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陕西关中人口众多,文化悠久,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地区性的共同语——关中方言,它的形容词非常丰富,构成方式多样,生动,形象,很富于表现力。 丰富多彩 别具风味 关中方言形容词丰富多彩,风味别致。常用的大致可归纳成以下几组: 甲、表示性质 一组 表“好”意的:“嫽”、“谄”、“囊”〔nang关中话阳平〕等。  相似文献   

2.
“同源异境三方言百年演变比较研究”,是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4BYY033。该课题是一项跨国语言(方言)研究,课题负责人刘俐李教授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课题研究对象为“三方言”:陕西关中方言,新疆焉耆方言,中亚东干语。东干语分布于中亚三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孜别克斯坦。东干语内部有两种方言(陕西支和甘肃支)。东干人的祖源系清末移居中亚的我国西北回民。课题涉及的东干语(陕西支)和焉耆方言是130年前关中回民移居现址所形成,二者是关中方言的裂变体,因此东干语(陕西支)、…  相似文献   

3.
韩承红 《人文杂志》2003,(3):151-154
渭南方言是陕西关中方言的重要组成 ,但对其虚词系统细致的研究还很不足。本文从方言比较研究的角度 ,对渭南方言中有个性特征的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虚词进行探讨 ,并揭示其与普通话及陕西其他方言相比显示的特点 ,以期引起对方言语法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正>《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化生态学视角》是一本站在文化生态视角对我国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究的著作,对探索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书由隋丽娜编写,于2014年7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首先将文化生态学引入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并梳理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系统;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总结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6.
关中方言不同地点“瓢虫”名称有差异,“放羊娃”名称中“放”与“羊娃”的关系较松散,从词源上看“放”本作“胖”讲,“胖”读[fαη]可能是历史上关中方言江韵唇音字读唇齿化声母在词汇中的保留.“胖羊娃”写做“放羊娃”应是语音发展后受到俗词源影响的结果.“燕娃虫”实为“艳娃虫”,“妈妈羊”可能系“娃娃羊”音变而来.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的南北差异及其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云起 《齐鲁学刊》2006,(1):158-160
汉语方言丰富多彩,方言之间呈现出多种差异。研究方言差异的目的不是要区分不同方言之间的优劣,而是要通过对各地方言的共时比较和历时发展确认不同方言之间的文化关联。考察方言的差异对于不同方言区之间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我们不能在强调语言的规范化时忽略了方言的文化载体功能,推广普通话不能以泯灭方言为代价。  相似文献   

9.
关中方言第三人称的指称形式主要用"他"字,其次还用"人家"、"兀个"的合音形式.本文主要讨论"他"字和"兀个"的用法问题,并且主要讨论单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的文化特征就是方言在内外关系和古今流变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闽粤方言的文化特征的异同 :1 方言的内部差异和代表点方言 ;2 方言与古今共同语的关系 ;3 方言的运用和方言间的接触 ;4 方言演变的类型和整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德兴市普通话高频使用与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个案的考察表明,导致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的原因是多样的。深层原因在于方言作为交际工具文化其固有的特性与社会的开放、方言人群频繁跨地域流动的现实需要不相容。表层原因是普通话的通行挤占了大量方言使用的空间和人群。同时,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与普通话通行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常还表现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间接原因是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辛儒  孔旭红  邵凤芝 《河北学刊》2008,28(2):201-2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推动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方言是中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民族多样性的文化、捍卫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本文就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以及方言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当前中国亟待保护方言,并就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有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持续繁荣,硕果累累,但在服务方言应用方面仍做得很不够。方言是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方言调查研究除了为国家"推普"服务外,同时还要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的语言应用开发服务,为方言区群众学习方言服务。这是当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4.
康海为陕西关中武功人,他生于斯长于斯,成年后仅不到十年的时间游宦在外,后又因刘瑾事件牵累落职归乡至终老。康海一生的大部分岁月在关中度过,深受关中文化及关学精神的熏染。关中地域文化不仅对他的生平行实产生影响,而且在其散曲创作的内容与风格方面都烙下了鲜明的印痕。  相似文献   

15.
方言和普通话相比,具有非主流性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元开放的大文化背景下,以方言为载体的地域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尤其是影视创作领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发展,这与方言在艺术中独特的表现力分不开。但各地区的方言文化在开发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南方某些方言地区如赣、湘、客家等的非主流语言文化并未能获得与其他方言文化相等的话语权,因此,如何开发它们成为本文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7.
《东北俗语集锦》是任胜才经过十多年对东北方言的实地考查和搜集整理编纂而成,共收入词条5568条。这部方言辞典类的工具书,对东北方言文化的拾遗抢救及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对东北方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的了解和认知,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探讨,都具有不可多得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州地区的方言与雷州文化一样蕴含着极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讨论雷州方言在雷州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以及与周边方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 ,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方言研究 ,对于探讨蕴含于该方言背后的特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透视其民族心理结构等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之一。张映庚教授的《昆明方言的文化内涵》一书 ,与同类著作相比 ,有着自己独到的研究视角和重要成就。它选取作者自己熟悉的昆明方言作对象 ,以现代文化学的理论方法加以全面深入的探讨 ,在方言研究和文化学研究两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和学术贡献。细研全书 ,我们不难发现该书有如下两大基本特色 :一、对昆明方言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探讨全面深入 ,内容丰富充实 ,令人广见识 ,长学问 ,…  相似文献   

20.
方言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语言,还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征的非物质性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化城市的建设中,方言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反映.方言民俗的保护和开发是文化城市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