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恒瑞 《探求》2011,(4):62-68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时代转换之际,列宁集中精力研究和阐发辩证法学说,提出了辩证法学说体系的新构思,主要体现在关于辩证法的“三个定位”:一是关于辩证法的性质的定位,辩证法是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二是关于辩证法的核心的定位,即把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作为辩证法的核心;三是关于辩证法的功能的定位,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恩主义的认识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列宁为榜样,善于客观地、全面地把握和运用辩证法,充分发挥辩证法的认识功能,进一步增强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提高全党全民的辩证思维的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苏联正在陆续出版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多卷本著作。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为首的写作集体编著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共5卷;另一部是由M.米丁主持编写的,书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共8卷:第三部是由Л.伊利切夫主编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是发展的一般理论》,共4卷。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对象、结构和叙述方法等问题,苏联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给唯物辩证法下的一个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39页),认为唯物辩证法论述的是有关实在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其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对物质概念的分析。这种观点被称为“本体论主义”,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和米丁主编的两部多卷本唯物辩证法专著都属于这一派。另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定义:“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3页),主张从认识论方面说明哲学的对象。这种观点被称作“认识论主义”,以Б.凯德洛夫、П.科普宁、З.伊里因科夫等为代表。其他许多哲学家站在较为折衷的立场上持综合的观点。伊利切夫主编的4卷本专著可以说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这部专著根据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义: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认为只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辩证法的所有其他方面和特点就都可以正确理解和认识。本文作者阿列克谢耶夫是米丁主持的编写集体的成员,但他不同意把唯物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这个定义是不够完善的,在本文中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的定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职能问题,他也不同意那种有多少组成部分就有多少职能的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只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两种职能。  相似文献   

3.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特征,这是无可置疑的.但笔者认为,客观性亦是唯物辩证法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理由有三:第一,客观性是区分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根本标志.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对辩证法的一般特征已作了精辟论述.但是,由于他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基础之上,因而他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恩格斯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他的辩证方法.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拯救黑格尔的辩证法,把它从“死胡同里”引出来,并推广运用到社会领域中去,关键就在于他们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从他的神秘的“绝对精神”桎  相似文献   

4.
“否定之否定”,经过恩格斯的科学论证,本来已经成为唯物辩证法的三条规律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哲学界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就有用“否定肯定”来代替它的倾向;而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更实际上已经取消了这条规律。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要不要这条规律,就成了问题。然而,只要读完恩格斯为了驳斥杜林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到“否定之否定”的攻击而作的论述,就会认为任何取消的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恩格斯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怎样认识“否定之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的三个要素是列宁首先提出的,它概括了列宁对辩证法理论的主要贡献,可以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精华。列宁的这一思想无疑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可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列宁总结了自己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辩证法的十六要素。对这十六要素,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列宁所拟的唯物辩证法纲要,是列宁的珍贵哲学遗产。但是,就在这十六要素前面,列宁先提出了三个有关辩证法的理论问题,并且就这三个问题明确指出:“大概这些就是辩证法的要素”,接下去说:“或者可以较详细地把这些要素表述如下”,然后,才谈到十六要素。显然,在列宁看来,三要素是辩证法最一般的  相似文献   

6.
“对立面的同一”是唯物辩证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过去许多人把它作为矛盾的同一性来理解,这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对立面的同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对立面的同一是不同于对立双方的第三者。对立面的同一,是指对立双方结合在一起,统一于一身,产生一个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既不是其中的甲方,也不是其中的乙方,而是既不同于甲方又不同于乙方的第三者。黑格尔在论述有与无的统一时说: “有与无是统一的不可分的环节,而这统一又与有、无本身不同,所以对有、无说来,它是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最特征的形式,就是变。”(黑格尔:《逻辑学…  相似文献   

7.
《哲学笔记》中收有列宁写作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手稿一页。它为我们研究列宁提出十六要素时的构思过程即写作过程,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显然,这是《哲学笔记》中引人注目的一页。早在六十年代,黄枬森同志就写过《读列宁论辩证法十六要素》的文章, (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六四年第二期)最先根据列宁的手稿来研究十六要素的写作过程。《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六期发表了黄枬森同志的文章:《列宁的(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其中第二部分“关于辩证法的体系”,主要是从十六要素来分析了列宁对辩证法体系的设想。黄枬森同志认为,“不能说十六条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但是,在十六条中却包含了辩证法体系的一个雏型,从中可以看出列宁关于辩证法体系的思想,这个雏型就是第一至七条”①。我的看法与此观点不完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的内在本质——关于“实践逻辑”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本质科学确证的历史性探究,展现了以历史的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理论系统框架。从中指出了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对唯物辩证法理论误释之要害,也批判了那种试图以人本主义逻辑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人道主义化的错误倾向,以及那种所谓“新马克思主义”的“超越”的真实本质。  相似文献   

9.
对立面的转化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列宁指出,辩证法要重视研究对立的双方“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这个问题,如同马列主义的其它基本原理一样,被林彪、“四人帮”歪曲、篡改,弄得混乱不堪,至今,人们看法仍有分歧。因此,重温和探讨唯物辩证法的转化原理,不论对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主观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还是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和解决工作着重点转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来源。《逻辑学》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代表作,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辩证法发展史上的最高水平。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重视研究《逻辑学》。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曾成功地运用了《逻辑学》的辩证方法。恩格斯在研究《逻辑学》之后,深刻地指出:“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自然辩证法》第212页)。列宁则认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哲学界,人们都承认黑格尔哲学包含着“合理内核”,并在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总是这样地叙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一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些人对“合理内核”的理解却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把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看做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这种理解,既不符合黑格尔哲学的实际,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论述。一、辩证方法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述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位“引人注目”的理论家,伊里因科夫在辩证法和认识论研究上提供了创造性的成果.但因其“在列宁《哲学笔记》指导下”开展的研究工作包含着对于传统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挑战,在苏联国内和西方学界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论.回到伊里因科夫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观念东西”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复杂而可贵的理论创新,及其对于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奠基性作用.得益于三十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反思和深化,伊里因科夫的理论研究也构成了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重要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我在《辩证法体系的雏形》(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一文中,曾提出“三要素、七要素、十六要素实际上是列宁在分解辩证法内容时画了三个‘圆圈’”的想法,当时限于文章的篇幅,这个观点未能充分展开。看来,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论述的必要,因为三要素、七要素、十六要素的相互关系问题与如何理解辩证法要素中所体现出来的体系雏形是密切相关的。出于这样的想法,现在再试对辩证法要素中的三个“圆圈”作较为详细的论证与阐述,以加深对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唯物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其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最难以弄懂弄通的。自从60年代,毛泽东讲三大规律可以归结为对立统一一个规律以来,人们研究辩证法,在对立统一规律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不少人把精力用于对肯定、否定的对立统一的阐述上。有的同志甚至主张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合并到对立统一规律中去,有的人虽不赞成合并,却主张改其名为肯定否定规律。这些是否合并或要不要改名换姓的论争,由于没有多大的实质性的意义,后来也就不约而同地偃旗息鼓了。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现行否定观就没有疑问了,就不再探索了。相反,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发现现行否定观存在很多误区。认真分析和探讨这些误区,将会使现行哲学的否定观更加充实、完善,更加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将会使否定之否定规律更加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天书”的《否定辩证法》是阿多尔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导论”是《否定辩证法》的精华,也是理解《否定辩证法》的关键.在“导论”中,阿多尔诺建构了“反体系的”否定辩证法“体系”.其中,非同一性是其理论基础;反概念、反体系、反传统是其基本特征;“被规定的否定”是其理论核心;“瓦解的逻辑”是其理论结局.这样,试图为早期批判理论奠定规范基础的否定辩证法,由于自身的否定性而使这个基础建立在“沙滩”上,致使后人在力捧否定辩证法的同时对之也有所诟病.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探微谢青马克思曾经十分精辟地把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成果,高度概括为“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紧紧抓住这一点,是揭示黑格尔哲学秘密的关键,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的关键。因为“否定”不仅是黑格尔哲学的...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马赫主义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辩证法的宇宙观分析一种反动哲学的典范。认真研究和把握列宁的批判方式,对我们科学地考察当代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潮,端正我们的思想路线,有着重大的意义。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第419—420页)列宁考察马赫主义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法的“自己的运动”和相互联系的基本原则,揭示了马赫主义产生和消灭的历…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现在通用的提法是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对于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却众说纷坛。一种观点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一个意思,把对立统一规律称为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没有什么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两个不同范畴,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而在具体论证上又各有各的说法:有的同志认为矛盾双方对立面的既对立又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有的同志则把对立面的统一及转化解释为辩证的实质;甚至还有以系统观取代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本文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在于研究对立面的差别和对立,因为唯此才揭示…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辩证法的否定性媒介──学习札记刘奔被誉为当代日本“一位出色的马克恩主义哲学家”的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岩崎允民先生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在斯大林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模式中,“不仅没有否定之否定,就连否定性和媒介的范畴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8):4-7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事物的内部矛盾导致事物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即在保留旧事物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因素,当自我否定的量的积累突破度的范畴,实现了质的飞跃,最终导致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阶段形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