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民环境意识水平低下,不利于农民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在思想上存在误区,是影响其环境道德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直接影响着农民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很难引起小农意识较强的农民的关注。要加强环境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加强农村环境制度建设,通过外在约束培养农民的环境道德;加大农村环境投入,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制度创新。村民自治为农民提供了一种适宜的民主实践形式,对启蒙农民民主意识、对农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民主监督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村民自治促进了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村的发展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在建设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应建设农村的政治文明。然而当前农民的政治意识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意识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的政治意识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制度创新.村民自治为农民提供了一种适宜的民主实践形式,对启蒙农民民主意识、对农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民主监督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村民自治促进了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和推动者,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当前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受自身主体意识的制约和生产生活环境的限制,必须在实践中加以保护和引导,促使其提高,培养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根本支撑。  相似文献   

6.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民作为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其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对1721位农民进行科学素养调查,得出河南省农民基本科学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制约农民科学素养的因素,并试图通过理论分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时期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通过培养和提升农民的科学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和健康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可以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民主体意识是农民作为社会和历史主体所具有的对自身地位、价值和能力的自我认识。主体意识是农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以及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性因素。实践中,农民主体意识存在人格意识薄弱、民主法治意识欠缺、公共和发展意识缺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体制、传统专制主义的深刻影响,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培育农民主体意识促进农民发展,主要应从完善平等立法、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村民自治以及塑造农村公民文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农民政治文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村民自治制度基本建立,广大农民可以反映自己的政治意愿,民主意识正在觉醒。但相对于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作为政治主体参与农村政治、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热情和能力还比较匮乏。造成这种滞后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因此,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农民形成现代公民的政治心理,强化政府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培养引导,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边远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怎样起步,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的调查认为,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应突出重点、协调带动,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与山区市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要通过培育和增强贫困群体的主体意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以更好地促进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竞争能力与创新意识、学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维权能力等方面调查分析我国青年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结果表明,青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应从政府提供培训与农民自主学习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创设组织相结合、农村公权力的完善与农民维权意识的培养相结合等三方面来提升青年农民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政治参与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效能感总体偏低,农民合法性政治参与组织化程度较差,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和积极引导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民政治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大国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仅有助于农民提高法治意识,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还能显著改善农村的政治与经济面貌,保证农村长治久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当下农村基层法治民主建设仍旧存在不足,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法治水平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转变农村政府的职能、全面落实普法教育工作、推动民主法治村建设、搞好农村综合治理,从而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树立新观念、解决思想问题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需迫切树立的观念主要有市场经济意识、进取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科学消费观等观念。这些观念的树立,能打破主观偏见和传统思想的束缚,极大发挥出农民的发展潜力,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农民的政治参与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现为 :①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新鲜经验 ,也为政治文明的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②维护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环境 ;③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但与此同时 ,农民的政治参与条件也在参与机制不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素质整体低下等方面形成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障碍。因此 ,要从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创造条件 ,以促进农民的政治参与 ,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民政治认同是现代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不仅对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意义,而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重要推动作用。调研发现,湖北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现状是:认同主体良性发展但主体性意识仍然不高、认同客体进步明显但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外部环境整体稳定但不和谐因素同时存在。增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努力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实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政治认同环境。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先行,强调以人为本,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重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共性与特色兼容的多元化创建模式。福建省在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也存在诸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意识、政府包办过多、农民主人翁意识弱、"村两委"作用发挥不够、缺少资金等等不足与问题。稳步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顶层设计;落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和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科技意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基本看法,它反映了人们对科技的认识及关心程度,是科技素质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心理要素。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意识较为淡薄,影响其科技意识提升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制约、技术制约、效益制约和资金制约。完善农村的教育体系是培养农民科技意识的基本环节;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重要环节;抓好采用科技的经济环境是强化农民科技意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权利保障问题。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对农民权利意识、体系、内容及其实现都将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农民权利的完善和保障是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对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有效整合农村各种发展资源的乡村治理机制。江苏省南京市赵坝在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基层组织治理变革和创新,创立了农民议会、党支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俱乐部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破解了新农村建设治理的结构困境与矛盾,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实现了多元治理的组织架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为探索新农村的治理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诸多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