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众多新疆问题中,人们最关注的非属民族团结问题不可。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就必须在新疆地区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才有可能使各民族相互帮扶,相亲相爱,才能使国家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宗教冲突加剧,民族矛盾日趋激化的情况下,新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始终保持着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56个民族和睦相处,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家园,这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民族矛盾加剧,民族分裂势力抬头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事业,可以说,我国民族大团结局面的形成和民族团结事业的巨大成就,完全归功于我党对民族团结事业的高度重视和采取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3.
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非法宗教活动的产生既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又有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煽动等国内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存在的根源,有助于制止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新疆和中央政权两千年的关系史是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基础,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使维吾尔族在民族心理和行政区域观上已形成了国家认同的内在需求。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事实和近期墨玉县、和田县万人搜捕暴恐分子的事例表明隶属中国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共识。与此同时,在国际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泛滥的背景下,中亚极端宗教渗透衍生的宗教分离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构成了维吾尔族国家认同的自身困境。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宗教关系的终极目标,团结是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民族宗教之间存在融入型、多元型、扩散型、疏离型等四种关系类型。宗教主要从精神性整合、神圣性监督、制度性支持、伦理性约束等方面促进民族团结。当宗教过度涵化民族、跨民族争夺信徒、受民族外部势力支配、宗教性事件引发冲突时,宗教有可能阻碍民族团结。应坚持“尊重多元、宽容差异、求同融合、兼美共赢”的原则,使宗教有益于民族团结的各项资源行动化,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及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新疆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自然条件、产业政策、地域差距以及宗教文化四个方面的现况及对新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与新疆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新疆城镇化的发制约因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宗教在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宗教之间存在融入型、多元型、扩散型、疏离型等四种关系类型.没有宗教和谐,就没有民族团结;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稳定.宗教主要从精神性指导、神圣性监督、制度性支持、伦理性约束等方面对民族团结进行合理化论证.应坚持“和而不同、异而兼美、互利共赢、各擅胜场”的新型理念,使不同宗教和谐共处,进而推动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格局在演变,我国经济体制在改革。面对科技和经济两大挑战,有效地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大趋势。新疆面积占我国六分之一,开发新疆,建设新疆,使新疆和整个大西北在二十一世纪成为我国一个重要基地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内涵远远超出一个局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范围,直接关到国家的边疆建设、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等重大政治内容。因此,从政治和经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有效地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从新疆的社会经济特点出发进行改革,使新疆的经济运行机制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顺利实现经济“转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新疆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为新疆民汉双语教育进入近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和发展机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边疆地区,民汉双语教育的成效既是衡量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显著标志,也是影响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变量。文章从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评价、语言建构及文化含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事业作多维度解读,其经验和教训对调适和完善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元明清640年的民族互动过程中,中国民族团结发展的历史轨迹随着政治体制、怀柔政策、经济生活和宗教管理诸方面的整合而构建了一个崭新广阔的平台,为中国民族团结的最后形成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宗教,但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化、民族化的宗教。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就是一个已经地区化、民族化了的伊斯兰教.它表现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在信仰的侧重点、程度、表现形态、功能作用和建筑艺术上的差异性。这提示我们,宗教工作要讲策略,只有根据民族特点做宗教工作才会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2.
萨满教是新疆古代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体现在文献记载、民间传说、考古发现以及各民族当中萨满教的遗留等。萨满教流行的时间相当久远,并长期支配着西域先民的精神生活,逐渐形成一种积淀十分深厚的民族传统观念和习俗。这种观念和习俗深刻影响着并渗透于其他宗教信仰里面。至今保留在新疆各少数民族里大量的萨满教遗俗,充分反映了新疆宗教演变中发生的地区化、民族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英国宗教社会服务与主流的国家福利之间的关系经历了4次主要变革,不同时期宗教慈善组织通过更新自身来调整与国家的关系,获取在慈善领域的发展空间,并为专业社会服务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沉淀。将宗教服务放置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内考量,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重塑的过程中,英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在于鼓励宗教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福利输送,需要政府提供系统的制度支撑,建立社会取向的社会政策,赋予宗教服务一定的发展空间。悬搁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争论,以民众需求为本位,可以吸纳宗教资源以弥补法定福利供给不足的现状。政府与宗教慈善组织需要对自身分别作出调整,结合本土福利资源的情况,以福利水平的提升为共同目标促成合作。  相似文献   

14.
宗教教职人员问题是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凡是宗教及教职人员问题处理得当的国家或政府,其社会就相对稳定、和谐,反之,其社会就充满矛盾或不和谐,甚至发生动荡或战乱。本文从宗教—稳定互动效应的视角探讨了民族地区宗教教职人员问题与边疆稳定、和谐的内层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地区。从宗教心理学的视角看维吾尔族信教群众的宗教心理特点,宗教心理在促进其心理和谐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信教者心理和谐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与和谐,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在民族与宗教政策上,利用娴熟的政治手腕,注重怀柔与牵制并行,笼络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对他们分而治之,在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同时,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反对门宦制度及“泛伊斯兰主义”在新疆的传播。通过以上措施,在他统治时期,新疆的社会政治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政策,虽然有实用主义的特征,但他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态下保持了新疆的统一与稳定,粉碎了外国势力的企图,维护了祖国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统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信教自20世纪末以来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信教大学生毕竟是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特殊人群,他们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又必定会与普通大学生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但截至目前又不甚明晰的问题。研究发现存在部分学生信仰宗教存在盲目的倾向性、部分学生对宗教知识的了解十分贫乏、部分学生对宗教问题的偏激看法依然存在、部分同学对宗教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认识不明确等问题。而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是影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教思想动向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特征始终体现了游牧民族传统的观念和草原伊斯兰教的惯性及延续性。伊斯兰教对新疆哈萨克族人而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承袭的习俗型宗教;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的地缘因素和地域差异;新疆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的代际差异,以及由半定居与定居等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产生宗教活动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和田于氏传记》是维吾尔族作家写作和汉译的一篇纪实文学,其中不光蕴含了很多二十世纪前期和田地区的社会状 况,包括当时和田的统治者、和田的汉人类型、维汉民族关系、维汉教育方法,也蕴含了很多民族交融的思想,比如学习当地语 言、归信当地宗教、和当地姑娘通婚、孩子成为当地人等等。这些史实和思想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对促进当今新疆的 民族团结、降低宗教极端势力影响有很强的现实作用,值得留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