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模式的研究也越发流行起来。然而,由于这一概念是对西方主要经验和主流理论的双重挑战,因此热闹的研究景象背后并没有多少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发现,正如中国经济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主导一样,中国模式的核心亦非经济模式,而是中国独特的政治模式。在经验描述和理论重构的多次互动中,中国政治模式最终可以被表述为精英—民主模型。精英是指在国家层面上,我国的权力稳定地归属于一个具有高度公共性和执政能力的自主排他的政治集团;民主指的是在基层社会中,村民/居民通过直接民主的途径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精英与民主辩证统一地构成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民主巩固的序列分析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归纳出第三世界国家在民主巩固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选择它们在民主巩固过程中必经的四个阶段即精英格局的巩固、制度格局的巩固、体制的政策表现和民主的深化作为分析变量 ,分析了这四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进而提出这四个阶段的序列模式。  相似文献   

3.
夏凡 《理论界》2012,(2):19-21
拉里.戴蒙德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声名鹊起的民主理论研究者,他关于民主的相关论述十分丰富,对民主巩固理论的理解造诣尤深。他的民主巩固理论渐成体系,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民主巩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主要涉及为什么要巩固民主(必要性)和影响民主巩固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巩固民主(可行性)等问题。本文主要阐述拉里.戴蒙德关于民主巩固必要性的相关理论,也就是揭示拉里.戴蒙德民主巩固理论的形成问题。本文认为,此理论的形成不仅与拉里.戴蒙德对民主概念的看法有关,而且与他提出的另一概念"民主质量"密切联系,同时这也是他对近年来各国民主化过程中出现的回潮现象积极思考的理论结果。明晰拉里.戴蒙德民主巩固理论的形成问题是正确理解与评价其民主巩固理论体系的开端,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民主化浪潮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由于全国性的直接民主运作成本高昂,使得现代巨型民主以代议制为主,代议制民主又与选举制度紧密勾连,而竞争性选举往往会产生政治精英,这便可能会导致民主与精英之间的二元分裂。随着精英理论对民主的工具性改造与程序性转变,精英民主理论为各国学者所认可与接受。民主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着政治精英,而在于人民能通过选举等制度设计将其行为限制在制度框架之内,对人民负责,在重大问题上人民有最终决定权。  相似文献   

5.
王焱 《理论界》2013,(8):15-18
精英治理合理性来自组织活动的必然要求,治理技术上的要求使精英治理具备了合理性的基础。在政治上精英治理,从成本、效率与秩序等方面的分析比较都优于大众治理。大众民主的迅速扩张冲击了精英治理的合理性,精英治理向后退却,大众民主的扩张使精英治理"后退"到更深层次,专家与技术人员的治理成为新的精英治理模式。精英治理也不仅仅局限在已经被选定的精英群体之内。新的精英将出现在任何地方,而大众式民主在技术条件改进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发挥其精英选拔与精英更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理论、民主制度体系、民主发展道路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民主研究也不断深化、成果丰硕,无论是研究视野还是理论深度都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学界从多维度阐释了“何为中国民主”的基本问题,集中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民主集中制等新时代民主发展的核心议题,对中国创新性民主政治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总结,对中西民主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民主对西方民主的超越和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要不断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优势、理论优势,巩固中国民主自主探索的成果,坚持独立自主地走中国民主发展道路。中国民主研究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摆脱西方民主理论、民主话语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局限,不断深化中国民主实践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关于民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民主发展的指导作用,坚持科学的民主评价标准,建构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为构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7.
过去几十年,一些国家经历了民主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这些新兴民主国家面临着既要巩固民主制度又要恢复经济增长的挑战。它们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性民主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影响民主持续的因素何在?针对这些问题,普沃斯基进行了卓有成效地研究。其理论成果对于转型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建设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达尔多元民主理论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尔把民主分为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认为现实中的民主不是多数人统治而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不过,分析表明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实际上仍然是不平等的精英统治。对于多元民主的困境,达尔相信可以通过发展经济民主、建立微型大众组织使多元民主进一步民主化,以不断切近理想民主而得到解决。总之,达尔的多元民主是在代议制框架下对民主的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平等的动态抉择。借鉴达尔多元民主理论,中国当今建设的应该是一种共时性的全方位民主。  相似文献   

9.
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利普哈特的民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的民主理论是多数民主论,多数民主模式被视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主导性模式。古典的民主理论强调人民的统治,而在人民偏好不一致的情况下,多数民主被认为是最接近民主政治的民治原则的。西方许多民主国家的多数决选举制、两党制、议会制、内阁制等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依照多数民主模式来安排的。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利普哈特在对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多数民主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和弊端,提出了不同于多数民主模式的共识民主模式,比较分析了多数民主和共识民主在行政机关——政党政治和联邦制——单一制两种维度下的十个制度特征,并将其归结为两种主要差别:其一,多数民主模式是集中性的权力结构,共识民主模式是分享性的权力结构;其二,多数民主模式是排他性、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权力结构,共识民主模式是包容性、协商性和妥协性的权力结构。利普哈特还以统计分析实证研究为基础论证了共识民主在民主品质和政府绩效上优于多数民主。共识民主理论的提出是利普哈特对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重大贡献,是对西方民主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古希腊以来,民主在与专制、神权的对立中恪守着人民当家作主之信条,即最大数人享有最广泛的权利。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民主发生了嬗变:民主主体由多数蜕变为少数,直接参与变为间接选举代替,主权在民走向民无主权,民主及其敌人由相互敌视转为和解包容。民主的嬗变昭示:绝对民主并不存在,民主只有在历史中不断地蜕变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1.
东亚民主的生成经历了坎坷而艰难的历程。从外来强加的殖民化到内在要求的民主化,从不情愿的被动应对到自觉的主动变革,从单一目标的民族独立到全面现代化的国家富强,民主已成为东亚各国人民自觉自愿的主动追求,民主已扎根于东亚社会的民情土壤并开花结果。东亚民主社会的生成给了我们太多的研究资源和理论启迪:东亚民主是"后发型民主",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成条件和路径特征;东亚民主有着多样化的生成路径和制度模式,但具有共同的基本民主原则和制度要素;东亚政治现代化内在地要求民主化,但民主并不是政治发展的唯一价值目标;东亚现代化历史逻辑要求发展逻辑与民主逻辑、手段性民主和价值性民主协调共进;民主的生成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性条件,但更需要政治主体的主动努力建构;执政党与反对党的战略互动和理性选择,对民主转型的时机和路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民主转型后,民主体系的运转和巩固依赖于政党及其制度的稳定和健全;从民主转型到民主巩固和民主社会的成熟,东亚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东亚各国民主生成的路径特征、制度体系和成熟程度都互有差异,并不存在统一模式的"东亚民主"。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民主,是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经济并主张代议制、多党制与三权分立制度的民主模式。精英与大众二元对立的逻辑命题,是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框架的哲学根基。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大众即没有财产、缺乏行为能力、容易受感情支配、不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大多数人,精英则是占有财产、受过教育因而是有能力的、理性的、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少数人,精英对大众的统治是正当的。随着劳动者的觉醒与公民权利的扩展,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的冲突,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权利诉求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冲突,日益成为自由主义民主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13.
沈开举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4):6-10,107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信息公开与民主制度并无关联,因为"精英民主"模式通常与保密文化密切相关,它既不鼓励公民参与,也不希望公民知悉政府的信息。直到参与式民主在近几十年取得主流话语权,信息公开才与公共参与一道成为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未来必将有助于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既是一种对古老协商理念的复兴,又标志着西方民主理论发展新的可能方向;协商民主模式既是对代议制民主模式的修正与补充,也是对直接民主模式的继承与发扬。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形态,它受到了来自社会选择理论和差异民主理论的批判和质疑;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它遇到极大的挑战,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不平等以及全球化。协商民主何以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形态,何以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挽歌抑或开启民主政治新时代的序曲?  相似文献   

15.
论协商民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晚期出现的协商民主理论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民主理论模式,它可以在古希腊民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原始存在,它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协商民主强调民主的协商性、决策的合法性、协商的平等性、公开性和责任性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模式的反思和替代。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经典理论认为,公民社会在民主巩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监督选举过程、推动政治参与、强化民主教育等方面。通过考察东亚国家的政治实践来检验西方学者关于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的结论可见,东亚公民社会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利于民主巩固的因素,如公民社会缺乏对民主政治制度化的影响力、公民社会在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面前无能为力、公民社会的过度动员等,很容易对民主进程造成分裂性的影响。这一结论表明,对于制度赤字的转型国家而言,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而要更为有效地巩固民主,仍需回归到国家、政府和政党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从客观因素分析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的原因.实际上,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极其复杂,它的形成、确立、巩固与发展是以下几个紧密联系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关商品经济的理论;(2)未能对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做出正确判断;(3)最高领导层对新经济政策未达成共识;(4)工业化运动使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更加巩固;(5)全盘集体化使农业成为斯大林统制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6)"大清洗"运动是导致斯大林集权政治体制形成与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7)历史传统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8)斯大林个人品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民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包容性和民主对话的性质能使决策更具合法性、更值得信任.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决策模式,是对"聚合民主"模式的一种替代,它能够避免"聚合民主"模式的缺陷,使决策更具科学化、合理化.协商民主对完善公民人格、培养公民美德也具有重要价值.协商民主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模式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要大力完善和丰富协商民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李秘 《理论界》2009,(12):209-211
在新兴民主国家中,民主巩固仍是一个艰巨任务。在影响民主巩固的诸多因素中,政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国家政党体系的稳定程度较高,而分裂程度和极化程度较低,则有利于促进民主的制度化和民主治理,从而有利于民主巩固。要形成有利于民主巩固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任何民主转型国家都必须有一个深思熟虑的民主化战略,其中包括选举制度的设计、社会分化结构的调节、民主化过程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主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 ,在新世纪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