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构成,明确旅游产业集群由核心吸引层、要素供应层以及辅助供应层构成;分析了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提出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应确定旅游产业集群主题、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旅游产业集群的治理等。  相似文献   

2.
在对相关理论解析的基础上,从业态、层次、驱动力三个角度,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模式,提出旅游产业集群可从产业链模块化发展形成联合体;利用旅游产业增长极的集聚与扩散机制;借助旅游产业休闲化发展趋势三条途径进行培育,最后以青岛市为例,划定产业集群模块并选择节点,对旅游产业集群空间网络布局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3.
集群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主题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主题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在集群的概念上通过阐述主题旅游集群的内涵以及特点,在了解国内外主题旅游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集群来提高主题旅游类型之一——科技旅游的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旅游产业集群是近年来促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识别和培育地方旅游产业集群对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三门峡市为例,探讨了地级市旅游产业集群培育三种模式,即创意驱动型、要素驱动型和投资驱动型。  相似文献   

5.
拥有19个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集群的中原城市群,占据了河南全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大半江山".中原城市群旅游业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地位优势和企业优势,造就了河南郑、洛、焦和汴四大强势城市旅游产业集群聚集区,形成了类型全面的旅游集群,其空间布局和产业配套都已初具规模,并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不过,中原城市群内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极不平衡性、集聚效应低、产业关联度两极分化等制约性因素,因此,要推行四个战略和两个重点等一系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对策,以便使中原城市群旅游业获得超常规发展,使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体系进入健康成长轨道,加快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体系的融合发展,使中原城市群的旅游产业集群成为牵引河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模式。武汉城市圈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可通过依托旅游资源的特色、整合旅游产业要素、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等途径构建和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的区域整合与协作发展,提升其旅游产业竞争力并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产业组织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势在必行。就我国旅游产业的现状,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应在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层次展开,同时要注重对集群网络、文化整合、网络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以提升旅游产业、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得以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对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选定的基础上,使用DEMATEL(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根据两两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计算出各影响要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以及原因度,在这四个指标的基础上得到影响要素排序。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形象宣传、政府政策、旅游企业联盟为影响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政府政策与旅游企业联盟为影响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先行要素。并据此提出了现阶段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模型,为城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与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湖南的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现端倪。但是湖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还存在着资源分散、雷同开发等问题。湖省旅游产业集群现在大致处于集群成长阶段,集群应该朝着政府主导型、市场导向型、景区中心型等方向演进,分别以长沙、张家界、衡阳为中心建立三个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建立起旅游产业运行机制、协调管理机制、旅游产品创新机制等完善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百色市具备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发展旅游产业集群能大大提高旅游业竞争力,百色市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应解决发展模式选择、网络体系构建、企业创新和诚信文化建设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4年以来河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主要存在缺乏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层次比较肤浅、红色旅游品牌产品比较缺乏等问题,结合红色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实际需求,提出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发展应该注重规划的与时俱进、市场调研的充分性、深度开发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及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产品等适合于河北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提出,滨海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也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采用SWOT分析法,概述了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新的形势下,滨海新区旅游业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从而避免资源浪费;要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合作,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环渤海旅游圈;要大力研制开发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业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促进滨海新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加快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当前各省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措施,通过分析安徽省2010年上半年旅游行业数据,总结了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指出安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各级政府的努力推动、上海世博会的辐射效应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拉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壮大旅游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思路、统筹发展皖北旅游、积极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努力培育和完善旅游产业链等角度提出进一步加速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业现状和经济效应的客观分析,阐述了旅游业在推动河南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提出了自己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拥有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区位交通等旅游资源优势,但是由于安徽省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尚有差距以及省内有关体育旅游的政策性支持不足、同时还存在着体育旅游的地域性差距明显、体育旅游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使得目前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立足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体育和旅游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划和策略提供参考,力争形成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品牌,以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省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医疗旅游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个新兴旅游细分产业。从旅游资源、医疗旅游资源、医疗设施与技术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省发展医疗旅游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认为福建省发展医疗旅游既符合福建省作为全国生态大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也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应抢占先机,及早进入医疗旅游市场。同时,分析提出福建省发展医疗旅游的一些建议,包括战略定位、医疗旅游开发模式、医疗旅游产品开发方向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宁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滞后的现状进行研究,以努力寻找合理途径促进工业旅游的开发,发挥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等作用,进而实现其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的。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工业旅游区域性发展成果和分析辽宁省工业资源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合作的视角对辽宁工业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城市间联合开发,打造精品工业旅游线路,做好工业旅游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旅游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旅游扶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旅游扶贫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刺激和拉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但就目前发展状况来讲,河北省旅游扶贫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的束缚旅游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过将近30多年的发展,甘肃省入境旅游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入境客流的变化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从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其时间和空间演变的特征十分典型,特别是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其长期以来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不凡业绩,即使在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严重影响下,仍逆势上扬,显示出了令人振奋的强劲发展势头。但与河南、山东、山西等周边省份相比,则明显相形见绌,档次不高、效益不佳的问题十分突出。融入体育元素是改变这一状况,实现河北省旅游业提档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了河北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融入体育元素以实现提档升级的建议,并对如何融入体育元素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