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前羁押在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由于其在具体适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 ,司法实践中已弊端丛生。如何建立一种既能保证较高的案件侦破率 ,又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权利有效保障的审前羁押制度 ,成为目前学界普遍观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审前阶段人身自由权的程序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刑事审前阶段人身自由权的保护程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在刑事审判的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前提提出中国在刑事诉讼审前阶段应当引入令状主义,并且还应增加被羁押人对抗不必要羁押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3.
国家的刑事追诉权必须有限行使,一事不再理原则不能仅仅是刑事审判的原则,它应是刑事诉讼的原则。刑事追诉权应有期限、有次限地行使,强制侦查手段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撤销案件和不起诉决定后因同一事实对同一人再次侦查和起诉应原则上禁止,对例外情况下的重复追诉要有国家补偿。审前程序中的国家权力应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有特别重要价值。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刑事审前程序中接受正当程序观念,引入或采纳弹劾式侦查模式,赋予犯罪嫌疑人较多的诉讼权利和实质性的诉讼主体地位。普遍确立了人身保护令制度以及对逮捕、搜查、扣押等与公民基本权益有关的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与控制制度,对其具体规定和作法予以介绍。考察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人身保护令制度和对于刑事羁押的司法审查与控制,对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5.
行政权抑或司法权——试论侦查权的权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程序在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侦查权的行使如何符合法治并有效运作是理论和实务都要面临的问题。现今我国侦查机关所采取的强制性侦查行为呈现了近乎不受控制的状态: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得不到保障,由此造成的冤假错案也是频频见报。侦查人员执法方式的粗野、原始只是这一问题的表面现象,根源在于侦查权的权属定位在理论上、立法上出现了偏差,将侦查权定位为行政权并构建司法审查制度是解决上述弊端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程序正当的一项重要保障。联合国的有关公约也对其加以确认和保护。我国在确立沉默权原则时,应考虑到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规则,通过立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是一项基本准则,甚至有学者将人权喻为刑事诉讼的“王冠”。而人权是多方面的,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有被害人的人权,有社会公众的人权等。显然,在刑事诉讼中,这些人权都要得到相应的保护。而在刑事诉讼领域提到的人权保障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有可能侵夺公民个人权利的国家追诉权等公权力进行控制,通过抑制权力的滥用以促使其理性、规范行使,从而保障人权免于国家公权力的侵犯,并且主要是为了防止过于追求追控、惩治犯罪的效率而不当侵犯个人人权。因此刑事诉讼法可被看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大宪章,不管是立法者还是司法者,都着力于保护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为其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程序上的保证,反映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文明与进步状况,被认为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斗争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沉默权的内涵、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逮捕在我国是一种审前羁押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刑事诉讼的进行,但逮捕措施如被滥用,必将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为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引入了逮捕必要性条件。但逮捕必要性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对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效果还不明显和均衡。我们有必要建立完备的逮捕必要性审查制度,对逮捕必要性条件的证明、审查、评估等方面进行规范,从而更好地体现出逮捕必要性对保障人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是整个人权保障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审前羁押的恣意性、对追诉活动的依附化以及救济的虚无化和适用程序的非司法化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其结果必然是严重侵犯人权。因此从制度上来改进目前的羁押制度,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合法诉讼权利得到极大的重视,从法律上和制度上给予了基本的保证。但是在现行法律、制度和执行环境框架下,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范围和程度等仍然有缺陷。本文对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缺失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侦查公正是整个刑事诉讼公正的基础。我国现行侦查模式具有单向性、超强的行政性、任意性等特点。现行侦查模式的设置使犯罪嫌疑人沦为侦查客体的地步,不利于人权保障,有碍刑事诉讼正义。改革现行侦查模式、确保司法公正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一项普遍关注而又急迫的课题。改革的重心在于强化对侦查的监控,实行法院令状主义,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广泛的参与权,强化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权利的保障,实行侦查行为可诉化。  相似文献   

13.
刑事审前程序指从刑事诉讼启动到法院审理前的程序,具体包括侦查和起诉两个诉讼阶段。与审判程序相比,审前程序具有追诉性、启动程序的主动性、强制性、秘密性和非终局性等特点。在刑事诉讼中,审前程序具有重要的地位,既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也制约甚至决定着审判程序的进行。审前程序的形成主要缘于国家权力对追诉活动的积极介入及诉讼职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刑事审前程序指从刑事诉讼启动到法院审理前的程序,具体包括侦查和起诉两个诉讼阶段.与审判程序相比,审前程序具有追诉性、启动程序的主动性、强制性、秘密性和非终局性等特点.在刑事诉讼中,审前程序具有重要的地位,既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也制约甚至决定着审判程序的进行.审前程序的形成主要缘于国家权力对追诉活动的积极介入及诉讼职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的价值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默权是由于刑事证据制度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合法与否而引发的一项权利,对沉默权的态度反映了一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选择,在刑事诉讼所追求的两个相互冲突的价值,即自由价值和安全价值中,沉默权作为一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制度,体现了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沉默权价值的探讨,比较了我国和世界上有沉默权制度的国家在刑事诉讼价值选择上的不同,论述了有关沉默权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现实问题,展望了这一制度在我国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任意羁押、超期羁押、羁押过程中的侵犯人权现象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不利子“依法治国”的实现,而且与国际人权法的准则相冲突,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如何借鉴国际人权法的普适价值理念,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目的的确立和实现,决定刑事诉讼活动的方向。我国刑事诉讼目的应该是自由与安全并重的价值取向。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应该确立一些相关的制度和规则。应实行无罪推定,这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应确立沉默权制度,这有利于刑事诉讼双重目的的平衡和实现;应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有利于司法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办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超期羁押现象看羁押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期羁押现象是刑事诉讼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在立法理念上重打击犯罪,保护社会稳定,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行使羁押权力的机关,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缺少制度制约,致使权力滥用,造成超期羁押。  相似文献   

19.
侦查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实施的监督,是人民检察院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能。侦查监督对于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大意义,是人民检察院履行控诉职能以实现犯罪追诉权的需要,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需要。但是,当前侦查监督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使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应当完善侦查监督制度,保证侦查活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日本刑事诉讼模式与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均是在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两大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而成,所以日本的刑事诉讼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有着特殊的启迪作用。日本刑事诉讼在形成混合式的模式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中,经历了种种困境,而这些困境正是我们现在面临或以后将要面临的——如果不及时的、有效的进行改革和完善的话。解决审前程序与审判程序之间的错位、抗辩理念的树立、抗辩制所必然要求的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建立、立法、司法、理论之间的呼应是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