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文化遗产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其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肩负着藏品的搜集、鉴选、管理、保养、修复、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当前,开展博物馆藏品保管标准化研究,以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已为博物馆工作者所关注.笔者运用标准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博物馆保管工作的实际,拟就藏品保管标准化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抛砖引玉,以期推动博物馆藏品保管标准化理论与操作方法的深入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物质文化史所具有的通过物质看文化等研究特点,与博物馆的实物研究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相对于文物学和考古学的实物研究,物质文化史研究对博物馆的实物研究以及利用实物资料展示人类生存发展的历程,对博物馆设计富有创造性和戏剧性的主题性展示,具有更直接的意义。物质文化史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物质文化史在确立其学科地位之同时,应该成为人文历史艺术类博物馆藏品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展现文化财富,它更是利用藏品,为社会发展服务,以满足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它既要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自我认识,也要让人们清楚自己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变革的趋势.它还需要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依靠藏品来了解自己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位置.同样,我们的后代也需要借助我们的历史阶段来认识他们自己的社会发展阶段.因而,那些能够反映当代社会特点和性质的物品,我们应该给予它们藏品的待遇,以期让后人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来了解我们这一时代的历史."为了明天而搜集今天".  相似文献   

4.
一、考古学的特点和考古学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历史科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现象的总和及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研究根据的资料大体上分为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它的特点是,主要凭籍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古代居民的住地、村落、城镇、作坊、矿坑、各种工程、建筑、劳动工具、日用器皿、武器、艺术品和墓葬等,都是主要的实物资料。这些实物资料又叫“文化遗存”或“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5.
考古学是着重根据古代实物史料研究人类社会的一门科学。从广义说,它是历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考古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除了有明显的共性外,它的个性特征是非常突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存放和展示人类和自然界历史实物和模型的地方.人们来到博物馆,看到那里的展览,会看到人类和大自然的过去,重新追寻到人类和大自然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与古代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古代造型艺术品是实物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实物的史料来研究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这种实物的史料,既然是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因而它所包括的种类,所表现的形式,也就出人意料的非常复杂。一般反映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遗物遗迹,最为丰富也最为常见,这方面的例证可谓俯拾皆是,无须一一列举。此外,还包括两个重要的部类,即各个时代、不同种类与形式的古代铭文资料与古代艺术品,内容也相当复杂,并且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很早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搜集与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代全球性的风险社会,是世界历史条件下社会风险全球化的产物,是深度全球化时代的客观境遇.风险社会条件下,各种全球性风险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当代全球风险社会以人类实践为基础,以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为根本历史条件,以深度全球化的资本关系为根本社会成因.风险社会的到来与发展既昭示了历史进步意义同时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悖论.风险社会语境凸显了科学发展观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弥合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与对立,根本超越全球化的资本关系,是最终超越风险社会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一个学术大国,建立一所学术文化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学术文化及社会历史知识将通过实物陈列而由此得到展示.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也能由此得到实证和阐释.学术文化博物馆在设计上的独特之点是通过实物和复制实物给出一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中国学术史发展线索、认识史发展线索和知识积累系统.这个系统大致分为八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内蒙古考古专业人员在乌盟境内的元集宁路遗址发现、清理了一个窖藏的元代丝织品.这批珍贵文物现藏内蒙古博物馆.这批丝织品在编织工艺和装饰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历代的传统技艺,同时表现出了元代特有的艺术风格.为研究我国元代丝织业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这批珍品,不仅工艺高超、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而且在全国博物馆的同类藏品中也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论派生性社会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社会”,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人类的各个社会,一方面在进行着“自我运动”,另一方面又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由此,人类各社会的发展,也就会有两种不同的基本形式,即:(1)依靠自身的力量所实现的原生性的发展,和(2)在外部社会的作用下所实现的派生性的发展.原生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典型形式,也是派生性的发展由以发生的历史前提,因而,这种发展,最能显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最本质的规律.因此,要真正认识这一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律,就必须运用抽象法,“从纯理论的观点,即假定以永远正常的生活条件为前提”,①来考察那些典型的、原生性的历史过程,而对那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对由外力引发的派生性的发展,暂时忽略不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概括,实际就是他运用这种抽象法,“从纯理论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结果.所以,在这一概括中,马克思只是讲到了社会的自我运动,而完全没有提到外来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马克思在这里所阐明的,实际就只是能够最充分地包含和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生性历史运动的规律,而决不是纯粹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原生性历史运动的规律,由于也是一种特定的历史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主客体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根源。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都是建立在社会历史主客体矛盾这一根本线索之上的。研究人类社会发展 ,必须以历史主客体矛盾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包括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的飞跃。民主与法制是文明产物。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美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摩尔根对古代社会历史材料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发展,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不朽的著作。文明时代的到来,正是人类社会在物质  相似文献   

14.
社会运动是最复杂的运动形式,探索社会运动的规律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由于这两对矛盾的不断演进,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这一学说从内在原因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从形式条件方面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还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塑造的过程,包括文化塑造和行为塑造这两种共生过程,耦合式的矛盾运动在这两种过程之间不断进行,结果导致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形式条件方面去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便为社会发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完整性的系统论表述如果说生物的进化主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高等动物的进化又更偏重于是行为选择的结果的话,那么,人类与人类社会的进化,其中尤其后者,则主要是人类自身对环境中的信息不断作出选择的结果;这种对环境信息进行自由综合选择的特性又恰体现了人类区别于其它一切生物的独特的创造性。(以上观点可参阅拙作:《论信息》(见《中国社会科学》84年第4期)和《重述历史唯物主义》(见《青年论坛》85年第2、3两期)。基于上述观点,可以很自然地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信息生态自组织大系统,并可进一步把它划分为三个不可截然分立的子系统:1.实物资料生产系统;2.智能信息生产系统;3.权能信息生产系统。实物资料生产系统即广义的经济系统。它担负生产、流通社会中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商品物资的职能。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人(如工人、农民、商人等等)面临选择的信息集合基本上以环境中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论述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时,十分重视交往.在他看来,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交往的形式是随之变化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与其相适应的交往形式的产生.人类历史的交往形式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人类历史上的"交往革命"直接决定着或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以往的历史哲学不同,它突破了以历史为单纯的受动客体认知对象的传统研究理路,确立了以历史与哲学的联通和共构为主体的探索人类社会历史的思维范式.“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逻辑进展的根本基点,也是它超越传统历史哲学观念的真正质点.物质生产则是其逻辑展开的中心环节,也是联通历史与哲学的现实枢纽.以物质生产为中介的哲学历史化与历史哲学化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彻底批判传统历史哲学观念和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科学的科学”的哲学,是关于探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的学说。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记载表述为历史,也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为哲学思想,并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把这种人类历史活动表述和总结的哲学思想,名之曰历史哲学。作为历史哲学的萌芽和雏型,应当起始于文明史的开端,而形成于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近代社会。然而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对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物质与精神生产的记载,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历史哲学为指导。历史活动本身也在不自觉地作历史哲学的表达,历史主体的人以思想学说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都作过同那个时代条件相适应的历史哲学的表述,目的是反馈社会,作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媒介。历史活动、历史记载、历史研究和历史哲学是不可分的。历史研究若不以历史哲学为指导,不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中国学者来说,历史研究——历史哲学——中国历史哲学,应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方向和坐标。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中“历史”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具体历史学科中的“历史”的含义区别何在?以笔者所见在于如下几点.一、“历史”就是社会.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关系看,辩证唯物主义概括了整个宇宙的最一般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的是其中人类社会最一般的规律.由此看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唯物主义”之所以表现出有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二字包含的具体内容,即人类社会生活本身.这一点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诸多历史学科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上,也特别明确地表现出来.历史学科,其范围、内容和种类非常广泛、庞杂,不仅有人类社会的多种多样的历史,而且还有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的历史,也就是说,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历史;相应地也都有关于这个全过程描述状态、揭示规律的历史.如动物史、植物史、  相似文献   

20.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科学和文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见证.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承传人类文明,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博物馆作为对文物进行收藏、研究、陈列的专门机构,肩负着保护管理文物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