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美声唱法的流行化趋势、新时期新民歌多流派的大融合走向,正好从辩证法的哲学角度说明了当代声乐艺术”唱法概念”的多元化统一趋势。任何矛盾的对立和统一都是自身存在的,是不可分割的;同样,任何唱法之间以及其唱法本身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对抗。但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对立中和谐统一才是物质发展的最终规律。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对"矛盾动力论"进行了更具体的考察。他认为:矛盾中对立着的双方或同一事物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在内因外因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且内因始终在矛盾转化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由此推动着矛盾转化和事物的不断发展。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既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本总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共性和个性既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相互贯通,而且相互转化。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任何具体事物都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即个性,又具  相似文献   

4.
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统一中有对立 ,对立中有统一。规律一定是事物间的联系 ,但是事物间的联系不一定就是规律。相互作用是范畴 ,不是规律。意欲将相互作用“提升”为规律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 ,而且是反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本文试图就金属断裂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来谈谈唯物辩证的基本思想的体现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不是泛指两种语言之间能否相互传译的问题,指的乃是译文确切性的程度问题.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一对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它们虽对立却统一,因为它们同时存在于一个文本,它们都体现着语言的基本功能,它们是可以变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理解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就必须分清语言矛盾与实在矛盾、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广义矛盾与狭义矛盾的不同意义,并辨明矛盾与对立、否定、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关系.辩证矛盾在广义上讲,是任何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存在的否定或"自我背反"的性质及其表现,并由此造成系统的运动与变化,使同一变成不同一,对立变成不对立,一切皆向其反面转化.矛盾不是现成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是由否定造就对立与统一的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对立是由于它们分别属于不同性质的经济;而两者的统一则表现为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因此,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V不上"和"V不下"之间的对立和非对立,主要受"上"和"下"原型义及相关引申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之兼容者可以进入,否则不能;在结构外部,"V不上"和"V不下"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但结构义上"V不上"结构强调目标性,"V不下"结构强调空间性,两者存在明显的对立;在认知图式上,"V不上"形成的是二维的目标模式,"V不下"形成的是三维的空间模式,对立是很明显的.而在"上"和"下"通过引申表示"到达、达到、完成"等结果的意思时,"V不上"和"V不下"是非对立的;在空间特点的语境里,两者有非对立的现象,但是在原因侧重上却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是主流,非对立是支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蕴藏着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及许多哲学范畴的丰富内容,尤其在整体观、动态平衡观、朴素的对立统一观三个方面,更有其本身的特点。本文仅就辨证施治中所涉及的矛盾法则进行初步探讨,冀期就教于同道。对立的统一法则,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反映这一法则,在中医学现论中首推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有“阴阳离合”的论述,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分而言之谓之离,并而言之谓之合。阴和阳是一对矛盾,它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分析一种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和阳,既对立又统一。对立是两者相反的一面,统一是两者相成的一面。阴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之谓也。阴阳每一方的存在,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  相似文献   

11.
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没有矛盾就没有宇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从空间讲,矛盾无处不在,从时间讲,矛盾无时不在;宇宙间万事万物,无事不有矛盾,无物不有矛盾。只要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就得承认矛盾,因为矛盾即是运动,即是变化,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辩证逻辑所说的矛盾(不是形式逻辑所说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内在的)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相互的)都客观地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情况。事物具有的这两种情况,正确反映到我们头脑中来,这就是所谓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过程。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着的具有必然性的客观事物及其种种联系。可能性指的是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将会变为现实的种种趋势。可能性和现实性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它们是事物发展链条上互相衔接的两个环节。一方面,可能性是在一定的现实性的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敌对的对立观念已经成为观察、理解和处理对立物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观点。由此在所有形式的社会关系方面逐渐出现了日趋混乱和崩溃的局面 ,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日益感受到难以承受的不幸和痛苦。所谓敌对的对立观念是指 ,把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相互敌对关系。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很好地表达了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对待关系。所谓对待的对立观念是指 ,把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阴阳学说以“阴”与“阳”来表达了自然、人和社会当中的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之间的真诚的尊重是建立一切健康的和创造性关系的基础。对待的对立观念能够为改善现代社会中的混乱的和尖锐的各种关系提供新的观念 ,能够为我们的心灵和社会中播种和平和爱的种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群星璀璨、流派纷呈,象征主义、阿克梅派和未来主义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以往的文学评论家着力分析三大流派的差异和对立,本文则从新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同和统一.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不同中潜藏着相同,对立中蕴涵着统一是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发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罪犯权利的根据有二一是基于人权而确认的罪犯权利;二是基于刑罚的目的而赋予的罪犯权利.刑罚权与罪犯权利在性质上相互对立,在限度上此消彼长,在内容上相互制约,两者又都根植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罪犯权利存在着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状态,罪犯权利的发展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从应然向实然逐渐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而在众多的矛盾中,必然存在着左右这一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这对主要矛盾在一定阶段上决定着这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局。在篮球比赛中,这一对矛盾就表现在进攻与防守上,这对矛盾在篮球比赛中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决定了篮球运动的特点性质,决定了篮球比赛的发展演变趋势。只有深刻的认识攻防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才能使我们科学地认识篮球比赛,从而提高篮球比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西西经济关系日趋白热化肖勤福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简称西西经济关系),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包含着合作与冲突、联合与斗争这样两种既彼此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基调。互利的合作趋势,同自利的冲突趋势,在并存过程中交替占据主导位置,致使西西经济关系总体上有...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这种普遍的相互联系说到底,也就是事物内部对立面不可分割地处在一个统一体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试想一切矛盾着的事物或人们心中矛盾着的概念,任何一方面能够独立地存在吗?”①列宁也说:“黑格尔认为,‘存在’和‘无’的统一或不可分性(第90页[79]这个用语有时比统一更好)提供转化、生成。”②这里列宁特别强调了“不可分性”,认为“这个用语有时比统一更好”。可见无论是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一致认为,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世界看哲学的发展及其根本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人类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全新方式:哲学的科学化和科学的哲学化。科学与哲学具有某种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它们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动态循环的反馈环路,从而导致它们的发展总是相互规定和促进、相互融合和转化,并相伴而行。我们同时面对着两种独断论:一种是自然主义的独断论,一种是意识哲学的独断论。这两种独断论的形成源于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的二元对立的分割方式:存在=物质+精神。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发展在物质和精神两大世界之间揭示了自在信息世界的存在,并在信息活动高级形态的意义上重新阐释了精神世界的本质,这就可以把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的活动描述为一个有中介的过程,从而合理地消解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割裂,并由此实现人类哲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20.
刑法违法性判断根据之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导源于对行为违法性本质的不同理解.违法性判断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规范违反与法益侵害都是刑事违法性判断之必要条件,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合乎逻辑地成为行为违法性判断之唯一根据."二元要件论"应是刑法违法性判断根据之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