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共同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的同时,对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在传播形式、价值取向和内容选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和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在欧洲的德国产生了。但是,它之真正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结合,促使中国人民从思想到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却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特别是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的事。在这以前,中国的出版物中,虽已早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记载,但当时它还只是作为西方的一种思潮、一派学说被引介,而且也只是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几乎不被当时中国的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运动之一,通过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更广泛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运动逐渐和马克思主义相契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革命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充分的资源准备。值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之际,探究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的关系,弘扬其蕴含的伟大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五四运动打开了禁锢民主与科学的闸门,马克思主义思潮犹如洪水一般冲决了旧中国封建与专制的长堤,在中华大地迅速传播开来。其传播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吸收、消化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因而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过程。但我们并不能简单地由此得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过是“舶来品”,并无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董必武的思想转变有着鲜明的特点,他既不同于李大钊、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步入共产主义者的行列,也有别于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青年知识分子,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而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同时又与朱德、刘伯承等由旧军人成长为共产主义坚定战士有所区别.他是由清末秀才,跨越了两个世纪逐步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的.董必武这一转变过程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转变全景中的一种折射和投影,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所以具有彻底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这个运动的指导思想,有一大批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知识分子成为这个运动的领导力量。因此,当我们纪念五四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的西方的理论与思潮是很多、很繁杂的;其中,仅仅社会主义的派别及其理论,据孙中山先生说,都“有五十七种,不知那一种是真的”。而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传进来的西方思想理论中的一种,但是在众多的理论、主义和思潮中,中国人却经过五四运动的作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一种主宰几亿人国度的理论武器,在中国已经风行70年之久。在五四运动时期,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的马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距今已经8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转折点,也是青年时代的周恩来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五四运动推动了周恩来走上坚信共产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共产党,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道路。一、五四运动前周恩来赴日留学,初识马列,是其思想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的伟大起点。青年时期的周恩来面对辛亥革命失败后内忧外患交加、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他和其他先进的中国人一样,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  相似文献   

9.
现代启蒙精神与现代中国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走向一个现代国家的脚步,它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行动提供了厚实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五四运动的核心--现代启蒙精神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之"魂".现代中国电影在20世纪30-40年代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是与现代启蒙精神的支撑分不开的,而现代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与对现代启蒙精神的疏离相关.从现代启蒙精神这一视角来透视现代中国电影,探寻了现代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努力把握其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王先俊 《理论界》2009,(9):27-2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内涵的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它促进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基本的前提;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一个坚强的主体;当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初步提出了"中国化"的基本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学术界围绕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又掀起了研究文化的热潮。五四运动与传统文化,自然属于热门话题之一.五四运动既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众战争以来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反思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不单是资产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我国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扬弃和比较,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经过反复比较和思考后,一批最有觉悟又富有开拓精神的知识分子作出共同的选择———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和改造中国的武器。在一个短暂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的《星期评论》创办之初虽未脱离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轨道,但在其中后期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我国初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因为:它的办刊宗旨是要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以主人翁的姿态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批判旧观念,宣传新思想,反映劳工问题。创刊后,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欢迎,并遭到反动势力的攻击和破坏。在内容和实践方面,它歌颂五四运动,抨击反动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反对帝国主义,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鼓吹工人运动,主张妇女解放。它与许多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有密切联系,是发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社团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的一员,华岗对于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他的研究既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五四运动史纳入革命史框架中进行书写和阐释;又经历了从追求致用到向往求真、从重论轻史到史论并重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恰恰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三四十年代发展成熟的轨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六十年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建党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运动在国内的蓬勃兴起,使建党具备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使两个方面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吉 《学术界》2001,(6):7-21
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正确处理好知识分子问题.这正是苏联亡党亡国的基本教训之一.中国共产党正是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建立的.虽然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在反左和反右之后,知识分子被当作异己的力量,党不再把知识分子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邓小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的正确思想.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将邓小平理论推向新的高度,科学地指明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首先掌握先进文化的阶层.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这一最根本任务要求全社会都要向往做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思想理论、阶级基础、组织保障是一个政党成立的必要条件。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后便迅速传播开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不断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终而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从思想、阶级、组织上做了充足的准备。同样,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传入与俄国的国情极其相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能否也会像俄国那样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基础和保障?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视野,着重分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建立期间,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是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如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思想理论、阶级基础、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旧道德之辨是中国近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思想界的热点之一,新旧道德之辨为马克思主义新道德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和民众心理基础.由对传统私德的批判转向对马克思主义新道德的追求,在实践上和逻辑上具有必然性.以新旧道德之辨为主要内容的近代道德革命不是为了纯粹的个性解放,而是思想家在民族危亡之际的理论反思与突破.我们继承五四传统,一是要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家们基于社会责任感的批判精神;二是要继承五四运动时期思想家们积极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 知识分子政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它是我们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仅就我国知识分子的概况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作点历史考察,对当前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谈些看法。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出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到中国,广大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这一先进思想,积极参加和领导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又是革命的知识分子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知识分子"的语词发源及语义演变的考察,可知各时代有不尽相同的"知识分子"概念规范。中国"知识分子"概念有其自身的渊源和特征,古代的"士"往往以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来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在社会变革中更强调自身的自由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