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题记  相似文献   

2.
刘建祥 《领导文萃》2006,(12):85-88
晏子利齿斥楚王齐国的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得知后对手下人说:“晏婴是齐国专会卖弄唇舌的人。现在他要来了,我打算羞辱羞辱他,显一显我们楚国的威风。你们有什么办法?”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阵,终于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于是,楚国在郢城东门旁连夜挖了个小洞。楚王吩咐守门的士兵:“齐国使臣来到时,把城门关闭,叫他从洞里进来。”第二天,晏子身穿破皮袄,坐了一辆旧车子来到东门外,要求开门进城。守城的士兵见是齐国的使臣,便指着旁边的小洞说:“您从这个洞口进来吧,绰绰有余,不用开城门了。”晏子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要是我上…  相似文献   

3.
晏子治齐留下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些对今天还是有意义的。出宰东阿,即是一例。 晏子第一次治东阿,用了三年时间,结果“毁闻于国,景公不悦”,被免去职务。在这种情况下,晏子请求复治东阿,又用了三年,结果“誉闻于国,景公悦,召而赏之。”晏子没有接受奖赏,他对景公说:“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就是说“毁闻于国”是他的成功,“誉闻于国”是他的失败。景公问其故,晏子讲了下面一段  相似文献   

4.
记得《晏子春秋》中有一段“南橘北枳”的故事,说的就是环境的极端重要性。晏婴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味甜美,枳味酸苦,要想种橘得橘,关键就在于选择适合其生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上课铃声响了,我满怀热情地上起课来.这一节上的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砂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6.
晏子与车夫     
正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宰相,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40余年,在内政外交上都有建树,堪称一代贤相。孔子曾称赞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晏子虽然才识过人,但是身材不高,其貌不扬。据《晏子春秋》记载,晏子曾经出使楚国,楚王见他个头矮小,接连三次要羞辱他,但是,晏子头脑灵活,能言善辩,他的巧妙应对,使得楚王自讨没趣,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捍卫了齐国的体面。  相似文献   

7.
将将与将兵     
现在就领导的方式而言,有所谓的“将将与将兵”。第一个将字是动词,第二个将是名词。当年汉高祖问韩信,樊哙能带多少兵?韩信答:十万人。高祖又问:滕婴呢?韩信说滕婴善带骑兵,其他兵则不  相似文献   

8.
楚昭王率领军队同吴军打仗,战败了。他往后大约跑了四十步,忽然掉了一只鞋,他连忙把它捡起来。左右侍从问他:“楚国虽然贫穷,难道还愁少一只鞋吗?”楚王回答说:“我只是为这只鞋和我一道出征而不能与我一同回去感到难过。”从此,楚兵没有因为战败,而被丢弃不管的。  相似文献   

9.
一次,景公问晏子:“古之莅国治民者,其任人何也如?”晏子回答说:“……人有不同的才能,而不同才能的人只能任用他办一方面的事,不可能苛求他什么事都能取得成功。倘若对人才的要求没有止境,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无法满足要求……因此,用  相似文献   

10.
<正>《晏子春秋》有语: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晏子作为齐国的国相,每天上朝时,总是弊车驽马,车辆、马匹与职务十分不相称,看见令人觉得寒酸。一次,齐景公问他是不是俸禄太少,不够使用?晏子回答说,陛下恩赐的薪俸,不但足以养活臣下父、母、子三族众多家人,连诸亲好友也多多少少能照顾得到,所以,"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后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寓言说,小鹰向老鹫请教:“听说有一种叫美罗普斯的鸟,在空中飞的时候,尾巴冲上,而头朝下,是真的吗?”“哎,没有的事!”鹫回答说,“这是联想丰富的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所作的杜撰。人类渴望事业飞黄腾达,而一旦他们‘奋翮高飞’,则每个人的想法就不同了,有的人眼睛依然不忘‘大地’。而有的人则只会嘲笑:既已腾飞干吗还要依恋过去?”企业的“美罗普斯”呢?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人民生活富裕,百姓安居乐业"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和必然选择。"民富国强,众安道泰。"那么如何实现"富民安众"呢?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晏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富民安众"之策,对今天仍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晏子名叫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国相、上大夫,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廉洁从政,生活节俭,成功辅佐齐国三代国君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引进国外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是否会"水土不服"?成语"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博采众长",在引进发达国家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的同  相似文献   

14.
楚庄王想要攻打越国,杜子劝说:“君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 楚庄王答复说:“越国的政局动乱,军队衰弱。” 杜子说:“为臣的我对这件事非常担心。人的聪明才智犹如眼睛那样,能够看到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  相似文献   

15.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晏婴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晏婴家来了,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臣回府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景公听后,十分感慨地说:“晏婴家里这样穷,我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便派人送一大笔钱给晏婴,让他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  相似文献   

16.
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有些事可以说(比如偶尔在特定场合讲几句荤话)不可干,有些事可干不可说(意为干的人大家视而不见,说破“皇帝没穿新衣”的人则可能遭祸)。这大约是不符合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主张的吧? 且说在这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梁思礼先生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  相似文献   

17.
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提供的数据说,10年内,中国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案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向以讲究规则和公平著称的跨国公司一到中国竟无视规则,自觉腐败,折射出的不仅是企业逐利的天性,更是中国‘土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6,(11):42-42
2005年度中央企业财务统计年报最近出炉,煤、电、油、运行业的“十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到4倍。网友们对此颇有感触,他们说,这些单位的姑娘小伙子们,向来是介绍对象的“抢手货”。支持者说,他们创造的利润是央企总利润的78.8%,你说他们的工资该不该高?反对一方则说,这桌“盛宴”的“埋单者”是国家政策和行政权力,不是平等的市场竞争。有网友问,垄断企业的利润有多少是“天帮忙”,又有多少是“人努力”的结果?“烟草行业的门卫和纺织厂的门卫,两者的工作有啥差别?”“十二豪门”凭什么独享盛宴  相似文献   

19.
<正>春秋末期,奴隶主贵族凭借祖荫特权,生活极端腐朽糜烂。晏婴虽然身为齐相,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晏婴一看有客来,便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相国家里竟然如此清贫!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黄金千两,作为"三公经费",供他接待客人。不料晏婴不愿接受。齐景公命人再送,他还是执意不肯收下。当齐景公命人第三  相似文献   

20.
部下的责任     
景公问于晏子:“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君也者,能纳善于言,不能与君陷于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