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传统的藏传佛教寺院多以平川式建筑为主,而噶玛噶举派的乃囊寺则是一座具有典型山地式建筑特征的藏传佛教寺院,该寺在历史上不仅作为红帽系活佛和巴卧活佛的驻锡禅林而名扬藏区,还有其独特的寺院建筑模式也在藏区较为少见.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乃囊寺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试从该寺的建筑格局入手,主要对乃囊寺的主体建筑——“祖拉康”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2.
一、吐蕃时期佛教寺院发展状况及政教关系公元八世纪,莲花生主持建成桑耶寺。这是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此前虽建造了一些小寺,但仅有佛像而没有增伽组织,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寺院)。此后,佛教寺院发展速度似乎并不很快。赤松德赞时期,规定“赐给寺院民户150户,给每名僧人3产属民,总计赐给桑耶寺和305名僧人寺属奴户1065户”,①而并未提及其它寺院。可以推测,当时吐着王朝虽极力推崇佛教,但寺院建设似乎并不随他们对佛教的热情增长而同步发展。而当赤热巴巾的大臣尚蔡邦·多日在堆龙地方建了一个有4名僧人的江浦寺时,则要立碑为…  相似文献   

3.
在北宋以前的南唐,由于统治者对佛教的崇拜,地僻道险的黄山虽未有新建寺庙,但在唐代所创的几座寺院,都受到敕封。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敕改“汤院”为“灵泉院”:南唐保大五年(公元947年)敕改“麻衣祠”为“翠微寺”。北宋中前期,虽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但由于黄山地处偏僻,交通不利,所以,佛教发展也几乎为零,仅祥符寺、翠微寺、轩辕古刹等几座寺庙尚存香火。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大背景下,位于黄龙—九寨沟旅游沿线的本教寺院,卷入到了旅游热潮中,但寺院旅游的模式引起了社会的非议和政府的重视。经过实地调查,作者对川主寺、山巴寺、呷米寺等几座寺院旅游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出了松潘本教寺院文化旅游可选择的3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寺院种类     
平常谈到寺院名称,都简称某某寺、某某院。其实凡是寺院,都有它的宗属,并且全称往往是四个字。上海的“静安古寺”,据我看,这个“古”字是后人改的。南京的“灵谷寺”,原来应该为“灵谷禅寺”(据《金陵胜迹志》),于右任书写寺额时,漏掉  相似文献   

6.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在僧官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设置了法律、判官等职,嗣后建立的归义军政权在僧官系统上沿用这些僧职的同时又恢复了僧政一职.这些僧官设立以后逐渐向寺院纲管体系渗透,伴随着僧政、法律、判官等僧官的寺职化,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纲管由原来寺主、上座、维那组成的三纲体制演变为由寺级僧政、法律、判官、寺主、上座、维那组成的新的六纲体制,在新的六纲体制下,寺级僧政、法律、判官拥有较大的寺务管理权,而传统三纲的地位则渐趋衰微.  相似文献   

7.
<正> 塔尔寺座落在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二十六公里的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端,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最初为纪念该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诞生,在宗喀巴纪念塔的基础上扩建为一座寺院,故得名为塔儿寺。以后书写成“塔尔寺”,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一三七九年(明洪武十二年)宗喀巴的母亲香萨阿切,由信徒们资助在莲花山以南的山麓处、宗喀巴落生的地方修建一莲花塔(即现在的宗喀巴纪念塔前身)。从此,信教群众就在这里“煨桑”礼佛。一五六○年(明嘉靖三十九年),在静修僧仁庆宗哲坚赞的倡仪下,在塔旁建了一座小禅寺。这座小禅寺虽然规模很小,但它在宗喀巴母  相似文献   

8.
<正> 提起青海地区的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寺院,一些人往往以为它们或者分布在牧区草原深处,或者分布在村旁山崖脚下。其实,就是在西宁城的闹市之中,也有数座在历史上曾兴盛一时的西藏佛教寺院。据《西宁府新志》卷三十五记载,西宁城中的西藏佛教寺院计有: “洪觉寺 在城南门内 汪家寺 在饮马街 金塔寺 在城南门内 藏经寺 在水眼洞街。” 毛家寺 在驿街脑 座落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东边的弘觉寺街的弘觉寺,即是本文打算介绍的寺院。 藏族自古以来即活动于青藏高原上,公元七世纪初,吐蕃的杰出领袖松赞干布统一各个氏族部落,建立起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与唐朝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功德寺和坟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从皇室到上庶皆尚祈福、敬鬼神 ,好取佛寺祠祖葬祖。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出于逃避赋税的目的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受封建家族控制的坟寺和功德寺。各种名目的功德寺和坟寺的情况十分复杂 ,本文试对功德寺和坟寺的类别、创置、兴起、盛行情况及其拥有的宗教和经济特权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功德寺和坟寺的分类宋代功德寺和坟寺的名谓繁多、内涵各异 ,若依寺院所司职能区分 ,其可分为坟寺类寺院和功德类寺院二大类。1、坟寺类寺院凡皇室、贵戚、勋臣及庶民之家为守护先祖的坟墓而设置的寺院均可称为坟寺类寺院 ,按建立者的政治身份不同可依…  相似文献   

10.
塔尔寺一览     
<正> 在古城西宁西南二十五公里的鲁沙尔镇,有一座中外闻名的喇嘛教寺院,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塔尔寺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公元一五六○年),到明代万历五年(公元一五七七年)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即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即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噶丹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的塔尔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殿内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银塔。塔尔寺的一切无不与  相似文献   

11.
后周世宗文明限佛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箭 《文史哲》2003,(4):28-33
后周世宗限佛是“三武一宗之厄”中最为温和、文明、理性的一次。其限制整肃措施既严厉又有序、周全、斯文。对无寺院的地方还批给赐额增设寺院。实行“学而优则僧”。建寺赐额、剃僧度牒、出家试经成为限制驾驭佛教的三条羁縻。对和佛道二教有关的愚昧野蛮迷信巫术狂热行仪都予以禁止。既销毁多余的铜佛像 ,又废止官府的铜鱼符以铸钱 ,合理配置铜资源 ,妥善处理停废的寺院。文明限佛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更富有经验 ,没有鼓动者 ,佛教已基本中国化 ,寺庵僧尼已不太多。  相似文献   

12.
金朝立国后,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僧官制度。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僧务,设置都僧录、都僧录判官、都纲等职专司管理。寺院也建立起包括住持、监寺、首座等在内的僧职体系,并确立了作为一寺之主的住持的多种选差途径。僧官制度对保证金代佛教的健康发展,保证国家对佛教僧团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圣地拉萨的东郊、北郊、西郊三处,有三座规模宏伟的佛教格鲁派的寺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这三座寺庙原是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洛桑扎巴及他的弟子们创建的,成为格鲁派的三大主寺。按照规定的编制,三大寺的住寺僧人分别为:噶丹寺三千三百人,色拉寺五千五百人,哲蚌寺七千七百人。实际上各寺僧人人数往往超出这个编制。如此众多的僧人住寺,寺院建筑的规模便可想而知了。噶丹寺在十年浩劫中被破坏净尽。哲蚌寺和色拉寺现在规模如旧,从十里以外,便可远远望到依山叠砌的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建筑群。 噶丹寺是公元一四○九年兴建的。谈到噶丹寺,便要谈到佛教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洛桑扎巴。他出身在青海西宁附近宗喀地方,宗喀巴意为宗喀地方的人,洛桑扎巴才是  相似文献   

14.
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地区,古为苏毗女国属地,后为吐蕃五“如”之一,宋代以来由囊谦王及其寺院实行政教合一统治。根蚌寺为囊谦王府的第一座家庙,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30年代,毁于十七世纪30年代,历来、元、明三朝,存在了400多年,期间曾是原囊谦千户部落的政教统治中心,也是玉树地区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故址在今玉树州囊谦县香达乡西北约30公里处的峻雄滩。探讨研究苏毗女国、囊谦王的有关历史和根蚌寺的兴衰史,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原囊谦部落的形成和发展,认识我省玉树地区藏族的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特点等,均有重要…  相似文献   

15.
藏区的村落社区、家户与寺院间经长期共处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学界曾将寺院与乡村共生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实际上,一村一寺共生也是这种共生中的新类型。在这组关系中,家户及村落努力为寺院培养、补充新的人才,对寺院各种建设倾力支持;而寺院和僧侣则以自己特有的宗教能力满足村落的各种宗教需求和日常需求,回报村落。神圣与世俗两个群体间以互赠"礼物"、交换互动的方式形成了稳定而延续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这里,我们所谈的辽代寺院经济,是指从公元十世纪初至一一二五年间契丹族耶律王朝统治的中国北方地区,即今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地区的寺院经济情况。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九四七年改号辽。我们讨论的辽代的寺院经济包括契丹和辽两个时期。契丹族的佛教契丹族原无佛教信仰。唐末,阿保机统一诸部之前,契丹民族内部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对立和私有制,反映在上层建筑中有了“始立制度,置官属,刻木为契,穴地为牢(1)”的普遍  相似文献   

17.
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的寺院。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17代孙阿勒坦汗(俺答)曾在此居住,经历了蒙明战争、"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以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05-110
寺记作为一种重要的"涉佛文体",在宋代数量较为庞大,值得我们关注。在南宋,佛教的世俗化加深,而寺院与帝国政治关联颇多,这就使佛寺这一原应神圣的场域被世俗政治进一步介入。同时,佛寺的这种政治属性也为多以儒家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宋代文人士大夫之寺院书写提供了合法性,因此可以说,很多南宋寺记的产生,都源于政治的考量。随着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浙江佛寺因其地缘优势得以迅猛发展,浙江地区的寺记在数量上远超过其他地区,而为权力书写这一现象在南宋浙江寺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寓言。相传古时候,在冀州(现在的河北、山西等地)的南边,河阳(现在的河南一带)的北边,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湖南,始于魏晋之际。湖南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为岳麓寺,又名慧光寺、麓山寺,始建于西晋初年。接着湖南各地相继兴建了一批佛教寺庙。两晋至南朝时期,佛教由北而南,逐步传布于湖南各地。至隋唐五代更为盛行,并发展成许多宗派,特别是南岳衡山,已发展为全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一批著名的高僧,先后来到南岳,修行传法,南朝时兴建的几座寺庙成了全国佛教名刹,同时还增建了不少新的寺庙和道场。其他山林,也兴建了不少佛教寺院。宋代湖南佛教仍以南岳衡山为中心,并影响到谭、衡等州,形成向四周辐射的局势,而最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