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千百年来,"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和"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把妇女定位于家庭。在人们看来,农村妇女只是生活在一个个农户中的"女人",没有谁把她们和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联系起来。实际上,农民历来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农村妇女从未脱离过农业生产。从建国初期的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集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农村留守妇女人数的增加,她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业女性化现象出现,为了改善农村妇女的弱势地位,解决她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将农村妇女组织起来是非常必要的,将农村妇女更好地组织起来,优秀的领导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女性领导者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女性领导人形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我国妇女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80%的妇女是农村妇女。因此,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解决农村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我党我国当前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太仓市妇联将站在全局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农村妇女工作,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中心任务,大力开展“争当新型女农民,建设美好新家园”活动,以妇女干部“双带”型、妇女群众“双富”型、妇女组织“双向”型、农村建设“双新”型等有效通道为科学路径,教育妇女、改造农业、建设农村,扎实有效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黄冈市是典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大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问题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应不应该也有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的情况下,农业还需不需要搞集约化经营的问题;在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形势下,农民还能不能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等,已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应认真解决农村的妇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玉惠 《科学咨询》2005,(17):13-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我国妇女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80%的妇女是农村妇女.因此,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解决农村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把“三农”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了深刻论述,这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跳出了传统的把城乡经济社会相互分割,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放到一起,统筹进行考虑,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方向;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个论述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展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和经营机制,这样做,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营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这表明了全党全国人民已统一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振兴东北必须大幅度提高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将东北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东北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贫困。农民脱贫的关键是鼓励农民在农村创业。而东北农村创业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将工业化思维运用于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符合东北地区实际,便于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企业化,对提高东北地区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江苏江都农村办了 3个商品展销会,举办者竟是法国人,他们为农村的姐妹现场美容,为农民兄弟进行时装表演,展销会热热闹闹,法国企业的价值 100多万元的家庭用具、妇女用品、儿童玩具等成了农民的“抢手货”。 法国人来我国农村办展销会,人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市场眼”。众所周知,我国有 75%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确是最大的潜在市场。农民以往消费重心一直是吃穿住,而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已逐渐转向用和行,农村家庭用品消费热将出现。这种市场消费的变化趋势,让炼就一双敏锐“市场…  相似文献   

11.
刘娜 《决策与信息》2004,(12):15-16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负责农业生产的河南省副省长吕德彬以朴实、坦诚和浓重的河南乡音及他那炽烈的乡情,谈了他对河南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遵化市是一个70.9万人口的县级市,其中农业人口60.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4.9%。遵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他们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政府监管市场主体的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理应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积极拓展监管服务领域,不断延伸监管前沿,把监管市场主体与服务“三农”有机结合,更加贴近农村、农业和农民,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承包责任制给我国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飞跃".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是农业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的矛盾;二是农民一家一户生产经营与干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三是农业先进的专业化生产与滞后的社会化服务之间的矛盾;四是稳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扩大的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多居住在农村。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会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1.“民以食为天”,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从执政伊始,就对发展农业、增加农业产品供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先后发动了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后来又搞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推行农业机械化”等活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信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行重庆市分行针对重庆大农业、大农村、大量贫困农民三大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府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支持“三农”上实现了“四大转变”:即在思想观念上,由支持小农业向支持大农业转变;在政策取向上,由单纯支持农业生产向支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存条件转变;在经营方式上,由支持分散经营的农户生产向支持集约化经营的规模生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实现了农村的第一次腾飞,而“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加快了农村工业的发展,使农村形成了多重发展的格局,实现了农村的第二次腾飞,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是农民生活观念的更新与传统农业的矛盾,膛民生存空间的客观要求与计划经济对农业影响幽深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交织中,产生了农村三大热点,这就是“民工潮”,“开发区热”和“工业小区热”。这些热点的出现,昭示了人们对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渴望,表明了农村的另一个必然发展方向,这就是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郭永昌 《决策》2006,(10):30-3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提出了“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个提法使人明显地感觉到国家对于农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农民的重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觉得不管是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实践上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一直抓了这么多年,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农业没有根本的改观,农村还是山河依旧,农民的收入仍是长期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9.
魏荣君 《领导科学》2006,(16):34-35
农民增收、生活富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立足点和归宿。为此,我镇紧紧抓住“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工业反哺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三项内容,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除对农村继续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外,还拓宽渠道,通过做活三篇文章,调整农村生产和发展方式,全面促进了农民增收、建设民富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调整生产方式,做活农业文章对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乡镇来说,农业的增产、增效仍是农民增收的根本。我镇从调整农业的生产方式着手,注重提高地力,进行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做活农业文章,帮助农民增…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随州市曾都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是曾都传统的优势产业。建区三年多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区”这一目标,抢抓发展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真抓实干,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