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张晓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二重反映指认识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必然携带着双方的信息,当主体凭借符号进行反映时,信息来源的二重性必然形成认识过程和结果上的不同特点。本文从建构不同观念文化、知识体系的符号差异入手。探讨了认知与评价的对立、互补关系,以及符号形式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一帆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一、“直接反映说”(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必然导致理论的混乱。当前国内外在意识形态及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问题上各种不正确观点,都是以“直接反映说”为主要依据。二、文艺通过社会心理间接反映经济基础与其他现实,意识形态学说上的直接反映与间接反映的含义。三、文艺直接反映现实(以个人心理为中介)的弊端。社会生活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因素。“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本身就包含文艺的直接源泉与文艺的间接(最终)源泉。 相似文献
3.
刘叔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社会心理中介”说的提出,意在强调文艺的阶级倾向及意识形态性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然而,主张文艺“反映”社会心理,以社会心理为“直接源泉”,却很可能导致马克思所反对的把文艺作品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同时,“反映”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标示的是认识领域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以使用“表现”、“传达”等术语为宜。讨论应当深入研究文艺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4.
杜雄柏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9-23
符号的创制是人类智慧的突出体现。符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它使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得以分化 ,从而使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得以确立 ;②它使主体作用于对象的外部活动内化为头脑中的运演操作 ;③它使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 ;④它使人类对事物对象的研究更精细 ,更准确 ,更具创造性 ;⑤它使社会性的认识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从实践的、社会性的观点看,认识不但是能动的反映,而且是全面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着客体的性质、关系、结构和功能,而且还反映着主体的需要、能力、活动以及主客体关系。因此,认识是对主体和客体的全面反映。如果我们承认物质概念的宽泛性、主体和客体的内在关联性、认识的差异性、认识类型的多样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部分的逻辑一致性,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反映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6.
牟方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3):36-43
钱中文和叶秀山的“文艺反映论”都是对传统文艺反映论的创新性发展,但二者差异颇大。就“反映者”而言,前者强调创作主体,后者推崇艺术家。在反映者定位和反映者能力的阐述上二者差异明显:前者将反映者定位为“主体”,后者将反映者定位为“在世界中的人”;前者看重反映者的“感动力”,后者看重反映者的“洞察力”。就“反映内容”而言,虽然二者都坚持“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在对“现实生活”的界定和“反映内容”的认定上,二者却有差异:前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客观现实”,后者将“现实生活”界定为“生活世界”;前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心理现实”,后者将“反映内容”认定为“基础生活”。就“反映方式”而言,前者认为其是创作主体“改造”客观现实,后者认为其是艺术家“揭示”基础生活。差异成因源自二者在思想动因、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丁立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1):29-32
编辑行为在著述与出版间具有双向互动性 ,在使学者成为作者间具有介入性 ,在著述与阅读间具有媒介性 ,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导向性。总之 ,编辑行为在从著述到出版到阅读再反馈回作者及刊物的整个过程中 ,具有重要的中介性 相似文献
8.
王元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7-63
审美反映活动所获得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生动的审美意象,它本身就是有形式的。但这种形式是对象的自然形态与人们长期艺术实践经验所积累而形成、对作家创作来说是一种“预成的”规范形态的有机结合。忽视对象的自然形态就会导致艺术表现的僵化,忽视艺术的规范形态则会使艺术感知永远停留在自然主义的水平而上升不到艺术的境界;惟有把这种“预成的”形式与对象的自然形态有机结合而化为“生成的”,才能使审美意象找到它自己所特有的艺术形式而得以真切、生动地表现之。同时表明与形式主义不同,真正的艺术形式不是游离于内容而独立的,正是与生活的天然联系才使得它具有生命和活力。惟有把审美反映与艺术形式看作是辩证统一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我们对艺术形式的研究才会走上科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10.
郭正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
“新潮文论”的某些倡导者企图以带有浓厚主观唯心主义取向的、以西方现代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文艺论,代替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首先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他们的责难是没有根据的;能动反映论进入艺术反映的层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内容,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具体的研究。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回复到原始自然本质的人道主义思潮,它既抛弃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传统人道主义的理性原则,也反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经验实证的取向;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危机的实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鼓吹这种哲学思潮,以此作为对社会主义现实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批判和否定,已经表明它是让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历史唯物论有着丰富深刻的人学内容,以这种人学观为指导线索,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才会有深刻的美的人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小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42-44
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论述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索了它在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其加快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若干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溪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126-130
在描述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模式的历史演变,比较分业、混业模式的优缺点,从中给出我国金融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1):115-119
叙述了中国婚姻媒介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国2000多年的婚姻史,伴随着2000多年的婚媒演变,中国从单一婚姻媒介形式到如今"多媒体"的出现,给人们婚姻媒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然而婚姻媒介中缺乏诚信的弊端从古至今一直是一顽症。在逐步法制化的今天,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以干预婚姻媒介中的失信。 相似文献
14.
15.
李妙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38-39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使教师反思顺利、有效地进行,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基础和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郝一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26-30
反思是理性认识的必要环节 ,研究反思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格尔对反思的探讨为基础 ,运用唯物辩证法 ,系统地揭示了反思的定义、必然性、条件、过程、地位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元话语"是近年来颇受语用学、话语分析及语言教学领域青睐的一项研究课题。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定义、功能、分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面揭示元话语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潘永乐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5):109-111
媒介需要自由,自由是新闻客观的基础.但绝对的自由导致对权利的滥用,对民众利益的漠视.因此,媒介的行为应受一定的规范,即媒介应受到一定的控制.媒介自由与媒介控制会对传播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试着从媒介自由、媒介控制及传播效果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李世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6-11
建国以来,中国文论界就“反映论”展开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从当代文论史看,“反映论”曾被盲目崇拜,在新时期又被一些人视为文艺发展的障碍。但是,不少研究者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重新赋予了它新的阐释力和有效性。其中,钱中文对“反映论”的阐释很有代表性。他反对简单地、庸俗地、情绪化地对待“反映论”,梳理了“反映论”的含义,在尊重“反映论”哲学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了审美因素之于文艺反映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概念。“审美反映”科学地说明了文艺反映的过程、作用,探索了文艺反映的意义和潜力,其“审美反映”赋予了“反映论”以新的内涵。具体来说,文艺反映是审美反映,它有独特的心理结构、动力源、心理定势,因审美介入了现实、改变了现实,并最终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审美反映论”不但挽救了“反映论”,而且提高了文艺“反映论”阐释文艺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小企业集群持续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锦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1):133-135
一般而言,区域竞争力的源泉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低成本优势与持续创新能力。对于国内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集群而言,低成本战略是其参与竞争的主要优势,但这种优势往往缺乏持续性。文章通过对国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必要性与现状研究,论述了如何构建企业持续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