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妙玉是《红楼梦》中最为独特的悲剧典型,此展示了世俗之外那半边世界里青年女子的悲剧命运,她与“红楼”众姐妹共同构筑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社会大悲剧。妙玉的存在,使“红楼”女子系列更为完整,使“红楼”悲剧更为深刻。本文从特殊的身份,矛盾重重的人物、存在意义三方面对妙玉这一人物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红楼评梦》是清代诸联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诸联的红学思想。此书不仅对曹雪芹的才学和《红楼梦》的成就评价颇高,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同时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他是运用西方美学理论评论《红楼梦》的第一人,其悲剧理论的基础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美学观。王国维通过“解脱说”,“优美、壮美说”,“三种悲剧说”,深刻剖析了《红楼梦》的关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经典的诗学、美学论著,对西方文学观念的形成和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悲剧观念,对悲剧文本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试图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经典理论,“悲剧说”阐释《红楼梦》,为《红楼梦》的阐释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深入了解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基础上,探寻《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以此寻求中西文学的凝结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戏曲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以及由之引发的其他清代红楼戏曲最终能够蔚为大观的现象进行了论述。进而全面阐述了仲振奎《红楼梦传奇》在红楼戏曲改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说明其在《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地位显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庞大的女性的悲剧世界,“二尤”作为众多悲剧人物形象的缩影,除了具备这些悲剧女性的共同品质外,还具有很多这些女性没有的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出身的不洁和她们自身悲剧对宝玉和黛玉爱情悲剧所起的作用,正是她们区别于其他《红楼梦》女性形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譬如张锦池的《红楼梦》研究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对《红楼梦》思想艺术和人物形象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与价值评价方面,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红楼十二论》与《红楼梦考论》等。张锦池在红学研究中善于见人之所不能见,并提出新见解、新思路,考论结合、建构新说。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 ,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的各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总结。鲁迅先生是对《红楼梦》思想艺术作出准确评价的第一人。《红楼梦》在悲剧结局、爱情模式、语言运用、塑造人物和叙述方式等方面的突破 ,充分表现了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红楼梦》的艺术风格、高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就、独特的艺术结构和美学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眼中的《桃花扇》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悲剧比较中,指出了《桃花扇》的悲剧特征,认为《桃花扇》虽与《红楼梦》同为悲剧,但其悲剧性则大异其趣。如果说《红楼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普遍而必然的人生哲学悲剧,那么《桃花扇》只能属于借“风花雪月”及“人生之事”以写“故国之戚”的、偶然而“例外”的、“他律的”社会政治历史悲剧。《桃花扇》的悲剧性亦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13.
《京华烟云》作为我国20世纪初的一部优秀小说,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其成就虽不及《红楼梦》,但堪称是家族叙事小说中的杰作。《京华烟云》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叙事手法、语言表达及所传达出的悲剧意蕴等方面对《红楼梦》都有所借鉴并在主题上有所深化。因此,关于《京华烟云》对《红楼梦》借鉴与继承的研究,其意义不仅涉及小说影响史研究范畴,更对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研究具有极大借鉴意义,其中蕴含很多值得挖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学科体系之重建,是“红学”与现代学术接轨并与国际学界对话的前提条件。如果说“红学”是独立于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之外的“一级学科”,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这门中华固有专学,至少应包括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作者及其家世研究、版本文献研究、文本研究、红学史、红楼文化、翻译与比较研究、海外红学研究八个“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5.
从悲剧角色的生存境遇与心态历程,可以更深刻地透视《红楼梦》这部悲剧中的大悲剧。正是因为这些悲剧人物各自不同的悲惨遭遇,才汇集成小说的凄美色调。这些悲剧角色所共同构建的悲苦世界,为中国小说的忧郁气质、痛苦形象等百味苦态,做了一个百川归海式的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16.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时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李希凡力图于坚守以往成说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并在艺境探微和人物论方面取得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诗词创作和诗学理论主张的讨论,这种讨论融入了小说的血脉,成为了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红楼梦》所构建的诗学思想体系深受当时所流行的明清诸家诗论的影响。一方面,《红楼梦》对明清诸家诗论的接受与传承,构成了观点鲜明的红楼诗学;另一方面,《红楼梦》也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明清诸家诗论进行批评与改造。总的来说,这种接受或批评是客观而辩证的,也是符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通过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神话世界亦即大观园、太虚幻境和大荒山三重世界的彼此交融,错乱其年代,虚拟其时空,实现小说的虚化,将一连串极具表意性的审美意象序列凝聚起来,又辐射开去,富有诗意地上演了《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对这些具有浓郁的象征性、甚至神秘色彩的审美构体——水、石、花、花园及其一系列变体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三重悲剧世界。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在其文学评点中提出了诸多理论主张,对于《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雪芹的《红楼梦》在题材创新、描写技巧、艺术结构、悲剧意蕴等方面所取得的开拓性成就,均与金圣叹的评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