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曾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传统美学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之一。对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庄子的“大美”与“道”的交融统一《庄子》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它在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庄子的哲学又是美学,庄子的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不可分离,两者交融统一。庄子的很多哲学命题,同时就是美学命题。这是庄子美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了解庄子“道”的学说是了解他的美学的关键所在。庄子对于“道”…  相似文献   

2.
与先秦诸子一样,庄子虽然没有专门地探讨美学问题,但在其著作《庄子》一书中却仍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现就其论美与论审美的思想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论美 美是什么?这个连柏拉图都感到棘手的美学难题,在庄子那里都有较系统的答案。庄子在他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美丑关系以及  相似文献   

3.
文学经典《庄子》一书具有丰富、多元的审美意蕴,其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功利性与实用性具体肯定而抽象否定;他以丑为美,审丑是为了审美;他推崇自然之美;但重视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的结合。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及世界是《庄子》审美意蕴形成的主要原因。《庄子》审美意蕴的价值应一分为三:一是庄子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二是《庄子》文本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三是读者接受视野中审美意蕴价值。三者异质同构,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建构了内涵丰富、审美价值多维的《庄子》文本。《庄子》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和美学问题,阐释"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庄子与柏拉图审美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与柏拉图 ,作为古代东、西方两大哲学家 ,他们的哲学思想中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许多美学观点 ,虽然很难说他们构造了完整的美学体系 ,但后世的美学家却往往能从中找到其思想依据和根源。本文试从美的本质论、审美体验论等方面分析、比较庄子与柏拉图的审美观。一庄子的哲学思想反映在美学上 ,主要是对“道”的审美阐释。庄子的“道” ,是从老子那里发展演变而来的。“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老子》二十一章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常无为 ,而无…  相似文献   

5.
陈志刚 《兰州学刊》2008,(Z1):163-165
《庄子》与艺术精神存有会通早有研究者指出,但主要以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来阐发《庄子》中蕴含的艺术精神,似有所局限,笔者不揣鄙陋,拟对这个问题再作一些思考。文章首先论述《庄子》与艺术精神存在会通。其次,详细探讨了《庄子》人生论向艺术精神的接近及后世艺术、美学对《庄子》艺术精神的发现过程。最后,举出中西方艺术、美学中与《庄子》呈现的艺术精神相近相似甚至就是受其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理论,意在证明《庄子》一书确实蕴含有丰富的艺术精神,应该引起《庄子》和艺术研究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将老子的哲学之“道”转而视为审美之“道”,从而对中国传统美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于天地大美的推崇;对于审美心胸的推崇;对于无用之用的推崇。他的这些论述,无不对今天中国美学史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有些论者对庄子美学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绝圣弃智,否定艺术,否定人为,万物齐一,物我齐一,美丑不分。这是《庄子》一书的难解性和持论者的片面性造成的。刘纲纪先生曾指出:“庄子的美学同儒家以及其他各家的美学相比,带有很大的独特性。不仅是具体的美学观点不同,他的美学理论结构和表达方式和其他各家也不一样。”(《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本文仅就庄子的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特征作些讨论。综览《庄子》全书,从庄子的情感态度看,他的审美客体可分为世俗的和道家的两大类。对世俗的审美客体,庄子是不感兴趣的,但也没…  相似文献   

8.
褚春元 《天府新论》2007,(1):151-153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他及其后学著作《庄子》中,庄子以自己切身的艺术体验对文学艺术作了深刻的论述,特别是他把“天籁”、“天乐”之美作为文艺鉴赏的最高标准,论述更是精辟独到。“天籁”、“天乐”之美,即是自然本色之美,庄子把它作为文艺鉴赏的最高标准对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后世人们进行文艺鉴赏提供了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9.
包国光  朱贤文 《理论界》2012,(10):136-138
《庄子》"道"的理念从本义上讲就具有超越性,而这正是其审美特质所在,《庄子》的思想也因此充盈、洋溢着丰富的美学气息。超越性作为"道"的美学根基,也是《庄子》"技道之论"的基础。《庄子》寓言中隐喻的"技"与"道"的关系,潜藏着美学意味。《庄子》在器用审美方面"自然"、"朴拙"的概念也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应该说,《庄子》这些极富美学意蕴的思想对当代的技术设计具有一定启示性。  相似文献   

10.
老庄美学思想的要义所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代的老子与庄子,作为道家美学思想创始者和完成人,从审美主体出发、从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上探求美的存在与表现,显示了突出的辩证观点,提出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二章》);“《威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庄子·至乐》)的深刻见解,把美在矛盾关系中存在及其与人所构成的特殊关系,揭示得十分透辟,直到今天仍给人以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审美发生意义上的深刻思想。马克思的美学不是把意识或艺术,单纯的主观或孤立的客观作为出发点,而是从社会实践,特别是“自然的人化”这个最根本的实践哲学问题出发,来研究美的根源和本质以及审美的发生与演化的。因此,自然人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奠基石。正确地理解、把握这一理论基石,对于我们揭示美和美感的实质,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大厦,无疑都具有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1.自然的人化或者说人化的自然是从实践角度论证的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学…  相似文献   

12.
卢静 《青海社会科学》2006,(5):96-98,142
《考工记》是古代关于百工技艺的文献,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然而,对这方面尤其是对建筑美学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对《考工记》进行研究,认为它体现了“正”美和“奇”美的辩证统一,并以“执正以驭奇”的审美终效,获得巨大的艺术魅力。它所奠定的重要美学法则,对我国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审美否定     
传统美学行走一条以肯定逻辑为思维工具的精神道路,并巨获得居于主导地位的话语权力。近代西方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克罗齐对此予以强烈的思辨抗衡,寻找富有独创性“直觉理论”的精神话语,开始之于美之存在的否定性阐释的哲学努力并形成较完备的美学体系,以致影响到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人物之一阿多诺的一系列关于审美否定的思想内核。然而,令我们颇为惊异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庄子,他的诗性哲学所内蕴的美学思想恰恰是以否定逻辑为先导的。庄周凭借富有想象力的哲学思辨和美学智慧赋予审美怀疑论美学汲取庄子美学的天人合一、主客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者为文艺美学命名情况与当年鲍姆加通命名美学时的境况是一样的,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事实的存在要比文艺美学这个称谓的出现早得多。中国传统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主要形态就是文艺美学。西方美学在对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感受的研究中,逐渐从审美趣味、审美判断的核心问题,向审美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向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以说也是与西方美学从单一的哲学美学,向同时存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再向同时存在着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的美学学科格局的变化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15.
论庄子的诗意与审美的死亡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无疑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最富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以东方民族的诗性智慧作为自我的思维方式,超越了一般知识和形而上的逻辑限定,他的言说体现了汪洋辟阖的审美想象和玄妙抽象的哲学思辨的完美叠合。庄子思想是一株生命常绿的精神之树,随着新的文化语境诞生,后世释义者会因“效果历史”的不断生成的可能性去予以新的理解。本文试图阐释庄子思想的重要构成之一——诗意的与审美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16.
在《庄子》众多的寓言故事中,“解衣般礴”是在艺术创作的语境来揭示了艺术创造的根本规律的,故而它具有特别的美学意义。本文拟从“解衣般礴”的哲学基础,“解衣般礴”与审美观照以及“解衣般礴”的现代美学价值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解衣般礴”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任何理论的创造,都有个逻辑与历史相互统一并在统一中循环往复向前深入发展的过程。在西方美学史上,“距离”这个概念获得较明确的美学意义,和爱德华·柏克的《关于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一文有直接关系,而“距离”发展成为一个美学命题并且首次获得一个较完备的美学理论型态,则与爱德华·布洛的论文《作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密不可分。这里我们通过回顾西方古代尤其是古希腊美学思想历程,进一步探讨“距离”的诸种美学意义。在古希腊美学史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有独特的意义。这一学派的基本美学观点,直…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 ,在中国美学界 ,关于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似已陷入困境 ,美学研究者们的视野大多已转向语言本体、审美体验、审美文化之类新的领域。杨曾宪则以“在孤独中思辨 ,在宁静中感思”的学术精神 ,仍在基本理论园地里进行着新的探索 ,继《审美鉴赏系统模型》之后 ,又出版了《审美价值系统》一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抽象方法与逻辑历史统一的原则为指导 ,从审美价值论出发 ,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美是怎样”的问题 ,建构了独特的审美价值系统及其一套较完整的关于审美价值的评估体系 ,为人们认识美、创造美 ,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点。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9.
自先秦以来,随着道家哲学在艺术领域中的逐渐拓展和不断延伸,“意境”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创作中永恒的追求.同时,“意境”理论的产生正是以道家美学思想,特别是以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主要来源的,从而奠定了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重要的理论地位.从“超以象外”入手研究“意境”的核心问题,会使人们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由“意境”带来的“至乐至美”.  相似文献   

20.
湖湘文化中的“霸蛮”血性精神 ,亦称“蛮性精神”已有不少专论。王船山的美学思想与诗词创作 ,不但上承屈原“九死未悔”的壮烈人格 ,而且从作家的审美人格价值取向、创作的审美创造开拓创新意识、欣赏的审美风格批评标准等方面 ,独具特色地阐述了富有湖湘文化内涵的“霸蛮血性美”审美体系 ,相应地在艺术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血性真情”内涵 ,“霸蛮独行”狂狷气质 ,“雄强气力”挥斥的形象与画面。一、船山美学中的“霸蛮”血性美船山诗学重要论著《姜斋诗话》中 ,共收诗话三种1 1 8则 (《南窗漫记》除外 )。其中 97则是猛烈抨击诗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