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使学校的工作落到实处 ,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开始实施“三证一凭”制。学生在校期间 ,通过考核 ,由教务处颁发文化理论知识合格证 ,各系颁发相应专业的专业技能合格证 ,学生处颁发思想品德合格证。同时学校规定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学年末必须把上述证全部拿到手 ,才能升级 ,每一学年考核不合格者实行试读和留级。三年中每个学年三证全部拿到者才能颁发毕业文凭。学生取得的三种证书全部装入个人档案 ,供用人单位参考迁安市职教中心实施“三证一凭”制@彭学军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从制度上、政策上明确了实行双证书制度的方向,并为职业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政策保障.笔者所在学校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高、中、初职业资格鉴定发证资格.近年来,学校贴近市场抓专业建设,利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源优势,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与双证融通课程结构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职物联网专业顺应国家产业转型需要而开设,是一种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三证书、四阶段”培养模式的实践为基础,阐述了该模式的含义、实施方法、实施条件,并提出了后续思考的三个问题。该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具体实践,对探索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宗明建 《职业时空》2008,4(8):100-1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行的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就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依托企业办学、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正是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而校企合作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学校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尹萍 《职业时空》2014,(8):20-2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培养思路和方法,更好地为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服务。文章对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使“双证”真正融通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桂香 《职业》2016,(20):22-23
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双证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人才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淄博技师学院与淄博职业学院联合开办的“双证教育”办学模式,是适应当前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有益探索。本文结合“双证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对“双证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完善“双证教育”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娜  邸小莲 《职业》2023,(12):82-84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OBE课程建设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岗课赛证融通为育人模式,实现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教改尝试。本文提出了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即通过以学习成果为目标进行逆向设计,重视课程规范的开发,精心构建建构性对齐系统,通过内外双循环实现课程建设,并通过学习成果目标、思政元素融入和教学项目设计的常态化更新,与时俱进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8.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汪云香 《职业时空》2010,6(5):99-101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江苏大学构建了以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实行教学质量二级管理、三级监控,进一步推进“四位一体”综合教学改革,完善“五制并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通过几年来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9.
凌云  肖伸平  王兵 《职业时空》2008,4(9):247-247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是不同教育和培训体系下的产物,如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不断丰富形式、完善机制,逐步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贯通,将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统一起来,实行双证融通,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养成,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翠萍 《职业》2014,(35):42-43
本文从"行知和谐"的理论溯源入手,论证"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的必要性,探索建立行知和谐、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建设双证融通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丁琪  龙璇 《职业时空》2014,(8):48-49
以热带农产品物流专业“校企共育、课岗证融通、分阶段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对《热带农产品仓储与配送技术》课程标准进行开发设计,明确了课程目标,选取了课程内容,并对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学考核评价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经历多次考试,但最为重要的是“双证”考核。所谓“双证”考核,就是指学生在毕业时要参加“毕业证书”考核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双证”考核是对技工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最终认定,充分而合理地发挥它在教学上的导向作用,以考促...  相似文献   

13.
唐艺支  樊海林 《职业》2023,(7):72-74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与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合作共建广西首家京东客服校园实训中心,以真实工作平台为载体,构建“校企联动、课证融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岗位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朱文炬 《职业》2016,(14):70-72
“职普融通”是当下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项新举措。在现有中职与普高体制相对独立的情况下,中职应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帮助普高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最终达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目的。本文以参与“职普融通”工艺美术专业(简称“工美专业”)学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程开发、组织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进而探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精准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黄依珍 《职业》2011,(30):176-17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唐创 《职业》2014,(6):56-56
本文重点论述技工学校如何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采用学训交替形式,建立实施工学结合的“三段两层”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杨国强 《职业》2024,(3):40-43
<正>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部署,以职业技能养成为落脚点,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本遵循,强化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多元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确立“产业+专业”“工作+学习”“学校+企业”3个领域加成融通的教学改革,先后有6个专业参与了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专业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14级和往届学生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导游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很低,这主要是因为广东省2015年2月对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进行了改革,难度增加,2016年导游资格证考试实行国家统考,又一次进行改革,难度又大大增加.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娄底职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积极探索和实施“2+1”“大课堂”“岗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工学有机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思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郭坤 《职业》2011,(6):73-73
一、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是学校实现“定向班”培养的根本。学校要保证对人才“定向”培养所需教育资源优先足够的使用,难以避免的会形成“定向”培养与非定向培养在资源配置上的矛盾。并且人才培养“定向”的种种不确定性,必然要求改变以往教育资源静态配置的方式,实行教育资源动态配置。所以,必须加强对学校各类教学资源的合理规划、科学调配,保证教学资源有足够的弹性和效率,充分满足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