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教育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已经出现大学毕业生总量供给过大和结构性失业并存的现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也出现了:在许多企业中新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居高不下,甚至有加剧之势,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到三个月便辞职而去。  相似文献   

2.
张靓 《人才瞭望》2009,(9):25-26
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一)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近 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其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毕业生人数为212.2万,  相似文献   

3.
大学毕业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自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我国高校  相似文献   

4.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毕业的临近,就业压力逐步显现。有人抱怨,现在大学生太多了,就业压力太大了。从根本上讲,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是扩招使然,即使不扩招,就业问题也依然存在,高素质就业于国家、于个人总比低素质就业要好得多。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开展,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就业,但在少数大学毕业生身上还存在一些消极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重要原因之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任明 《人才开发》2006,(5):39-39
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各地毕业生需求情况怎样?人事部最近对北京、河北、新疆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哈尔滨、成都、广州等15个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从本次统计调查情况看, 2006年统计地区高校毕业生需求总数为1665044名,其中研究生177003名, 占10.6%;本科生923519名,占55.5%; 专科生564522名,占33.9%。与上年相比,2006年高校毕业生需求情况呈现出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时下,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它一直困扰各级教育、人事乃至毕业生本人及其家人。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年比一年难,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了无业青年,毕业生就业形势颇为严峻,解决毕业生就业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潘林 《人才开发》2005,(8):35-37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出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待就业”现象,深入探讨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积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阶段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分析所谓“待就业”,是指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就业意向、就业能力,而由于种种原因未…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全面控制着社会经济资源,在城镇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实行统分统配制度。当时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非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属于统分统配范围。这种分配制度的最大特征是以低工资维系高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高素质劳动力,在计划经济时代极其稀缺,几乎是百分之百就业。因此,大中专毕业生基本上不存在就业问题。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的劳动就业也逐步向市场化配置方式转变,传统的统分统配就业制度逐步松动,用人单位和个人有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开始了双向自主选择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基本上通过市场渠道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主要就业群体之一.在经济形势不断下行和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呈现总量持续扩大、就业率持续提高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一致等问题.针对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扶持等.  相似文献   

11.
一是搞好登记、摸清底数。严格落实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制度.结合局正在开展的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采取上门核查、人户采集、逐个登记等方式.共登记未就业毕业生368名,发放《就失业登记证》236本。二是搭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就业服务月”“就业援助月”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2次;  相似文献   

12.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其具备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形之手”、破解宏观就业难题的“非常之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之责.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行机制的困顿现状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行机制的困顿现状主要表现是: 1.社会发展战略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也备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在进入大学校门伊始就考虑就业的问题。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多从大四上学期才开始.这就使得其他年级的学生处在一种慌乱、迷茫的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使得大三学生已提早具备了“准毕业生”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14.
《人才瞭望》2008,(12):56-56
近日,许昌市人事局在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中.采取了四项措施力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是认真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培训。二是切实做好返回许昌籍的毕业生失业登记和今年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三是积极组织未就业毕业生到毕业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见习。四是重点突出人才招聘会在缓解人才供求矛盾中的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家 《人才开发》2006,(1):39-40
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造成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紧张态势,使得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紧张。明年,共有347.4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键取决于在就业市场上有无竞争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成为影响社会毕业生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把高校毕业生看成是一种社会资源,那么,这种资源是有一定的可替代性的。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降低毕业生的可替代性,使得毕业生相对于其他社会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化、多样化和复合化的要求,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也不例外。我国高校近几年来计算机相关专业不断扩招,报考人数剧增,培养出的计算机类毕业生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成上升趋势。另外,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已经趋于平缓,人才需求也已经紧缩,从而造成了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非常的严峻。就业的严峻形势成为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探讨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和途径也就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了。  相似文献   

18.
采取三步走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每年平均接收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08年。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该市人事人才部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多措并举。积极探索“三步走”的办法,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使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升.其中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高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近日,河南省焦作大学、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2007年毕业生公益性双向选择洽谈会,吸引了省内外26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800多个,有6000多名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上会应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500多人,为大力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年”活动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20.
高胡 《人才开发》2008,(4):1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飞跃式的大发展,高校从10年前的1000所左右发展到目前的近2000所,在校学生2000多万。2005年报考大学的学生达950万人,而计划招生为530万人,录取率不到56%。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6年增至413万人;近两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仅约166万人,这意味着约有60%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