的指的是“酒”,一种产于波尔多地区酒,用产地代替酒,着实很有意思,这就是修辞上所说的借代。〈br〉 什么是借代呢?借代即使词从指某一类事物转而指另一类事物。这两类事物虽有某种联系,但并没有类属关系,这种词义的变化称为词义转移。简言之,借代是指根据两个事物本身客观存在的密切关系而引起的词义转换现象。〈br〉 借代的情形有很多,有的以具体代抽象,有的以抽象代具体,有的以局部代整体,有的以标志代人或物,现在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恶乎危①?于忿②。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周武王《杖铭》,见《大戴礼记·武天践阼》①恶(wu):怎么,为何。②走(zhi):同“健”,愤怒。(译文)为什会有危险?是由于忿怒而不能自我克制。为什么会背离正道?是由于放组自己的欲望。为什么会忘记旧情故交?是由于地位升高,有钱有势。尧问于舜日;“人情何如?”舜对日: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厚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唯贤者为不然。——《芍予·性恶*》[评文)尧向舜问道:“人的情…  相似文献   

3.
有人形容来美国的感受:出国前“豪言壮语”——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下了飞机“哑口无语”——见了老外说不出英语;过了半年“自言自语”——这是怎么啦?何苦到美国来受洋罪?——我所认识的中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Ⅱ)  相似文献   

4.
余娟 《当代老年》2010,(10):51-51
最先登陆月球的人——嫦娥姑娘(且无需任何设备,极尽环保。)跑得最快的人——孙先生(大号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的移民问题研究中,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越来越引起关注:越南人如何在德国扎根?大量的非洲移民如何融入欧洲社会?为什么那么多德国人信仰印度教?一个移民的欧洲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09,(16):34-35
民间有句歇后语:“三九天的火炉,三伏天的蒲扇——无价之宝!”的确,三九寒天,冻得人萎萎葸葸,了无生机,一近火炉,阵阵暖流潜人心窝;三伏酷暑,热得人烦烦躁躁,蒲扇一摇,清风缕缕,沁人肺腑。这舒畅劲儿,岂能用价格衡量?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饭店吃饭,你点菜越多,老板越高兴。但前些天我们去法国,在波尔多的一家餐馆里,却遇到了不让我们多点菜的老板。那天,总公司驻法国代表处的同事陪同我们考察了一个位于波尔多的项目,考察结束已近中午,代表处的同事安排我们吃当地小吃,我们走但点完了,服务员却没有走开,好像有话要说。代表处的同事用法语问她为什么不去下单,她微笑着回答说:“对不起,先生,你们点的菜超量了.所以不能给你们下单。”  相似文献   

8.
刘芹  李梦 《女性大世界》2006,(8):128-131
谁敢保证自己的爱情就是一帆风顺?谁能说初恋就能成功,自己嫁的就是第一次心仪的对象?如果不能,你有勇气面对第二手爱情吗?当你遇到的他曾经有过爱的前史,你还会选择他吗?当你爱上的她有过婚姻的误区,你还会接受她么?真爱总是让人混沌不明却又引人深思,爱一个人,是爱他(她)的全部,包括他(她)的前史和缺憾,还是只爱他(她)的第一次?或者,自己的前史无所谓,却只是对对方的爱情履历耿耿于怀?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谁也无法预测自己是否会成为二手爱情的主角。那么,在这里测试一下你对二手爱情的态度吧。  相似文献   

9.
近日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人民网网友在“部委领导留言板”中提出的有关“就业优惠政策”、“外籍(海归)人才在华就业”、“退休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劳务派遣”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根据解答,人民网推出调查《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  相似文献   

10.
距离在谐谑中拉近 人与人的结交,从语言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大概应是与诙谐相伴的轻松了。惟其诙谐,也就拉近了交际双方的距离;惟其轻松,也就使心与心靠得更近。一日,在排练现场,赵丽蓉拉住一位小品作者兼客串表演的年轻人,这样夸赞他:“瞧,你这个‘大马猴儿’(指剧中人)演得好,小伙子这形象哪儿找去?”这极富赵式风格的谐谑之言,一下子便逗得周围的人哄然而笑,也令那年轻人心里乐开了花,顿时觉得同这位名演员的距离近了许多,无形中更为其以后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大学之疑     
天南地北的大学都在争创“一流”。动辄“国际一流”,轩昂乎,恢宏乎,“争创”得让人瞠目结舌的。但,这里边有两个问题不太清楚:(1)“一流”什么样?(2)你现在是几流?(1)说的是你的“争创”的目标:(2)讲的是你起始之点。如果这两点都闹不清楚,那么争创“一流”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2.
近来翻阅某杂志,连续以红字大标题刊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二十四孝)》。编者这样弘扬《二十四孝》,认为《二十四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令人费解:究竟是也?非也?不能不引起人们思考,加以明辨。  相似文献   

13.
近段时间忙得天昏地暗,终于有机会歇息下来。突然发现很久没有给年迈的母亲去电话了。于是,拨通了老家的电话。“嘟——嘟——”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我按捺不住,难道母亲出事了?为什么好端端的电话没人接听?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宫     
《老年人》2002,(5)
威风妈妈:“孩子,你长大后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儿子:“跟你一样做个有威风的人。”“为什么?”“因为爸爸和爷爷、奶奶都怕你。”(李斌如)害怕假货一小偷在超市行窃被抓,保安问:“你在大庭广众中偷东西,难道不害怕吗?”小偷回答:“别的不怕,就怕偷的是假货。”(彭益和)秘书职责经理:“我的铅笔在哪儿?”秘书:“夹在您的耳朵上。”经理:“你没看见我很忙吗?快告诉我,夹在哪只耳朵上?”(春知)补充学习雷锋作报告,领导念稿:“雷锋没有死。”听众哗然。秘书知道他把“雷锋精神”念掉了两个字,忙在一旁小声提示:“精…  相似文献   

15.
据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空巢老年人口数量今年将突破一亿人大关。冬季采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老人们在一起聊天、运动、游玩、下棋的机会越采越少,而他们的子女又不在身边,很多老人会感觉到孤独,渴望得到陪伴。如何让近一亿老人都得到陪伴与呵护呢?实际上,中国很多机构、个人等都在探索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嫁了一位西藏活佛文/郭翠琴“结婚是痛苦的。”“为什么?”“如果感情不好,常常吵闹,这是幸福吗?”“不是”“如果深深相爱,两颗心紧紧地系在一起,互相挂牵,老是想:他(她)为什么没有回来?一切是否顺利?得的病是否很危险?如果其中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就会...  相似文献   

17.
《中外书摘》2014,(12):83-86
在我和妻子庆祝结婚五十周年的时候,许多人在报刊和电视上称我们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一对”。我们是在普拉索集中营极为保密的情况下结婚的,而今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此事,并为此敬重我们。 ? ? ? ? ? ? ? ? ? ? ?——约瑟夫·鲍集中营里的猜想在普拉索集中营的第一年秋天,一天傍晚,德国人宣布那天夜里禁止离开营房,禁止脱衣服或去睡觉。  相似文献   

18.
怎样成为网络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忠国  李玉春 《职业》2008,(2):52-53
在千千万万的互联网从业大军中,网络编辑的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人说网络编辑行业像个围城,外面罩着光环(白领,不菲的收入),里面却很辛苦(不定时加班,高强度劳动),所以城外人想进去,城里人想出来。城里城外的人都同样迷茫。如何逃脱网编吃青春饭的命运,把网编作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站,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近,某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成了网民议论的焦点。条例规定“对不主动为老人、孕妇等特殊乘客让座的人,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对其处以50元罚款。”对此,笔者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以这种令行禁止的方式弘扬道德是否可行?近日,笔者在乘公交车时为一位老大爷让座时,意外地收到了老大爷特别的感谢——一枚自制的感谢卡,  相似文献   

20.
老人言     
《老年人》2011,(2):1-1
人若自尊,谁不尊之?人不自辱,谁能辱之?——双峰县 禹灿宣 行路要向导,生活也要有导师。多给年轻人一蝗生活七的指导,就能让他们少走弯路。——北京市 李少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