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简.爱的女性主体反抗男性权威的个人叙述声音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文本。笔者从社会文化机制内部探讨其女性话语空间,认为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进行了寓言式再现,通过主人公简.爱从"我必须说"到"我们整天谈着话"自我建构了一个新的话语空间,以此可对文本结尾作出新的评价,这是夏洛蒂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话语空间问题的思考,也使文本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话语空间的一场诗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欧茨在中篇小说《自我封闭》中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白人女性形象,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一生揭示了女性主义作家在探讨女性身份时容易忽略的主体性危机问题,试图从女性和以女性为代表的少数族群自身寻找身份认同的出路。文章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尤其是拉康的相关理论分析女主人公伊迪丝自我身份认同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欧茨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观来讨论女性书写作为女性身份建构手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与同时代男作家纳丹尼尔.霍桑笔下的海斯特.白兰,作为维多利亚时代典范的叛逆女性形象为人们所熟悉。虽同为时代的反叛者,但相距近两百年的这两位女性形象,却具有迥然各异的性格特色。本文试从宗教对主人公心理内化、与文本中其他人物关系以及文本中反复出现的特定意象隐喻三方面,从多侧面观照两位女主人公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5.
《远航》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二十四岁的女孩雷切尔·温雷克自我发现的过程.作家伍尔夫和女主人公雷切尔都在进行寻求自我、解构传统的过程.雷切尔在寻找自我、解构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同时,伍尔夫也在解构传统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简.奥斯汀是否可以称为女性主义作家在学界有所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伊莉莎白已经初具女性主义的萌芽。她不以金钱和地位来选择婚姻对象,坚持以爱情作为成就婚姻的前提条件,这对当时时代的女性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7.
《无名的裘德》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哈代小说中最具有批判意义的一部,小说细腻地描写了男主人公裘德为改变自身命运的抗争和与女主人公淑的两性关系的挣扎,大胆而尖锐地揭露了当时宗教和学术的虚伪。本文分析了女主人公淑的形象,探究了她悲剧的发展过程和根源,并将其与哈代笔下其他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从而展示了小说中淑的女性形象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誉为女性探索自我和自由的经典读本。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该小说是在男性的叙事中用男性的视角来虚构女性人物,因此并非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解读小说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其追求独立自由、试图改变维多利亚父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作为欲望客体的角色的历程,进而探析福尔斯在作品中所渗透的男权意识形态和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传统与叛逆的平衡:《简·爱》的矛盾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描写新型性别意识形态的经典文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争取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和平等的意识而被视作叛逆女性的典范.然而,作品本身在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传统的社会体制、父权意识形态的妥协迎合,作者通过她的作品为女主人公在女性的传统需要与当时的社会体制的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由霍建起导演的影片《暖》以表层诗意化而内核残酷的叙事方式,呈现出女性真实的一种生存状态。文章认为影片中女主人公暖对自我的定位始终未能挣脱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樊篱,她无意识中认同了“他者”形象的角色预定,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主体的价值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影片揭示暖在对待婚恋与家庭等方面都表现出被动、无力、茫然、困窘和绝望,在她身上,体现了女性成为“第二性”其主体意识旁落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11.
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非凡的女主人公简·爱 ,简·爱相貌平平 ,但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其原因就在于她独有的性格魅力。她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独立和自由 ;与众多普通女性不同 ,她敢于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情 ,蔑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同时她又具有善良的品质 ,她如一团火 ,温暖、明亮、纯洁。她向人们证明了美貌并不是女性唯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一位通俗与高雅兼容的女性形象。自《简爱》问世以来,简爱的魅力就一直不衰,秘密就在于她追求独立与自强,在于她执着的维护个人的身份与尊严,在于她不懈地争取两性之间的平等,以及谋求两性之间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3.
福柯认为,现代学校是一个规训机构,通过组织教育活动进行规训教育。教育领域中权力的运作旨在使学生重塑伦理主体,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在简·爱所就读的罗沃德寄宿学校,所有的学生都生活在严格的规训之下。维多利亚社会规范了女性接受教育的内容,简·爱在寄宿学校获取的知识,保证了她在维多利亚社会找到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知识使简·爱实现了身份的改写,从而使她在经济上得以自立;工作赋予了个体做人的尊严,维多利亚人对待工作总是充满了宗教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藻海无边》不仅重写了《简·爱》中疯女人的故事,还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对《简·爱》中文明康健、基督教使命和绅士风度等英国神话进行质疑,从而对构建英国民族身份的多重属性釜底抽薪,揭示英国神话的虚幻本质。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某种程度上《简·爱》也是作者的生平写照。小说主人公简·爱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都透着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子。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和自尊自强、追求独立平等和纯粹爱情的理想在小说中通过简爱的不懈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简·爱的小说叙事声音所构建的女性权威与小说内部的文化意识形态之间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性。女性化的叙事声音表面上挑战男性叙述传统所构建的话语体系,实质上却通过通俗情节模式的叙事本身认同了传统的经典叙事结构所认可的男性价值;而小说文本中所潜藏的种族和阶级意识共同构筑了西方中心的身份主体;男女主人公的不朽爱情也只能是通过叙事而铸造的属于中产阶级白人男女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它的魅力源自于那位其貌不扬看似平凡却极其崇高的女主人公简·爱,她的一生向人们诉说着“永恒不变的人心”。因此即使经历时代的巨变,《简·爱》仍然为今天的人们所赞叹和接受。本文着重从简·爱一生的心理历程(盲目的感性——理性的指引——感性和理性的冲突——感性和理性自由和谐的统一)来阐释她所诉诸的“永恒不变的人心”以及缔造真正美的世界的过程。并以此探究作者夏洛蒂成功创作这部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