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教师职业认同是衡量教师职业适应性的重要标准,关系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认同危机。高校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增强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归属感和提升教师职业价值感。因此,将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纳入社会保障视域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地方高校15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地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不高;(2)地方高校教师教师职业倦皇怛况不明显;(3)地方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等方法对797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的调研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在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上,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而角色价值观最低,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学校类别差异。指出在注重教师职业的外在工具价值以外,还应关注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教师个体的生存状态;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研究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问题。发现不同年龄、教龄的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职称职务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历、性别、职业动机、教师的个人认同和组织认同对职业认同程度存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是动态变化过程,是个体经验形成的结果。职业认同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突出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其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认同。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认同是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知、教师职业角色定位的把握、教师职业情感的建立、教师职业责任的履行。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影响教师职业发展,而教师主动追求自我主体性的职业发展又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程度的提高。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当前,在高校教师职业专业 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其专业化发展问题存在许多误解和模糊认识,需要提高思想认识。 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高校 教师职业专业化可以通过强化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反思以及专业对话等途径来实现, 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自我意义的实现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存在职业角色认知偏差、职业情感消极及职业行为退缩等问题。这主要受我国传统价值体系、国家政策及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消极经验及师德滑坡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强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则需要通过淡化身份意识,树立契约精神,完善国家政策,优化高职院校管理,加强教师的认同教育及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五年制公费幼儿师范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以227名五年制公费幼儿师范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年级上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状况,女生职业效能显著高于男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总分及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和尽责性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负相关;宜人性、外向性和尽责性在母亲情感温暖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500名大二到大四的师范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评教的角度研究高校教师的敬业度及其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跨代影响。结果发现:高校教师敬业度是由活力、奉献和专注3个因子构成的,量表的各项测量学指标均符合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高校教师敬业度的工具,并运用在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之中。师范生对高校教师敬业度评价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揭示了高校教师对未来教师的跨代影响效应。文中分析了研究结果对评教系统构建的启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教师的工作价值观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工作价值观量表和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1 28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量。结果:(1)教师工作价值观与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工作价值观的因子中,除物质报酬之外的六个因子都与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3)工作价值观中的利他奉献进入了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的所有回归方程,且其预测力均为最高;声望地位进入了除职业行为倾向之外的四个回归方程,其对总体的职业认同及其职业价值观因子和职业归属感因子的预测力也较高。结论:教师工作价值观与职业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认同具有正向预测力,对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预测效果最好的是利他奉献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认同作为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在学界往往界定不清。这与以往研究者在概念结构分析中重"归纳"轻"演绎"、重"认同"轻"职业"有关。从职业社会学视角来看,教师职业既指教学情境中的工作角色,也指社会生活中的阶层身份。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包含了工作角色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双重内涵。区分教师职业认同的工作角色与社会身份内涵,有助于推动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及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学生不当行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高校266名教师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学生不当行为分别与教师组织自尊、职业幸福感呈负相关,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2)组织自尊在学生不当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教师个性控制点负向调节学生不当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4)教师个性控制点负向调节学生不当行为通过组织自尊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后半路径:内控倾向越强,学生不当行为通过组织自尊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越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教师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调查发现,高校教师患病率最高的三类疾病分别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不同人口特征和学科属性的高校教师疾病谱系存在较大异质性。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以及职业压力与疾病谱系的形成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师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调查发现,高校教师患病率最高的三类疾病分别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不同人口特征和学科属性的高校教师疾病谱系存在较大异质性。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以及职业压力与疾病谱系的形成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是一个热门话题。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问题尤其引人关注。从师德的含义及与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关系、干扰师德水平提升的因素和师德提升的途径与方法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承诺是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及其从事教学、研究的意愿.职业承诺高的人更认同和忠诚于所从事的职业,并对职业活动比较投入.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分析,梳理了我国幼儿教师职业承诺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幼儿教师职业承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跳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从高校教师自身特质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环境的变化和教师职业中的不满意因素的增加等方面做原因分析,并提出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教师跳槽的预防机制和善后机制,积极应对高校教师跳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高专业背景、高人力资本投资,以及退出教师行业高机会成本,阻碍了高校教师向其他行业的流动。但在高校之间,以职业发展为目的的职业流动成为高校教师成就自我的理性选择,大多数高校教师以职业发展作为职业流动的首要价值取向,他们期待通过职业流动达到自身职业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在企业实践中,要面对企业、社会、同行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挑战。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以及校企合 作的开展水平,造成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和他者身份认同的文化和现实困惑,这种“客体”身份的困惑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投入程 度、实践成果和效果产生了很大负面的影响。超越身份认同困境,提升高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第一,高校教师要深入企业 实践,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引进要以企业实践经历作为入职门槛;其次,营造专业课教师身份认同的文化环境;最后,要建 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机制,培育教师职业人格。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认同,在近些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综观教师对职业中师生关系认同的理论基础及意义,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即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与新聘教师结成“工作联盟”,给新聘教师示范师生关系技能,形成他们对自己学生关系的认同,同时自身的职业认同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值得国内人士借鉴,以培养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